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书
在第二十七个世界水日来临之际,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携手华润怡宝向全国青年群体发出如下倡议:
1、立足校园,养成保护水资源习惯,杜绝浪费行为;
2、树立环保意识,主动学习爱护水资源技巧;
3、坚持节水优先,珍惜现有水源,传播公益精神;
4、坚持循环用水,重复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5、坚持向身边人宣传水科普知识、传播水公益精神;
6、坚持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发展方式;
让我们替山河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保护水资源尽力所能及之力,强国一代有我在,生态文明我先行!
-------------------------
“我童年的记忆都与泉水相关,和伙伴泉边戏水,和爸爸妈妈河里网鱼。那时的我总是和别的小朋友争先恐后地伸出小手,迫不及待地用手捧一捧泉水送入口中,很凉,但是甘甜。可是,慢慢地,泉水好像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
来自“泉城”济南的李硕涵有很多关于水的儿时记忆,但随着她慢慢长大,水边嬉戏的场景,如回忆淡出脑海般淡出了她的生活。在2019“水说公益”全国公益演讲大会上,她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到场的300多位大学生和90000全国各地的观众。
由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携手华润怡宝举办的2019年水公益计划系列公益行动于世界水日当天在北京林业大学举办,包括李硕涵在内的8位大学生从来自130余所高校的1100多位报名者中脱颖认出,作为“水公益大使”登上“水说公益”全国公益演讲大会的舞台,讲述自己与水环保、水公益相关的经历或认识。此外,疾病防控、理化分析、食品安全等领域专家学者在“饮用水安全与健康”高峰论坛上,就当前水污染现状、结合我国饮用水安全与健康的现状与误区、政策与法规,以及如何科学饮水展开科学探讨。专家学者们发起呼吁,让水公益理念不仅在校园普及,更要延续到社会中。
水公益计划影响逾8000万人
这是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携手华润怡宝共同举办水公益计划的第3个年头。每年的世界水日,主办方不断创新,从校园水公益行动,到“水说公益”演讲大会,用新奇并震撼的形式,让大学生以有型的活动与无型的水公益理念发生互动、产生共鸣。
3年来,共有全国各地的130余所高校参与到水公益计划中来,累计1600余人报名参选“水公益大使”,“水说公益”演讲大会现场直播累计观看量达120000次,活动超级话题“水说公益”阅读量达8339.9万,话题参与量超过70000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在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水资源保护中。
“‘硬币装水’‘倒不掉的水’‘神奇的虹吸现象’,这些都是我们在学校里做水环保宣传时的游戏。”四川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的龙泠宇在今年的“水说公益”全国公益演讲大会上讲到自己在学校里做水环保游园会的经历。“做‘硬币装水’这个游戏时,刚开始大部分小朋友节水意识都不太强,拿到滴管后就把水全挤出来了,只有一位小朋友为了不浪费水,特别小心地操作。那股认真劲儿,让我感受到他也在关注水、保护水。并且看到他这样做,别的小朋友也开始慢慢地挤水,让我这个小老师很是欣慰。”
这样生动的水环保宣传活动,今年在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西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全国各地的46所高校开展。3年来,累计有130多所高校追随水公益计划的步伐,在世界水日前后举办丰富多彩活动,呼吁大学生保护水资源。
从去年开始,号召全国各地高校发起水公益行动的同时,“水公益计划暨世界水日主题公益行动”向全国青年吹响集结号,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子齐聚北京,以公益演讲大会的形式,唤起公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经历了3年的积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节水有话要说。2019年,报名参加水公益大使选拔的学生超过2018年的两倍。这些报名同学中既有环境、水利专业的学生,也有专业与水环保并不相关的大学生。
在“泉城”长大的李硕涵是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专业的学生,小时候,泉水逐渐消失是她最直观的体验,读大学后,她开始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考虑泉水流失的原因,也发现家乡正在使用科学的手段保护水资源。她在演讲中向观众介绍了家乡济南采用的成功的科学方法——海绵城市。“一些小区通过‘海绵化’改造,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5%,也就是说小区里85%的降水被吸收、存续,可以回收利用。”她从专业视角向每个普通学生提议,即便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比如把公园路边的枯叶集中起来,堆回土壤中,枯落物就会逐渐变成腐殖质,提升土壤的含水能力。
节水意识深入青年心中
与李硕涵一样,8位水公益大使有的从专业角度剖析一口喝到嘴里的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得以产出;有的讲述自己作为志愿者,从事河流保护的经历;也有的作为大学生记者,用自己的笔为湖泊保护尽一份力。
来到“水说公益”演讲大会现场的李云对中国传媒大学的水公益大使孙嘉然的演讲印象深刻。
孙嘉然讲述了自己去沙漠地区旅行时的经历。她与几位印度女士同行,在户外玩了一段时间后,她自然地拿出随身携带的水,冲掉了手上的沙尘。“这个动作我们在旅行时都不陌生,但当我轻松地洗完手再抬头时,迎接我的是四张目瞪口呆的脸,她们表情上写满了震惊、愤怒和难以置信。那一瞬间我骤然明白,我浪费了神圣、珍贵的水。”
“买了瓶装水喝不完就丢弃的做法,在我们身边太常见了。在公共浴室洗澡,有些人也会在不用水的时候开着水龙头。”孙嘉然的经历引起了李云的共鸣。“目前依然有很多人缺乏水环保意识,从知道水资源宝贵,到真正从行动上保护水资源,是我们青年人急需要做的。”
“水说公益”全国公益演讲大会上,水公益大使结合自身实际的讲述,给现场参与活动的大学生敲响了警钟。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的学生吴彤对一位讲者提到的“水足迹”概念感慨颇多。“一只盐水鸭端上桌之时,它的‘水足迹’、也就是所耗费的水竟然是一个人14年的饮用水量。”吴彤感到不可思议。在她看来,除了自己本专业中学习和研究的农业节水技术,生活中的节约用水就是不要一直开着水龙头或花洒、生活用水的重复利用等等,“水足迹”的概念则让她看到,生活节水或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到现场参加活动的张伟则被“水说公益”全国公益演讲大会的形式所吸引。“我们平时只是嘴上说珍惜水的重要性,但当有人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出来,把水的重要性用具体的数据形象地表达出来,‘节约用水’这4个字从抽象的口号被具象化了,视觉体验和听觉体验都有了,给我们带来的震撼更大、印象更深。”
8位讲者的演讲和“饮用水安全与健康”高峰论坛的内容,通过中国青年报APP的直播传递到全国各地,与此同时,场外不断有大学生响应,通过社交网络发出自己关于保护水资源的看法和倡议。
在“饮用水安全与健康”高峰论坛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刘丽萍向大学生提出建议,从学习的角度,在做实验时产生的废液要专门收集起来,交给环保部门处理,不能将这些可能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液体倒入下水道;从生活的角度,废旧电池、破碎体温计等生活垃圾也要交由专门的部门妥善处理,防止造成水污染。她相信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可以做到她嘱咐的事,看到同学们的公益演讲,看到如此多年轻人参与到水公益的宣传、水资源的保护中来,“作为一个饮水检测工作战线上的老兵感到非常欣慰”。
大学生成为传播水公益的生力军
除了呼吁高校学生在校园里传播水环保的理念,中国青年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携手华润怡宝,呼吁大学生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在网上为水公益发声。数万名大学生自发用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助力2019“水公益计划暨世界水日主题公益行动”,大学生不再仅仅是水公益的践行者,而是成为水公益的传播者,自发宣传水环保。
绵阳师范学院的严霆锋拍摄了一则视频,视频展示了几种不可取的浪费水的行为。严霆锋在视频附加的说明里特别说明,为了拍视频使用的水一部分用来浇花,另一部分倒在洗脸盆里,准备晚上洗脸用,一点都没有浪费。
兰州交通大学的马成拍摄了一条某园林使用水管大水漫灌景观植物的视频,指出现在仍存在一些不节水的植物灌溉;沈阳师范大学的刘诗瑶发布了把塑料水瓶改造成小音箱的视频,呼吁大家不要随意向河流抛洒塑料垃圾;网名“北回归线的薰衣草”的微博网友拍摄了一只撒入几丝黑色木屑的透明水杯,几根小小的木屑,就让人完全失去了饮用这杯水的欲望,这位网友以此警示大家水污染的危害。
大学生在互联网发声,让保护水资源的理念的传播呈指数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看到同侪关于节水、防止水污染的号召,并加入水公益宣传的队伍。
在辽宁一所高校读书的邓东静通过“水说公益”话题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网上发布的视频,这些来自朋辈的声音让她感到好奇又有趣。“我身边朋友浪费水、污染水的情况其实不多,但身体力行地去宣传水公益的没有几个。都说‘行动即榜样’,这些在网上宣传水公益的同学是我们的榜样。我了解到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不让一个人掉队’,以后我也会从身边做起,保护水资源,宣传水公益。” 邓东静说。
在中国饮料协会理事长赵亚利看来,当下的年轻人有节水护水的意识,但做好自己还不够,还要把这种观念传播出去。“8位水公益大使的口才都很好的,讲的事例很生动,能让人感受到大家因周围生存环境而产生的喜怒哀乐。” 赵亚利希望青年学生能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让更多人听懂、理解自己要传达的节水意识和护水观念。
水资源的保护不是一时之事,恢复一些被污染的水源也不能一蹴而就,对于青年和每一位公民来说,保护水资源、宣传水公益是长久的、每天都要坚持的使命。为此,主办方在活动中向全国学生发起携手保护水资源的倡议,北京林业大学城市林业2015级学生李嘉译,作为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执行主席、首都高校传媒联盟主席,代表全国校媒800余所理事高校的6000多家会员媒体,呼吁“强国一代有我在,生态文明我先行”。
(受被访者要求,李云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毕若旭 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