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重的体力活,我可能干得不利索,但办案子、抓犯罪嫌疑人,我不会落后!”在安徽省淮南市山南新区,有一位80后派出所所长,他外出工作时习惯性地将左胳膊的袖子卷起或是塞进兜里,丝毫不掩饰自己左臂位置的空荡。
他是淮南市山南新区曹庵派出所所长鲍志斌,早已将左臂献给了热爱的事业。
2012年,鲍志斌在一次出警任务中遭遇车祸,失去了左臂,被认定为“因公三级伤残人民警察”,但这并没有让他离开办案一线,他是安徽省目前伤残等级最高,却仍坚守在基层一线的人民警察。
鲍志斌是一个“警三代”,爷爷、父亲和叔叔都曾在公安系统工作。
“5岁时,我爸的同事、一位姓甘的警察叔叔为营救两名落水青年牺牲了,我参加了他的追悼会,那一刻,我觉得甘叔叔是个伟大的英雄。”鲍志斌说,自己从小就对警察职业有深厚的感情。
2009年,鲍志斌来到曹庵派出所担任副所长。2012年4月的一天中午,鲍志斌在办理一起盗窃案件时遭遇车祸,一辆大货车油箱外的钢质护栏撞断了他的左臂,并造成他三根肋骨断裂,肺部严重积水,医院立马为他做了截肢手术。
手术醒来之后,鲍志斌摸了摸自己左臂的位置,有些缓不过神。那年,鲍志斌的儿子才15个月大。
突如其来的灾祸,让鲍志斌不知所措。他穿衣服要弓着腰,让衣服顺势滑到正确的位置,脱衣服要用嘴帮忙,一只手系鞋带也很费劲,他常因系不紧鞋带而恼火。
“那段时间怕出门,怕看到别人异样的眼光,冬天,我把袖管塞到口袋里,夏天更不想出门,只有到了夜里才去跑步锻炼。”鲍志斌说。
“休息一段时间,我意识到,不能再颓废了,不想让孩子看到自己无所事事的样子。于是我向领导请缨,要回到工作岗位,帮帮忙也好。”鲍志斌回忆,领导和同事尽量不让他干体力活,也不安排出警任务。
“所里太忙,我怎么能袖手旁观?别人能办的案子,我也能干好。”鲍志斌从备勤组干起,从陪着出警到正常出警。“大家没有把我当成残疾人,我习惯了破案的日子。”
淮南市公安局和山南新区分局领导曾多次与鲍志斌谈心,他们希望鲍志斌离开基层一线,有更多的时间休养身体、照顾家庭,但均被他婉拒。
2018年2月的一天,曹庵派出所辖区菜市街内一村民家中液化气罐起火。现场村道较窄,建筑物结构复杂,大型消防车进不去,此时厨房的液化气罐已燃烧了至少30分钟,随时都有爆炸危险。
鲍志斌到达现场后,迅速组织民警布置警戒线,将围观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紧接着,他从警车上取下灭火器,拔了安全锁,再拽起悬空的左衣袖捂住嘴,并用牙叼住袖子。然后,他用右臂拎起灭火器,第一个往着火房间里冲去,艰难地举起灭火器向明火喷射。
“巷子只有一条通道,只能看到浓烟滚滚,冲进去只能看到火,弯着腰才能看清一点东西。”鲍志斌回忆。在场民警看见所长冲入火场,纷纷紧跟其后,大伙齐心协力,将明火扑灭。
工作中,鲍志斌是不怕危险、冲锋在前的拼命三郎,同事眼中,他还是充满亲和力的“暖心所长”。
27岁的年轻警察王认是鲍志斌在曹庵派出所碰到的第一根“钉子”。2016年,王认刚大学毕业不久,他对基层民警繁忙的工作状态很不习惯,刚干一年就想辞职。鲍志斌知道后,只问了王认一句:“我的老乡小弟,今后我带你好不好?”
此后的3个月里,王认与鲍志斌一同生活、工作,遇到警情、案件,鲍志斌来处理,他让王认准备一个本子,只负责看和记。就这样“折腾”了王认3个多月,然后二人互换角色。不到半年时间,王认工作能力和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并一跃成为业务骨干,尤其在视频侦查方面能力出色。
“尽全力去处理好每一个案子,珍惜和群众打交道的机会,让百姓知道,民警心里确实装着他们。”平时处理案件中,如果发现生活困难群众,鲍志斌都会倾力相助。
2017年,一次接处警途中,鲍志斌得知辖区智障村民庞某父母双亡,至今无户口,无生活来源。他当即带领包村民警对庞某身世展开调查。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带着收集到的一摞材料去相关部门跑审批。很快,庞某的户籍办了下来。此后,他每月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500元资助庞某,逢年过节,还自掏腰包为庞某送去粮、油等生活必需品。
平日里,鲍志斌带领民警开展伏击守候和追逃抓捕任务,只要所长在场,同事们都感觉心定了,独臂所长成为了年轻警察心中的精神支柱。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讯员 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