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3月1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把学问写进群众的心坎里

胡敏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3月11日   05 版)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

    作为一名社会科学研究者,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总书记用了这样一句朴实而形象的话,要“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这其实是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价值的本质所在,也是新时代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努力的方向。

    学问学问 在学在问

    学问之道,贵问、贵勤、贵用。《易·乾》中说,“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清代大学问者顾炎武在《日知录·求其放心》中言,“夫仁与礼未有不学问而能明者也。”清代学者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则说,“然真实学问之人,必不奔走风尘以求名誉。”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有言,“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清代学者王国维更是阐释了做好学问的“三个境界”。古往今来,哲人智者对做好学问的目的、意义、态度和路径都有很多精辟的阐释,也做到了身体力行,方成大家。还是恩格斯说得好,“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虽然指的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莫不如此。

    学问之道理、学术之价值,源头在社会实践,根本在社会需要,学问既不是花拳绣腿、自说自话,更不是用来孤芳自赏、装点门面,真的学问、有价值的学问,必须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必须服务于人民大众,必须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反映现实 观照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政协联组会上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更加深刻和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要创作出精品力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好学术研究,必须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习近平同志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只有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才能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只有用中国的理论阐释中国的实践,才能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和理论武装的需要。这就需要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有对科学理论的执着信仰、有对国家命运的家国情怀、有对时代和人民的责任担当。

    胸有人民 为民立言

    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为人民立言。人民始终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实践也是学术研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扎根人民、扎根实践,要走出三尺书房,扑下身子,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实践中去,才能真切知道群众的所疑所惑所盼,学术研究才能为人民鼓与呼,才能把人民群众的需要融于学术研究,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咨政建言,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政策。

    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为人民立说。人民始终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力量。学术研究的价值在于关照时代、观照现实,既不是“象牙塔”,也不是“空中楼阁”,必须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为时代立传。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前进道路上还有更多艰难险阻,以科学的思想理论引导伟大实践,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知识创新和学术创新,学术研究才能不辜负时代、不辜负人民。

    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为人民立行。“文以载道”。古往今来,大学问家本身都是以高远的理想追求、深沉的家国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等美好品德为社会作着表率,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精神引领。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总书记强调用明德引领风尚,身为“思想的奉献者”“理论的先行者”,就要以德立身,泽己及人,坚守高尚的学术职业道德,以人品示人,学术才能为人民所信,学者才能与群众驾起心灵的桥梁。

    胸有人民、拥抱时代、德领风尚,我们的学术研究就有了植根中国大地的中国理论力量。

胡敏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3月11日 05 版

为时代画像 为时代立传 为时代明德
说“明德”
把学问写进群众的心坎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