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的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副所长董胜波是名不折不扣的“老委员”。今年是他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的第11个年头,不过,面对履职,他却如“新手”一般怀揣敬畏之心。
就在几天前,以他名字命名的建言献策工作室——“董胜波工作室”正式揭牌。这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一个党外人士建言献策工作室,也是董胜波致力于提出高质量提案的创新之举。
“履职的情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案的质量如何。”董胜波说,所有委员的提案都将作为历史被存档,其价值还需要时间去检验,能够参与书写甚至改变历史,必须尽心尽力。
董胜波提交近20个提案,其中2016年“关于军民融合协调发展,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案”被评为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
“炼”成一份优秀提案,需要哪些窍门,又需要付出哪些方面的成本?董胜波在履职的几年里逐渐感受到,好的提案既要一针见血指出问题,又要绞尽脑汁开出“药方”。问题从调查研究中来,围绕民生、反映热点;开“药方”就要找准症结、立足专业,让提出的建议富有操作性。
他曾先后跟随全国政协的脚步赴四川、内蒙古、甘肃、新疆、陕西、安徽等地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为提出高质量的提案和建议积累养分。
2013年12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严重雾霾事件,备受社会瞩目。董胜波在调研和座谈中发现,污染治理仅靠加强检查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于是提出运用航天技术弥补人力检查缺陷,从国家或省一级实时监测超标排放、违规排放的污染源,随时掌握何处何时有超标排放,更好地治理雾霾。
次年3月,董胜波在那一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关于用遥感技术对产生雾霾污染源实时监测的提案”。后来,政府相关部门还围绕这一提案,组织召开专题座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
董胜波对此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发展到这个阶段,技术引进门槛越来越高,真正的核心技术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必须要更加注重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融合迸发,形成一批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也就是说要‘让基础研究强起来’”。
目前,在航天领域开展的微系统、3D打印、激光探测、量子成像等前沿技术研究及应用,已取得初步成效,也正在向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这两年,一些航天产品可谓抢眼,“航天智云”平台、“天熠云”平台、虹云工程、轨道交通智能避障系统、气象雷达等,都是这一领域的“香饽饽”。
董胜波说,当前科技发展进入产业变革、竞争激烈的新阶段,必须更加依靠创新驱动,将追赶型发展转变为引领型发展。国有军工企业更应该通过激活体制机制,深化改革,破除一切阻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发展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转化,使更多先进的航天技术真正派上用场,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而这一切,最终都将由人去实现,其主要群体就是青年。董胜波很重视航天领域年轻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他自己就曾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
建言献策工作室揭牌当天,就拿出今年计划研究的两个重点课题:一个是关于改善科研创新环境,促进核心技术发展的意见建议;另一个是关于吸引和稳定航天核心骨干人才的政策建议。
关于后者,董胜波说,要充分认识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军工科研院所的国内外环境新变化,充分认识增强微观市场主体活力对促进老牌国有军工企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研究更有利于培养使用高端人才的策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