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4月0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呼吸是甜的 生活是美的

郑州:七千里绿道编织市民“慢生活”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潘志贤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4月01日   04 版)

    3月30日早上6点半左右,40岁的郑东新区市民陈立穿着一身运动装,在花红柳绿中又开始晨跑。如今,晨跑三四十分钟已成为陈立的早课。他沿着固定的线路,从东风东路滨河公园起步,再顺着西运河公园的沿湖绿道,直到北龙湖湿地公园。时间充裕的话,陈立还会在北龙湖湿地公园和凤山森林公园里多跑几圈。

    “自从郑州有了绿道,我喜欢上了晨跑,鸟语花香的,让人心情舒畅,连呼吸都是甜的!快乐的一天从晨跑开始!”陈立感慨的间隙,又深吸了一口气,清爽的花草味儿被他“捕”到了身体里。

    这几年,绿道已成了郑州的一道风景。在绿道上,许多郑州市民和陈立一样,或漫步或骑行或奔跑。

    郑州最美的绿道在哪里?不少市民在朋友圈或其他社交平台上晒过自己心中的“网红绿道”,它们大都毗邻水岸:有人说是郑东新区西运河公园的沿湖绿道,有人说是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的沿河绿道,也有人说是东风渠两岸的滨河公园。

    而这些“网红绿道”只是郑州城市绿道的一个缩影。目前,郑州城市绿道的总长度已达3588公里,该长度沿着郑州三环快速路可以绕79圈。这些城市绿道犹如一条条绿色走廊,串起了市内的公园、游园、公交港湾、休闲驿站,也串起了郑州市民心中的绿色情结。

    “郑州市的生态廊道建设是从2012年开始的,中原西路是郑州市的第一条生态廊道。”郑州市园林局城市绿化处负责人张永强介绍道,为了改善人居环境,让市民实现“人在绿中走”的愿望,郑州市逐年加大了生态廊道的建设。

    据陈永强介绍,中原西路呈东西走向,全长约11公里,北侧绿线宽度50米,南侧绿线宽度80~120米。如今,走进中原西路,首先看到的是由机动车道路面组成的“灰带”,接着道路快车道两侧是由绿化带和行道树共同构成的“绿带”,再向外是由三排银杏组成的景观漫步道。

    每逢节假日,总能看到不少喜欢骑行的市民沿着中原西路骑行。据介绍,为了方便市民骑行,中原西路上分别铺设了慢行步道和自行车道,行人和骑行者可以在组团花灌木与林荫树间穿行,真正达到人车分离、快慢分离。

    有了样板后,郑州的生态廊道建设进入了“跑步前进”阶段。

    郑州在总结国内外廊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廊道建设的基本思路:在城市“组团发展、廊道相连、生态隔离、宜居田园”的布局下,通过中心城区到县市、到新市镇、到乡村,用交通道路相连,两侧建设2050米的绿化廊道。廊道里建设有自行车道、人行步道,配置公交港湾、休闲驿站,实现“公交进港湾、行走在中间、辅道在两边,休闲在林间”,达到交通、人行、绿化、生态的和谐统一。

    2012年2月,为发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龙头、重心和示范带动作用,郑州市在城区及周围规划城市公园、游园及绿色廊道,逐渐形成“两带、三圈、四心、九水、千园、三十一廊”的网络化生态空间格局。如今,城区景观环境明显提升,一座“新绿城”如画卷般展开。    

    据郑州市园林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一般来说,生态廊道主要指的是沿着城市道路建设的绿色道路,而绿道的范围更大,不但包括生态廊道,还包括沿湖、沿河的绿色道路。比如郑州市沿南水北调渠、沿北龙湖建成的生态廊道,水系给生态廊道增加了很多灵性,也有了市民津津乐道的“网红绿道”。

    春天的双鹤湖公园里百花齐放,家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韩女士这几日常来赏花。她说:“从苏州搬到郑州将近3年,越来越感觉港区‘生机无限’,不仅是航空经济发展迅猛,城市绿道建设也用心、持续,花草树木、雕塑小品、游园绿地应有尽有,不比苏州园林差,常觉着眼前都是画!”

    据了解,郑州市在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熊耳河、七里河、十七里河、昆丽河、如意河、东风渠、双鹤湖、龙湖、凤渠等滨河绿地内,已建成绿道83.39公里,在建的贾鲁河、魏河、潮河等绿道148公里。这些生态廊道,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有的地方每天有上万名群众在廊道休闲、游玩,夜晚有上千名群众在廊道内组织跳舞、演唱等活动。比如北龙湖湿地公园,沿北龙湖建了绿道,绿道沿线绿化以乔、灌、草复层混交为基本形式,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以万柳堤岸为主要特色,将服务建筑和休闲小平台置于柳林之中,成为市民滨水漫步的绝佳去处。

    值得一提的是,郑州的生态廊道和城市绿道,除了满眼绿意外,还非常接地气。很多廊道内配建了公厕、小卖部、运动场、自行车驿站、休闲小广场、加油站综合体,居民在绿地内行走,疲惫时可坐下休息,同时可欣赏附近的绿树红花美景,极大提高了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在休闲广场还可自发组织或定期组织开展群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参与,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人与人之间交流机会增多,在城市中构建了互相关爱的氛围和人际关系。

    在夕阳的余晖中,郑州西郊的一处绿道内响起了欢快的音乐声,韩老太太和姐妹们踏着鼓点跳起了“二十四步”。“每天来跳一场,冒冒小汗,筋骨活络,心情别提有多好。”老人家很时尚,一阵风吹落粉色桃花瓣,落在肩头,犹如人入画卷。

    这数千公里的绿道也改变了市民的出行方式,开车上班的少了,步行上班、骑行上班的多了。小黄便是“骑行一族”,他以前只在周末骑行,如今天天骑自行车上下班。“郑州的绿道里有自行车道、人行步道、公交港湾、休闲驿站,每天骑车上班,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锻炼身体,可以尽情放松于大自然。”小黄说,绿道是交通、行人、绿化、生态的和谐统一,能给喧嚣都市里的人一段难得的“慢”生活。

    不少老市民感叹:生态宜居的“绿城”郑州,又回来了。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郑州市区146个公园、27个绿化广场、598个游园、19495公顷绿地,都与绿色廊道成功相连。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5.84%、40.83%和13平方米。

    本报郑州3月31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潘志贤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4月01日 04 版

京郊山林灭火记
“沪皖在线课堂”探索异地融合办学新模式
河南:决不允许减税降费政策“打白条”
校企合作收入可按比例计入绩效工资来源
出入境证件实行“全国通办”
斯洛伐克选出首位女总统
福州开展行动整治违建豪华活人墓
郑州:七千里绿道编织市民“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