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9年02月2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新春走基层

“慢火车”上来了彝族乘务员

年轻人为大凉山“慢火车”添风尚

龚萱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鑫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2月20日   03 版)

    拎着一筐土豆、一个编织袋和几只家养土鸡,从成昆线小站尼波站坐上“慢火车”,去喜德县城贩卖——这是初中生曲木克古这个寒假的日常。

    对于生活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尼波镇的曲木克古来说,无论是上学还是寒假帮父亲做小生意,都离不开这趟穿行在成昆线上的“慢火车”。

    每天早晨8时16分,5633次列车从尼波站经过时,前往喜德或西昌的小商贩们已经在站台上排起了长队,站台上堆满了他们要卖的土豆、玉米、鸡鸭,甚至还有活猪;下午,他们将乘坐反方向的5634次列车,返回大山深处的家。

    据列车员粗略统计,这趟穿梭在攀西高原和大凉山区的列车上,大约95%的旅客是彝族同胞。因为车速慢,逢站就停,当地居民称其为“慢火车”。它途经的大凉山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当“慢火车”在大凉山蜿蜒的铁道线上缓慢爬行时,车厢里热闹极了,乘客们聊天、打牌、喝酒、纳鞋底……列车方向牌、安全提示等标识上都标注了彝汉双语,广播员也用彝汉双语播音,提醒老乡们注意乘车安全。

    在这趟车上,曲木克古有一位乘务员朋友——俄木日古。见面时,他们用彝语打招呼,俄木日古常常帮他把鸡放入专门寄放活禽的行李车。

    俄木日古是名新乘务员。2017年3月,他通过两轮面试、汉语彝语测试及在校表现情况综合评定后,进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工作。

    与他一同报到的还有5位彝族大专生:褚明亮、吉木阿且、冉涛、沙马有合、吉布日哈,年龄在22至24岁之间。此外,还有6名彝族大学生进入峨眉车务段。

    成为一名铁路工作者,用褚明亮的话来说“这是全家人的骄傲”。邻里乡亲也将褚明亮当成孩子的榜样。

    在6名彝族年轻人入职之前,这个车队职工年龄普遍偏大,最大的54岁,平均年龄43岁。而且只有两名彝族乘务员,分别是今年44岁的列车长阿西阿呷和43岁的列车员岳小敏。

    2017年1月19日《中国青年报》“新春走基层”报道《穿越大凉山的“和谐号”》时,有当地老百姓担心,随着高速铁路的普及,“慢火车”会减少班次甚至取消。

    自1970年成昆铁路开通运营以来,5633/34次列车已经运行了49年,在交通尚不便利且正在为脱贫攻坚冲刺的大凉山,“慢火车”是彝区百姓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依赖,人们希望它一直开下去。

    6名会彝语的年轻乘务员的加入,打消了很多彝区百姓的顾虑,他们觉得“慢火车”跟自己的生活贴得更近了。

    2018年7月,乐武车站上了一位产后处于半昏迷状态的产妇,列车长本准备通过前方车站联系120急救送医,但由于语言不通,产妇的丈夫拒绝下车。僵持中,俄木日古用彝语向乘客说明延误治疗时机的严重后果,才说服其在喜德站下车,最终产妇被急救车送往医院。

    乘务员吉木阿且也遇到过这种情况。2018年8月的一天,一名8岁男孩在放学路上与同学打闹时,不慎从桥上跌落,伤势严重。家长乘“慢火车”送他到普雄的医院就医。

    上车后,男孩伤势越发严重,同行的大人惊慌失措,要求立即下车,吉木阿且用彝语与其沟通,稳定了他的情绪。列车到达普雄车站时,120救护车第一时间将男孩送医院救治。

    这趟“慢火车”充当过救护车,也是孩子们上学的校车。每逢周五、周日,列车上尽是扎堆的学生娃,他们在“慢火车”上写作业、背书,也常向列车员褚明亮请教功课。

    褚明亮原名阿勒途布,上学后父亲给他取了这个汉语名字。他是家中的长子,还有4个弟弟。每当看到这群学生娃,褚明亮总会想到还在上学的弟弟们,对学生娃也格外照顾。

    2017年10月1日,因线路塌方断道,褚明亮值乘的5634次车停靠喜德站待命,一名背着书包的小女孩找到他,称家人病重需要坐汽车回家,因身上钱不够想借50元钱。褚明亮便掏出100元给小女孩,也没想过让她还。女孩要了褚明亮的电话后便匆匆离去。

    回家后,女孩家人通过微信转账将钱还给褚明亮,连声道谢,还祝他“好人一生平安”。那一刻褚明亮心里暖烘烘的,他想起自己第一天到“慢火车”上班时的誓言:“好好工作,做弟弟们的表率。”

    “慢火车”上,年轻的乘务员们感受着彝区百姓的淳朴,也为这趟车注入了新风尚。

    一次偶然的相遇,使得初中生曲木克古和乘务员俄木日古成为朋友。

    2018年的彝族年,曲木克古在广东打工的哥哥回到家乡。哥哥的新衣和新手机,让曲木克古心生羡慕。他向父母提出要跟哥哥去广东打工,被父母严厉训斥后,心有不甘的他坐上火车离家出走。

    乘务员俄木日古在巡视车厢时,看到了正在抹眼泪的曲木克古。了解缘由后,俄木日古告诉曲木克古,因家里经济拮据,他在17岁那年也曾辍学,但在外飘泊了一年后,他发现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从小学时走两小时山路上学,到初中乘着“慢火车”读书,再到大学打工为自己挣生活费,最后成为一名列车乘务员,“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够来到铁路工作。但如果不好好读书,这真的就只是一个梦了”。

    听到俄木日古讲述自己的成长之路,曲木克古若有所思。在俄木日古的劝慰下,曲木克古打消了出走的念头。俄木日古电话联系了曲木克古的父亲,并在返回普雄时将孩子交到了父母手中。

    “在这趟列车上,会彝语特别有用。”俄木日古说,“同是彝族同胞,遇到事乡亲们更容易对我们敞开心扉,遇到困难我们也更容易交流。”

    现在,在“慢火车”工作的这批年轻人越发受到成都客运段的重视。去年9月,该段组织他们到已有41年历史的T8/7次“天府之星”号品牌列车,跟车学习作业标准和服务技巧。2019年春运期间,他们被抽调增援加开列车运输任务,体验“快车”春运。成都客运段负责人表示,要让年轻人把更高的作业标准、更好的服务带回去,把“慢火车”开得更好。

龚萱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鑫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2月20日 03 版

“慢火车”上来了彝族乘务员
国家明确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路线图”
元宵佳节恰逢“雪打灯”
广东四川联手开出首趟“返岗”专列
四川建立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机制
话剧《焦裕禄》亮相国家大剧院
95后的春运初体验
千年彝乡“T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