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9年02月1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新春走基层

鲁班工坊“驾船出海” 擦亮中国制造名片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2月15日   01 版)

    2月初的柬埔寨,闷热总是抢在日出之前到来。从青藏高原蜿蜒南下的澜沧江、湄公河奔流至此逐渐缓慢下来,骄阳下的河水平缓宁静。一河连六国,澜湄合作因河而起。

    没赶上家乡新年的第一场雪,春节年味儿正浓时,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青年教师张龙已作别家人,和几位老师一道,从中国渤海之滨的天津奔赴湄公河畔的柬埔寨金边。在柬埔寨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他的学生每天都盼着他归来。

    这个培训中心是中柬两国在职业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由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负责设计并建设落成。培训中心地点设在柬埔寨国立理工学院内,又称柬埔寨鲁班工坊,是天津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领域打出的一张亮丽名片。

    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这里既是国际化的,也是中国特色的。负责援建的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本就是中德两国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向国内引入了德国享誉世界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在该校党委书记张兴会看来,如今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作为中国职业教育领域第一所本科层次的应用技术大学,肩负着向世界讲述新时代“中国制造”的使命。

    “中国老师为我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

    站在数吨重的数控机床前,张龙手把手地讲解、操作,一堂课下来,身上的短袖T恤衫能拧出水来。学生们还是不愿意离开,拉着张龙问个不停。

    他所在的机械加工技术实训中心,是三大实训中心之一,包括机加工(车工、铣工)培训区、数控加工(数控车床、加工中心)培训区和数控编程区,“跟中国师生正在使用的设备一样,这些装备都是一流的。”

    所有的设备,全部由张龙和首批前来支教的老师一点点搬运、安装、调试而成。“最重的单台设备达8.7吨”,因为当地缺少合适的装运设备,很多时候中国老师都与当地老师一起,冒着4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依靠人力一点点挪动,想尽办法完成装配。

    因为中国老师的到来,柬埔寨国立理工学院第一次通上了4G校园网络,这是通信技术专业教师韩健带着柬埔寨学员一同建起来的。站在全国最先进的通信设备前,柬埔寨学员思那激动不已,虽然他学的是通信专业,但之前只能在书本上学习知识,“韩老师来了,带来了最好的设备,像是给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到更大的世界。”

    中国老师成了校园里真正的“明星”。他们的课堂变得越来越热闹,全英文授课让师生得以无障碍交流,很多柬埔寨国立理工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师都带着学生来听课,甚至一些电信公司的工程师也慕名而来学习先进技术。

    培训中心主任杨中力老师被柬埔寨机械学院请去为几台不听使唤的机床“问诊”,令柬方吃惊的是,杨中力利用自己课余休息时间把3台瘫痪的机床修好了,让当地老师纷纷为“全能”的中国老师点赞。

    中国制造和中国标准一起“走出去”

    6800多平方米全新的实训中心在柬埔寨国立理工学院的实训楼里一亮相,就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这是当地最先进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柬埔寨国立理工学院校长本·费林说,这里汇聚了机械加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通信技术3个当地最急需专业的最先进硬件设备,“师生都特别兴奋,很多企业也纷纷赶来参观”。

    刚刚见到新设备的柬埔寨师生总跃跃欲试想在机床上试试身手,负责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张链曾不只一次“救火”,“随意按动一个按钮,价格昂贵的机床就可能因为误操作而报废”。

    与清一色中国先进制造装备一同引入的,还有中国职业教育的实训教材、教学管理理念和技术等级标准。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张巾帼说,这意味着中国制造和中国标准一起“走出去”。

    实训中心采用了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学习岛布局和5S管理等理念,每一个工具的摆放都有规矩。

    为了让实训中心真正运转起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派出多批教师接力赴柬担任实训中心指导教师。

    加上前期考察和筹备对接,张链这是第5次赴柬。按照培训计划,至2018年底已按照中国职业教育的技能认证标准完成了对当地学员初级技能的考核,“接下来还要进行中级和高级技能的培训”。最终,首批完成中方教师培训并通过考核的柬埔寨学员,将成为培训中心的第一批当地教师,他们也将成为传播中国先进职业技术和理念的“种子”。

    为企业“走出去”培养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不满足于建成一个培训中心,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期待把真正“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的精髓注入其中。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40年,张兴会说,中国很多企业已经“走出去”了,也有很多企业正在“走进去”的路上,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人才。

    “中德建校30年,受益于德国‘双元制’的校企合作模式,深知有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才能真正与产业发展同步,进入良性轨道焕发出生命力。”该校校长张桦说,服务“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柬埔寨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是培训中心人才培养的目标。

    柬埔寨中国商会会长陈长江介绍,当地中资企业对人才培训的需求很旺盛,“工科人才非常缺,高端技术工人更缺”。一方面把中方技术工人派出来,面临语言不通、用工成本高等问题;另一方面当地工人技术水平非常薄弱,无法胜任企业发展的需求,“一些电力企业不得不把工人全部送回中国培训,成本非常高”。

    本·费林用一组数字形容在当地选拔技术工人的困难:目前柬埔寨90%是贫困人口,只有47%左右的人完成9年义务教育,能从高中顺利毕业的人仅有35%,而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只有12%。他期待着这个培训中心能给柬埔寨年轻一代更好的实操训练机会,“这也是他们能够从这里更接近世界舞台的机会,下一步我们将邀请更多高中学生来这里参观,希望吸引更多学生来学习和提升自己。”

    目前,18间实训室里1600多台(套)设备,全部投入教学培训,面向柬埔寨社会民众、企业员工和大学生开展数控加工、电工、液压气动、物联网、通信网络管理等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按照六年“三步走”战略,未来将扩大培训规模和领域,并向学历教育转型,在当地探索开展应用型本科学历教育。

    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在为培训中心揭牌时表示,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暨鲁班工坊是澜湄国家职业教育合作结出的硕果。他认为,注重课程设置和培训实效,增强当地年轻人就业本领,是真正的“授人以渔”。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2月15日 01 版

中央团校淬火记
那一刻,我们光荣接受检阅
鲁班工坊“驾船出海” 擦亮中国制造名片
青岛启动“金种子”人才储备工程
山东探索制定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
过年人情酒让返乡青年压力重重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