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1月3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重庆两会热议青年创业话题

如何让青年创业不再“九死一生”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田文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1月31日   01 版)

    “一个被很多人看好的项目,已累计完成近1亿元融资,拥有一两百项专利,却突然陷入艰难的处境,这令人感伤,也值得深思。”

    1月30日,在重庆两会上,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绿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向博讲述身边的一个真实案例,激起委员们的强烈共鸣。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被公认为“行业先行者”的“人机交互”系统,可减少餐厅服务人员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时间,提高餐厅运转效率,被视为解决就餐排队“痛点”的好方案,既接地气,也有前景。可是,这个原本有望成为“独角兽”的企业,却因为原本计划的投资款无法到位等原因,陷入资金紧张困境,面临诸多困难。

    “社会应该形成关注创业的氛围,也应该对那些在创业过程中体现出比较好的成长性、已发展到一定规模甚至屡获基金青睐的创业项目,在其发展过程中给予关心关怀。否则,如果这样的创业项目不幸‘阵亡’,就很可惜,也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向博说,“毫无疑问,创业并不容易,在‘双创’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好的创业项目活下来,让青年创业的成功率更高,值得整个社会的关注。”

    “这确实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重庆市政协委员、团市委副书记廖传锦接过话头,“而今,高校学生具有创业精神的很多,但真正投身创业后,往往‘九死一生’,甚至把父母的养老金都赔了进去。”

    廖传锦现在在团重庆市委分管青年创业工作,对部分创业青年的过度执拗深有感触:“对自己的项目过度自信,就像热恋中的青年,听不进不同意见,九匹马都拉不回来,家人的规劝也被理解为‘你不懂我’的代沟。最初感觉自己的想法很独特,最后却在现实面前败得体无完肤。”

    “当代青年缺乏的不是创业的意识,缺乏的是能力。”他告诫创业青年,商界有光芒耀眼的企业和企业家,也有更多“死在沙滩上”的人,“青年在投身创业之前,一定要看清楚自己的项目,充分了解市场”。

    在廖传锦看来,让青年创业不再“九死一生”,除了青年自身因素外,也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创业青年最需要一个能有所作为的平台,去追逐创业梦想。”他说,“我希望大企业家、成功企业家能够为创业青年开放自己的产业链条。青年创业时,就围绕这条链条去做。比如,大餐馆的一道热销菜品可能需要大量的生菜,而这颗生菜就能养活一个创业项目,带动一群青年。”

    廖传锦认为,呵护创业青年,也需要全社会在他们关键的节点上施以援手。他介绍,共青团一直致力于对创业青年给予帮助,提供大量的创业培训,力争在青年刚开始有创业意愿时,团组织就告诉他该怎么做。“去年,青年创新创业学院培训1224人次,青创训练营训练895人次,‘新芽计划’惠及1450名涉农创业青年,‘青锋计划’为273名创业青年发放服务资金2675万元并配备‘一对一’创业导师”。

    他还建议,针对创业青年往往在法律、财务知识等方面相对欠缺,专业人士也最好能“扶上马再送一程”,让他们能更容易地活下来。

    这也引起了重庆市政协委员、泰和泰(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蕾的共鸣。

    “根据我陪伴众多企业成长的经验,建议创业青年首先一定要扭转观念,创业不仅仅是会讲故事,更要踏踏实实做好实体。”她说,“创业青年需要具备基本相应的抗压能力,理性反思是否对市场做足理性分析,是否真正作好准备。”

    同时,王蕾还强调,青年创业者要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对股权设置、合同履行、劳动人事、税收、刑事等方面的法律都要有一定了解,要有防范法律风险意识。

    针对青年创业话题,重庆政协委员、重庆市润谷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叶静涛认为,创业企业就像人一样,“生老病死,也都正常”。要想成为“百年老店”,创业者需要积极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同时在公司制度和文化上不断进行优化。

    她认为,青年在创业之前,最好到创业导师的企业去干一段时间,就算公司不好,也能看到不好的地方,有一本“反面教材”。

    叶静涛还认为,青年创业就得沉心静气去做,“不要搞花架子,搞得创业青年像个明星一样。”

    这一观点和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润信律师事务所主任张俊江不谋而合,他结合自己的创业故事表示,“对创业青年来说,发现机会更加重要,而不是通过讲一些华而不实的故事去得到政府一点小补贴,想依靠补贴和政策这条路,最终就会变成实现不了的梦。”

    他说,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当辩证地看待。各行各业的人对熟悉的工作都可以创新,但并非人人都适合创业。而创业青年在迈出第一步以前就应自力更生。“只要商业模式行得通基本不用担心发展资金的问题,因为逐利的社会资金对好的项目是有嗅觉的”。

    本报重庆1月30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田文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1月31日 01 版

渝黔线上谱写“一家亲”暖心乐章
聚焦脱贫攻坚 中央巡视组发现了哪些问题
“共青团号”担当春运先锋
“粮改饲”鼓了农民钱袋子
如何让青年创业不再“九死一生”
“山娃”回家 感恩“山爸山妈”
图片新闻
坐着高铁去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