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3月25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达人文苑

跟着黛玉学作诗

李书尧(清华附中初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3月25日   07 版)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情,林黛玉的愁,薛宝钗的意,凝成一篇篇文采飞扬的诗,带点甜味的忧伤,一点一滴都承载着深沉的文化底蕴。我喜欢红楼、爱文中人物的诗情画意,跟着“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林黛玉学习作诗炼句,竟然有意外所得。

    以黛玉之口,曹雪芹讲述了自己对读诗写诗的领悟。在四十八回,香菱因薛蟠经商离家,随宝钗入大观园,拜黛玉为师,苦学作诗。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

    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通过这段文章,我们可以整理出黛玉所推崇的学诗顺序:从王摩诘(王维)的五言律诗,老杜(杜甫)的七言律诗再到李青莲(李白)的七言绝句,然后还有陶渊明、应玚、谢灵运、阮籍、庾信、鲍照等文人的精华作品。

    王维是谁?他是有一代“诗佛”之称的盛唐山水田园派的诗人。他虽没有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的细腻伤感,没有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清冷凄凉,但他有的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淡定。他的一字一句,皆出常境。

    杜甫呢,早年豪情万丈,意气风发,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远大抱负,晚年郁郁不得志,战乱流离,留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古绝唱。他的诗歌在语言上,具“沉郁”的特点,讲求炼字炼句。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而且语言奇妙,充满了浪漫主义,不拘声律,近于散文。

    而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应玚,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诗作辞情慷慨,不拘小节。

    谢灵运,他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谢灵运重情,在其山水诗中表现得极为充分。在其绝大部分山水诗中,也体现了诗人抒情言志的风格。

    阮籍,在中国历史上对文人文风有着不可小看的影响,曹雪芹就是他的粉丝之一。贾宝玉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人格典型,确实可以看出阮籍的影子。况且曹雪芹字“梦阮”,这“阮”应指阮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暗示了曹雪芹与阮籍相似的才情和心境。

    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为不少唐代诗人推崇。

    这些诗人皆有一个特点——他们注重词义之新奇壮丽,而非平仄铿锵或诗言格律,写诗风格洒脱不羁,巧妙点出心中所想。

    也就是说,黛玉认为写诗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感官细致,写作对象个性新颖;

    2. 文章结构富于变化;

    3. 语言奇妙,想象丰富,不拘声律。

    黛玉提倡“不以词害意”即是重视诗中的“情意”流露的真情实感,她鼓励学诗者富有创意,新颖奇妙,不能读死书,只死板卡格调,而且她推崇浪漫主义,与那些“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八股文学士大相径庭,这是她作为一个弱小女子的抗争。

    再怎么权倾一时的帝王将相,再怎么恩爱的神仙眷侣佳人才子,再怎么瑰丽奇美的亭台楼阁,最终都将消逝在时间的无垠的涯里;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筛选下的残枝片段,早已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前朝往事,风花雪月也随之幻灭;而诗词是可以辗转流传千古的。

    因为诗词是我们心中真情的写照,剪不断,理还乱的残红心事。因为有思念,才会让人写出伤感动人的句子;因为转瞬即逝,才会让人渴望要去找寻;因为惊鸿一瞥,才会让人思念至今;因为有擦肩而过,才会让人依依不舍。

    才女林黛玉一言一行,特别是她的诗作如空谷幽兰,直入人心。而林黛玉则是曹雪芹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积淀的文字精华中提取吉光片羽,塑造的人物形象。红楼梦的不朽,凝固了时光,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浮华悲凉,镌刻于那块补天的奇石之上,站立于天地间。我们也到了林黛玉、香菱的年龄,正是学诗、炼句、读妙文的好时光。与其对经典思之慕之,不如找到自己的方法,写诗、创作。

李书尧(清华附中初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3月25日 07 版

13岁少年弑母 谁之痛
高校自主招生取消专利论文 助力青少年科研回归童真
普惠学前教育如何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跟着黛玉学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