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李超 实习生 蔡漪铃)2月8日,南京地铁S3号线油坊桥站上演了一幕心肺复苏的爱心接力。
在油坊桥站换乘廊桥上,一名中年男子突然倒地。地铁站的一名工作人员赶紧找来一条毛毯,盖在男子身上。一名医生恰好路过,他发现“患者无意识、无自主呼吸、无肉眼可见外伤”,忙为男子进行心肺复苏。
但心肺复苏对救助者体能要求非常高,大多数救助者仅能坚持5分钟左右。此时,南京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邓府山社区团支部书记叶雅璠刚好路过此地。她看到男子嘴唇发紫,和第一位救助者简单交流后,她蹲下身来,主动接替第一位救助者继续做心肺复苏按压。为了方便救人,她脱掉羽绒服,仅穿一件薄毛衣就跪在冰冷的地上对患者进行救治。而地铁站廊桥外面,冰天雪地。
叶雅璠毕业于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眼视光技术”专业,直到现在,她还记得老师上课时的嘱咐:现场急救是每个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2010年,她还考取了急救证。
她说,以往的心肺复苏都是对着假人练,这样的“生死营救”还真没碰上过,这次心都提到嗓子眼儿。回忆起当时情况,叶雅璠仍然心有余悸,生怕稍有疏忽就错过黄金抢救时间。做完心肺复苏后,她出了一身汗。
随后,又一位热心路人加入其中。这场“爱心接力”持续了近20分钟,直到救护车赶到,三人才各自离开。
“平时我经常和大家一块儿参加红十字会定期举办的现场急救训练,毕业好几年,心肺复苏做得还算标准。”叶雅璠说,作为一名90后,在社区基层工作了8年,“基本上人人都三头六臂,样样会一点,这样才能在群众需要时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