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举行媒体开放活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中国新药创制与全球健康的挑战。该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丁胜介绍,GHDDI是国内科技领域首个采用创新的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创建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我们希望在全球新药研发方面,探索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模式。”丁胜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
GHDDI创建于2016年,外资背景和政府背景被认为是这一民非机构的创新特色。据介绍,该科研机构的创始合作伙伴是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美国)、清华大学和北京市政府。
丁胜表示,当前,全球新药研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药研发成本高、时间长、失败率高,“一个新药或者疗法的上市应用需要平均花费14年、20亿美元,而且失败率超过95%”。在丁胜看来,这些新药研发的固有挑战势必会导致药价高,对于国家和个人都是沉重的负担,对发展中国家的压力尤甚。
而在新药研发中,“全球健康药物”的研发更加不容乐观。学界目前对全球健康疾病的定义尚存争议,其中有一种接受度较广的理解是,全球健康疾病特指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突出疾病,诸如结核病、疟疾、寄生虫感染等疾病。而由于治疗此类疾病的药物利润低等原因,使得此类药物的商业研发投入相对于治疗癌症等疾病的药物而言非常匮乏,导致很多疾病缺乏充分的新药研发。
丁胜认为,像GHDDI这样的新型科研平台或许可以承担起探索新药研发模式的重任。首先从大环境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政策利好、人口老龄化以及药企寻求转型的背景为探索新药研发的创新机制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另一方面,他相信PPP模式有其自身优势。他表示,公益基金和政府资金的注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研发资金短缺的问题。
丁胜希望能够探索一种高效、低成本、系统化、可持续的推动临床前候选药物及临床候选药物的研发模式。目前,他正带领GHDDI在自主研发。
“自主研发不是什么都从头做起,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研发。”丁胜表示,为了实现高效和低成本,GHDDI特别注重资源整合。研究员陈烁在进行一类抗结核药物的研发时,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丁胜期待研发人员在GHDDI里有所成就,更希望帮助他们将GHDDI的模式复制出去,在新药研发领域制造更加繁荣的生态,相互助力,让资源的生长和循环系统化、可持续,为世界新药研发提供一种中国解决方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