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4月0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1.5万名青年志愿者——

在当年“雷锋擦车照”的拍照地,他们如此传承

实习生 金卓文并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4月09日   07 版)

    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处处可见雷锋元素。这是校园里的雷锋塑像。

    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处处可见雷锋元素。这是校园里的“雷锋擦车相”的拍照地点。

    新学期伊始,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二学生柴广微和志愿者小伙伴们又一次穿上志愿者红马甲,坐上班车,到抚顺市望花区盖平社区看望残疾老人。在老人家门口,志愿者敲了好长时间门等候,后来才知道因为老人要坐上轮椅才能走出房间,所以耽搁了时间。“每次穿上志愿者服装,我都会问自己,到底能帮到别人什么。一扇扇门后的笑脸一次次告诉我,每一次的志愿服务都是有价值的。”柴广微说。

    柴广微所在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开设《雷锋精神概论》必修课的高校。这里是雷锋同志生前连队驻地所在地,是著名的“雷锋擦车相”的拍照地点,也是雷锋同志生前唯一作过报告的高校,学校至今还留有当年的报告音频。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雷锋精神宣传标语、照片随处可见,校园内建有雷锋精神纪念塔、雷锋塑像、全校师生自筹资金修建的雷锋精神育人展馆。

    据学校志愿者工作负责人介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有1.5万余名注册志愿者,志愿者注册率达到100%,2016年以来共组织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次,服务16万余人次,服务时长超过4万小时……在这里,雷锋精神、雷锋印记无处不在。

    “我们要通过研究雷锋,来留住雷锋”

    “抚顺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始终坚持以雷锋精神建校育人,打造雷锋文化。”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委书记李平说,“学校提出‘五个一精神’,让学生知雷锋、爱雷锋、学雷锋、做雷锋,层层递进。学雷锋不只是说说而已,我们要通过研究雷锋,来留住雷锋。”

    “五个一精神”是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结合雷锋精神的实质,总结、提炼出的适合学校特点的雷锋精神。即“一颗钉”的刻苦钻研精神、“一滴水”的团结协作精神、“一团火”的无私奉献精神、“一块砖”的爱岗敬业精神,以及“一片叶”的感恩反哺精神。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五个一精神”已经成为全校学子的座右铭。

    《雷锋精神概论》是每一个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子入学的必修课。翻开184页的教材,从雷锋同志的生平到雷锋精神,再到“五个一精神”的详细讲解,整本教材用一个个故事和案例把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盘活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雷锋精神概论》这门课刚开始并没有什么兴趣,听到概论两个字就感觉很无聊。但是真正听老师讲过之后发现并不是这样。” 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关晓萌说,“老师会用一个个小故事给我们讲雷锋一生的经历,还会邀请雷锋团的官兵、‘当代雷锋’来到课堂讲述雷锋精神。也会给我们看一些志愿服务视频,带着我们去参观、去做志愿服务工作,这是一个理论加实践的过程。我们的课堂作业和结课考试中,社会实践考核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没上大学之前对雷锋精神没有这么深的理解,当时就觉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就是雷锋精神。但是学习了‘五个一精神’以后,才真正明白了雷锋精神,才会真正地把它融入到自己的骨子里去。”机械工程学院学生王兴臣说,“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每个人都讲雷锋学雷锋,我们都称自己为雷锋人。我觉得这种氛围不仅源于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还得益于《雷锋精神概论》这门必修课的学习。”

    据了解,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开设《雷锋精神概论》课程12年,也是全国唯一一所将《雷锋精神概论》作为必修科目的高校。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力图通过“研究雷锋”,来“留住雷锋”。除了开设《雷锋精神概论》课程,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在著作论文和科研项目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于2008年成立了雷锋学研究中心。同年,辽宁省雷锋研究会成立,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成为辽宁省雷锋研究会的驻会单位,并举办了以“雷锋精神与立德树人”为主题的九届雷锋精神论坛。雷锋学研究中心从2017年开始创办《雷锋文化研究》杂志。

    “开展雷锋文化研究是一件很有现实意义的工作。通过加强研究,扩大雷锋精神的传播力,是我们全体雷锋人的共同意愿。”李平说。

    在获得感中找到学雷锋的真意义

    “雷锋比目前很多在校大学生祖父辈还年长,已离开我们这么多年,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学雷锋,学雷锋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李平说:“我们通过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让年轻学生在践行雷锋精神的行动中有获得感。”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团委书记邱玥介绍说:“校团委在学校雷锋精神教育的有机土壤上,始终将志愿服务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常抓不懈。校团委充分整合全校志愿服务资源,在2014年9月成立了大学生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我们总队下设14个分队,21个社团,有1.5万余名注册志愿者。每个学院都有自己标志性的志愿服务社团,助残、扶贫、环保、支教、助老等,有自己的服务方向,建立自己的学院品牌。”

    在去年年底举办的的四川德阳全国志交会上,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志愿服务社团 风华青年宣讲团和恒禹社团支教团分别获得了金奖和银奖。同时,风华青年宣讲团还是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的获得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风华青年宣讲团从内容到形式、宣讲地点都在不断调整、变化,与时俱进。”团委实践部部长敖雪洋说。

    风华青年宣讲团团长李响说:“没加入宣讲团之前,总感觉宣讲是个枯燥的事,能有多少人听啊。但是有一次在沈阳一个社区宣讲红色经典故事,现场的很多老党员积极地回应我们,听得很认真,掌声特别热烈,我们都没想到。他们还分享了年轻时候的故事,让我们非常有获得感。”

    “中国梦·青年说”宣讲团团长胡妍玮也有过同样的感受,“我记得有一次我在雷锋纪念馆讲解,介绍《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并带大家唱。当时大概是太紧张了,调就起错了。有一位老人就提醒我说不应该这么唱,并带着我们一起唱。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这些东西是如此深入人心。”

    为了更好地吸引青年群体,风华青年宣讲团在宣讲形式上也做了很多尝试和创新。

    “针对不同的宣讲对象,我们选择不同的宣讲内容和方式。”李响说,“面对青年学生,我们会有很多互动,宣讲更像是一个交流、讨论的过程。我们还会增设一些有奖问答环节,赠送书籍礼品,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宣讲内容上也会有改变,我们更多地介绍青年学生的身边人、身边事,这更让他们感同身受。如果是给小朋友宣讲的话,就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讲解文明讲诚信等内容,这样孩子们也好理解。”

    如今,风华青年宣讲团有大学生宣讲志愿者460名,宣讲550余场次,足迹遍及15个省份、5个国家。

    抚顺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贫困家庭子女与留守儿童交叉重叠现象也较为普遍。孩子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呵护,辍学率高,当地学校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现状让恒禹社团支教团找到了服务方向。

    “支教团成立于2015年,最开始是以短期支教为主,利用学生寒暑假时间,来到抚顺周边的山区,组织7~15天的支教活动。”经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骆圣坤介绍,“我们已经与抚顺市周边的中小学建立了长期支教项目,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对一的长期帮扶。”

    张凌华是恒禹社团支教团团长,“孩子们的变化很大,从一开始的淘气、不听课,到支教结束的时候舍不得我们离开,拿出他们舍不得用的笔、舍不得吃的奶糖、自己手工书签送给我们……这些是孩子们心中最好的东西。”他说,“支教之初很多家长不信任我们,觉得我们都是一群孩子,能教出什么来,对我们很抵触。但是随着我们这么些年坚持下来,孩子的变化完全改变了这些家长起初的想法。”

    4年来,恒禹社团支教团已由最初的15人增加到350人,服务方向也从简单的教学扩大到扶贫、安全知识普及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志愿者们通过深入交流、长期陪伴,分析孩子的心理问题,并与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团队远程连线进行疏导。

    邱玥说:“因为留守儿童多是爷爷、奶奶等长辈进行抚养,普遍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我们的支教成员会用自己的手机为孩子录制视频发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近期状况。开展亲子通话活动,让孩子与家长进行视频通话,一解家长和孩子相互思念之情。同时,我们会通过公开课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培训当地教师,以改善当地的教育环境和模式。我们的志愿者也会长期与儿童保持联络,陪伴他们成长。”

    2018年,恒禹社团入驻阿里巴巴“3小时”公益平台,并在第一季度活动中闯进全国10强,赢得志愿服务公益基金3.5万元。

    乐人乐己,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习惯

    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风华青年宣讲团和恒禹社团支教团志愿者只是1.5万余名志愿者的代表。学校还先后为“大学生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选派了147名优秀毕业生;在自然灾害救助、扶危济困的现场,都能看见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志愿者的身影。

    机械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戚书宁说:“我曾经读过一个小故事,说的是在一个海边,每逢退潮就会有千万条小鱼留在海滩,不能返回大海。一个孩子总是在退潮后在海边捡小鱼,一条条扔回海中。大人觉得好笑,说这海滩上的鱼有千万条,捡几十条归海有何用,又能改变什么?但孩子却非常坚定,他看看手中的鱼,说‘对这条鱼,我能改变它的命运’。我觉得我们志愿服务工作也是一样,一方面它是我们学校雷锋精神教育的一种体现;另一方面,这也是我们团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做志愿服务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改变,从手中的一条小鱼开始。”

    “支教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我们自己。”支教团成员李季说,“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支教经历是在一个贫困山区,一个小女孩生病发烧了。我们想把她送回家。就问她家里有什么人,她摇摇头不说话。问她家在哪里,她手指着远远的一个房子,说那个就是她家,送到这里就好了。我们犹豫了一下,还是不放心,就随她回了家。我们发现她的家里空无一人,而且家徒四壁。我们就想如果没有跟她进来,那谁又能照顾她呢?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让我们发现自己做的是有意义的、需要坚持下去的事情。”

    骆圣坤说:“在我校学生心里,志愿服务是一个‘乐人乐己’的事。我记得有学生跟我讲他第一次上《雷锋精神概论》课的时候,老师说志愿服务是要做到实处的,不能搞形式主义。举个例子:‘一些志愿者靠扶人过马路,来完成志愿服务,只是走走过场。我们雷锋人不要这样。’这个令我印象深刻。只有把志愿服务做到实处,真学雷锋真做雷锋,才能真信雷锋精神。这样自己也会感受到快乐,才能把志愿服务工作作出成绩,坚持到底。”

    2016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启动了志愿服务提升与保障“双计划”,在各班增设志愿服务委员,系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培训,并通过与社会公益基金合作,为志愿者提供“志愿者意外险”,保障志愿者切身利益。2017年,学校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学生综合测评和评奖评优考核指标体系。2018年9月,学校又上线了志愿服务工作管理系统——“志愿辽石化”,以推动志愿服务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管理。

    “在未来,学校各级共青团组织将更加积极稳妥地引领青年传承雷锋精神,形成特色志愿服务文化,打造可持续、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以实现志愿服务‘自身造血’和‘反哺辐射’的良性循环。” 邱玥说,“去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作了重要讲话,我们学校距纪念馆仅1公里,当时我们就在习总书记身边,大家的心情都特别激动。学校坚持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志愿服务已经融入每一名辽石化学子的血液中、骨子里,已经成为一种信仰和习惯。在新时代,我们辽石化青年一定会时刻牢记习总书记的话,积小善为大善,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实习生 金卓文并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4月09日 07 版

团团营:滇池环保志愿服务主力
在当年“雷锋擦车照”的拍照地,他们如此传承
安徽青阳:“三增三转”为学少改革注入新活力
薪火相传
北汽集团团委开展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特别主题团日活动
筑梦·造梦:强生启动青年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