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夹对我来说代表一种乡愁,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转学转了十几次,始终有一条美食的线牵系着我回到家乡,这条线就是对夹。”近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全国首档美食文化探索节目《中国味道》里,来自内蒙古赤峰的80后作家马伯庸,和大家一起踏上寻找“中国味道”之旅。
什么是“中国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寻味表面寻的是美食,其实寻的是情感。以“开启寻味之旅 守卫美好生活”为主题,邀请艺术家、学者、教育学家等跨界领域名人作为寻味嘉宾,和文化学者、美食专家一起开启寻找中国味道之旅。而对于马伯庸来说,多年来,对夹就像一根线牵着他对家乡赤峰的思念。
对夹是一种赤峰特产的酥油烧饼,类似于驴肉火烧和肉夹馍,但是又不太一样,它用的是千层的油酥皮,里面夹的是熏肉,一层油一层面,赤峰人经常用于早餐。但长期以来,除了通辽、呼和浩特等城市之外,其他地方很少有开对夹铺的。对夹一离炉子半小时,味道就会变差。赤峰人想吃,只能回家乡。这次,节目组为此专程赶到赤峰。正宗赤峰对夹秘诀掌握者喻大厨和他的两个徒弟,把秘方带到台上,现场为嘉宾们展示了对夹制作过程,也让离家多年的马伯庸找回了家乡的味道。
在赤峰,居住着汉、蒙、满、朝鲜等多个民族的群众。在马伯庸看来,若以民俗而论,赤峰仅有的独特风物只有对夹,可以当之无愧地冠以“赤峰”二字在前头。
“赤峰的对夹铺夹熏肉讲究肥瘦相间,但不是平均分配,而是瘦在上,肥在下,以图个好卖相,所以第一口吃到的,是最好最香的部分,待第一口合拢,酥皮碎片、麦香面片以及熏肉精华已经在舌尖混为一团,满口喷香。”马伯庸还专门写过关于对夹的故事,“每一种味道都和自己的人生记忆有关系,我从小在赤峰长大,吃到这个东西我就可以想起小时候每次过年、每次在赤峰请客碰到的那些高兴事”。
过去这些年,只要回赤峰,马伯庸都不忘尝尝家乡的对夹,因为那是童年记忆的一部分。“无论以什么形式,每一个人都注定要回到家乡,找回属于家乡的乡愁。这个就是我对家乡最大的眷恋。”马伯庸说。
“我父亲的工作跟机场建设有关,他去哪儿我跟着去哪儿。”马伯庸从8岁开始离开家乡,13次转学,北京、上海、桂林、广州,最南边去过三亚,每次去外地求学都特别想对夹。
南北方饮食差异之大,走南闯北的马伯庸深有感触,除了幼时海南炒鸭蛋直接把他气哭,刚到上海的时候,看到人家吃羊肉不去皮也真心受不了,“我在内蒙古长大,我一看羊肉怎么能不去皮呢?人家说这是山羊,不是绵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食特色,而且每一个地方的做法都有其道理。”马伯庸说,当你去过很多地方,逐渐接受一些你原来无法想象的东西的时候,你的眼界会变宽,同时你会变得更宽容,会发现文化的多样性,饮食也是多样性的。
学生时代,马伯庸频繁转学,很难交到朋友,“你想一个小孩,在那么一个陌生的环境下,没有同龄人一块玩怎么办?在家里看书,在家里自己想自己的事,这个环境逼着我去自己读书,因为在读书中我可以找到乐趣。”马伯庸说,转学多对于自己来说最大的收获,在于用包容的心态看待所有不理解的东西,“不理解我会尝试会探索,当我发现这个东西是美好的时候,我人生中就又多了一点亮点,又多了一点期待”。
为适应频繁转学“没朋友”的生活,马伯庸交了一些长期通信的笔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进入中国,他把这种笔友互动从现实世界中转移到了网络,开始混小众论坛找朋友。也是在那里,他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后来,中国文学出现了一种新形式:网络文学。马伯庸正是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批作家之一。2018年,他的小说《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相继被改编成网剧。一路走来,融会贯通、兼容并包,创造了今天这样一个马伯庸,他的作品涉及多种题材,被人称为“文字鬼才”。
2006年到2015年的10年里,马伯庸在“上班族”和“作家”两个身份之间不断切换,2015年马伯庸决定辞职,在北京的各处咖啡厅里过起了都市里的“游牧生活”。“我必须要在一个特别喧嚣、嘈杂的地方才能够专心写稿儿,所以我会去各种咖啡厅,然后在那种很吵的地方,大家都在聊天的时候,我在里面专心写东西。这是一个写作习惯,而且我又不能在一个咖啡厅待很久,不然我会腻,所以我每次都是背个电脑包,随机看到路边有合适的咖啡厅就进去歇一下再走。”马伯庸说。
走南闯北这么多年,每到一个地方,马伯庸都会去找当地具有特色的东西,他一直喜欢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其中最不能割舍的还是美食。自称吃货的马伯庸每次去一个新地方,都会在微博上征集好吃的地方,希望当地网友推荐一些比较不为人知的美食,然后去尝试。
“每一个地方都会说这个地方当年有一个名人,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留下这个美食。”在马伯庸看来,这些民间美食故事是民间对历史和食物的想象,其中有一种特别鲜活的生命力,能看到民间对于美食的追求和对自己家乡美食的执着。
马伯庸认为,小说中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要有历史背景去解释,既要合情合理把故事讲好,同时也要让它不偏离历史的轨迹,无论是塑造一个人物,还是描述一件事,它所牵涉的不止是大的历史背景,还有当地吃穿住行等各方面,小说家就是一个杂家。
“我觉得美食是一个很好的题材,我酝酿,说不定哪天一高兴或者一饿就会写一部关于美食的小说出来,因为国内现在关于这方面的小说还比较少。”马伯庸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吴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