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哥,我家要建新房了,建好了欢迎您有空来家里坐坐。”
接到李善平的电话,罗良鸿的思绪一下回到了5年前。
2014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原水产畜牧兽医局(现合并到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工作的罗良鸿被派到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产口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他还记得第一次到产口村长冲屯,在路上遇见李善平的情形。
崎岖的山路上,罗良鸿看到,眼前这个“又黑又瘦”“脸上的皱纹像刀刻一样”的中年男人双腿残疾,靠两手拄着两块木头在路上前行。
他叫李善平,是苗族支系“草苗”人,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无法行走。2011年,他的弟弟因病去世,留下身患重病的弟媳和读小学的侄儿侄女,加上年迈的父母与他相依为命,靠种几亩水稻和茶叶为生,李善平的家成为村里的贫困户,一直靠五保供养金生活。
去摸底时,罗良鸿看到他家里的情况,心里感到很沉重。产口村当时水泥路还没有修通,村里比较闭塞,李善平对未来也感到有些迷茫。
村里竹资源丰富,而且竹鼠比较多,罗良鸿和村干部商量后决定引导当地的贫困村民发展竹鼠养殖。听说村里的产业发展计划后,李善平表达了强烈的愿望,想要参与竹鼠养殖,靠劳动脱贫。
考虑到李善平家的情况,发展养殖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罗良鸿劝说他先参加培训,开拓一下思路视野,根据自己的情况再决定做不做。
村委会组织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哺昆梅的竹鼠养殖场学习。看到哺昆梅通过养殖竹鼠脱贫致富,李善平仔细询问各种技术细节后,2014年2月他跟朋友借了6000元购买了哺昆梅的40只竹鼠种苗来养殖。
每次到李善平家,罗良鸿都看到他在工作着,要么从山上扛竹子下来搭养竹鼠的棚子,要么从田里打草喂牲畜,要么编竹筐贴补家用。
刚开始,由于没有养殖竹鼠的经验,几个月后,李善平养殖场里的竹鼠死了好几只,活下来的有些发育不良,繁殖能力也差。2015年1月,罗良鸿邀请竹鼠养殖专家到村里对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专家针对养殖户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通过学习,李善平渐渐掌握了养殖技术,解决了在养殖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2015年在获得扶贫产业奖补资金8200元后,他增加了养殖竹鼠的数量。2016年,他又通过贫困户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修建了养殖场,扩大了养殖规模。竹鼠出栏一批销售一批,2016年他有了1万多元的纯收入。
2017年,李善平通过代养对半分红的方式,把80只竹鼠种苗给了亲戚养殖。当年通过卖竹鼠种苗、卖成熟竹鼠及竹鼠代养分红三种途径,获得3.2万元的纯收入。家中有了稳定的收入后,当年李善平一家主动申请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现在,产口村新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杨建敏接过了前任的担子,对李善平实施跟踪帮扶,每年继续为他申请农村养殖“先建后补”的补贴资金。在政府的支持下,李善平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养殖的竹鼠从300多只,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只。他还带动了村里其他贫困户发展竹鼠养殖,李善平不仅指导别的农户建养殖场,还给他们先“免费”提供竹鼠种苗,等他们获得奖补了再把鼠苗钱给他。
“改善生活,摆脱贫困,不能光靠政府。”这是李善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帮扶过李善平的干部对他都很佩服,“他用顽强的生命力向命运挑战,是非常可贵的,有了这种精神,怎么还会贫困呢?”罗良鸿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洋 通讯员 吴练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