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3月2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敌人在哪里,狙击手的准星就瞄准哪里

向勇 邢鸿剑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3月28日   11 版)

    扫一扫,看视频

    “风向东南,风速3米每秒,其余参数不变!”

    第78集团军某特战旅士官郭九江屏息静气,食指轻轻伸向扳机,调整呼吸、预压、击发!子弹脱膛而出,600米外作为模拟“敌指挥官”的稻草人被“爆头”,填充在稻草人头部的“血浆”喷涌而出。

    这是该旅一场实战背景下的狙击手考核,经过24小时的连续作业,官兵们体力消耗很大,他们又在瑟瑟寒风中埋伏了3小时,在无目标提示、无给定范围条件下和观察手一同搜寻目标。

    

    军营的训练场总是热火朝天,但某特战旅的训练场上,这天却静得可怕。

    “停!”担任总教员的侦察营营长徐忠海严厉的口令打破了训练场上的寂静,受训队员从地上爬起来,动作一个比一个僵硬。这样的场景完全没有以往部队训练生龙活虎的劲儿。

    “刚刚我们训练的是卧姿无依托据枪,时间不长,从8点开始的。”徐忠海向笔者介绍当前的训练课目,脸上不经意间露出一丝自豪感。

    抬手看表,现在已经是上午10点半。“他们已经在地上一动不动地趴了两个半小时!”笔者说着,忍不住又回头看看刚刚从地上爬起来、轻轻活动关节的8名狙击手。

    “开始训练!”又是一声口令,只见狙击手们迅速卧倒、出枪、瞄准,动作一气呵成,就是这样看起来简单的动作,他们要反复练习上万次,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今天上午的训练只有这一个课目,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徐忠海说着,拿出他的狙击步枪递给笔者,“试试?”

    接过枪,笔者发现非常沉。卧姿举枪才几分钟就双手麻木、后背僵硬,两个肘关节疼痛难忍。“在执行远距离狙杀目标任务时,卧姿据枪是最稳定的射击姿势,这也是执行各种任务最常用的姿势。”徐忠海介绍,“但要想达到稳定的射击水平,据枪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在日常训练中通过成千上万次的动作训练和长时间定型定位训练,才能在战场上保持最稳定的射击动作。”

    优秀的狙击手需要拥有超出常人的耐力。有一年冬天,该旅组织实兵综合演练,特等狙击手郭九江担负狙杀“敌”指挥员任务。为了成功隐藏自己,他在战斗打响的前一天深夜,蹚着齐腰深的大雪孤身潜入距离“敌”指挥所500米的地域,寻找狙击阵地。

    东北地区的三九天,夜晚静得让人发毛。郭九江利用枯枝败叶搭起一个简易却隐蔽的雪窝,但根本挡不住呼啸的北风。他就趴在雪窝里,一动不动地盯了“敌”指挥所一夜。

    直到天刚蒙蒙亮,“敌方”帐篷里走出两个人影,其中一个似乎正跟另一个说着什么,还朝着山坳那边指着。“周营长,对不起了!”郭九江脸上露出狡黠的笑,随后平静地测风速风向、调整表尺、修订系数。虽然手指已经冻僵,但没有影响郭九江做射击前的调整。

    “砰!”

    只见周营长头盔冒起红烟,另一个人惊慌失措,快步钻进帐篷。等蓝军组织警卫搜山时,只找到郭九江搭的雪窝和几串分不清方向的脚印。

    

    人们常说,狙击手百步穿杨的枪法是用子弹“喂”出来的,其实也是米粒“喂”出来的。“穿米粒”训练是狙击手训练中的辅助训练。狙击手们每天要进行两个小时的“穿米粒”训练,要将直径只有几毫米的米粒用针穿透。

    该旅狙击手集训队里,王昱松是一名后起之秀。在连队训练时,他靠着过硬的体能素质脱颖而出,步枪射击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但他做事有些毛毛躁躁。

    刚进集训队的时候,王昱松在体能摸底中顺利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但却在狙击枪射击中打了个倒数第一。“我们这是狙击手集训队,不是体能尖子集训队。”王昱松听了战友的评价,心里别提多难受。

    “既然进了集训队,就不能轻言放弃!”王昱松知道想打好狙击枪,就必须学会沉下心来。他从炊事班要来一把米,装进衣服口袋里,把大头针插进帽檐,只要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练习穿米粒。

    穿米粒看似简单,其实对力度和准确性要求极高。力度小了穿不透,力度大了米粒又会碎掉;只要针头有一点偏差,米粒就会因为受力不均匀而裂开。在经历无数次失败,手上被扎出密密麻麻的针孔后,他终于总结出穿米粒的窍门——用针头在米粒上慢慢旋转,小心翼翼钻出一个贯穿米粒的小孔。

    穿米粒练的不仅仅是狙击手的耐力和定力,更有助于练就火眼金睛的穿透力和瞄准的精准度。经过半个多月的不懈努力,王昱松用米粒穿成了8条“项链”,射击成绩也很快提了上来。

    在第78集团军某特战旅训练场上,一个身影格外显眼,她就是女狙击手李婷。

    李婷是个南方姑娘,却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多次夺得旅狙击手比武第一名,她靠的就是一个“准”字。

    营长徐忠海看中的是李婷胆大心细的性格。刚进入狙击手集训队时,李婷对射击原理都是一知半解,只是凭着对射击的良好感觉取得了步枪射击的较好成绩。进入集训队以后她发现,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狙击手,不懂射击原理是不行的。

    一次野外驻训时组织实弹射击训练,徐忠海让人把一个人质靶随机放到山坡上,并要求将靶子放到掩体后面,只露出“恐怖分子”和“人质”的头。大家都清楚,营长这是要模拟恐怖分子挟持人质时高度警觉的状态。

    第一次射击,靶子被放在30米远的地方。平时训练时,88式狙击枪可以轻松准确地打到100米处的硬币。所以想将30米远的恐怖分子“爆头”在李婷眼里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她举枪就射击,靶牌应声倒地。走近一看,李婷的子弹却不偏不倚地打在“人质”的头上。

    “你瞄的是什么位置?”

    “恐怖分子嘴的位置。”

    徐忠海哭笑不得,“你只知道‘定大于实距离的表尺分划时,适当降低瞄准点’,却不知道88式狙击枪在30米距离上使用距离分划‘1’瞄准射击是负弹道,不但不能降低瞄准点,还要抬高瞄准点。你降低了瞄准点,打到的当然是‘人质’了。这在实战中,后果将不堪设想。”

    深刻的教训让李婷认识到,只有好的手感是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狙击手的。她开始潜心研究射击原理,最终练成了400米内百发百中的射击硬功。

    

    要想成为优秀的狙击手,不仅要对敌人狠,对自己也要毫不留情。

    “狙击手的枪不能不见血。”这是曾经担任该旅狙击手集训教头的康英剑, 2014年在哥伦比亚狙击学校参训时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当时教员经常在就餐时间播放爆炸现场、伤者救护的血腥场面。教官还在套上制服的木偶靶里塞满血浆袋。就是要让狙击手在训练中适应击毙目标时的血腥场面。

    一次狙击手考核中,狙击手谢金卫被康英剑判定不及格。“风速4.5米每秒,湿度还这么大,命中目标头部。这怎么就不及格了?”谢金卫一脸不服。

    “忘了自己被吓得都不会动弹了?”康英剑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判定结果。原来谢金卫在射击瞬间,从目镜中看到木偶靶上“血肉模糊”,满地血浆,一时间愣了神,没能及时从狙击阵地上转移。

    “战场上你把目标击毙就结束了吗?”康英剑指着被打爆的血浆袋,“如果这是敌人的头,你还敢打吗?”

    狙击手在执行任务时经常深入敌后,射击时一秒钟迟疑都可能导致任务失败,甚至无法安全撤退。

    如果说射击训练是教会狙击手如何命中目标,隐蔽和伪装训练就是教会狙击手如何避免成为被狙击的目标。

    “隐蔽和伪装练的也是一个狠劲儿。”徐忠海说。

    一场实兵演习中,蓝方派出两名精英狙击手,他们隐藏在深山中,隐蔽蚕食“红军”关键指挥员和重要设施,在无声无息中让红军遭受重大损失。

    红方狙击手郭九江带着自己的副手,钻到一个水塘里潜伏起来,那时正值盛夏,蚊虫肆虐。郭九江静静地趴在水坑里一动不动, 从清晨一直潜伏到傍晚,一只青蛙在他腿上趴了一下午。

    突然,“敌人”从掩体里钻出来透风,郭九江抓住机会,果断击发,两声枪响,两名“敌人”狙击手被“爆头”,红军士气大振,一举扭转战局。

向勇 邢鸿剑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3月28日 11 版

磨砺反恐刀锋
他们和“魔鬼”有场较量
敌人在哪里,狙击手的准星就瞄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