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武汉总部大楼近日在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封顶。
去年7月,小米宣布在武汉打造“第二总部”,定位“超大研发总部”,10年内将达万人规模。
不仅是小米,最近两年,包括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奇虎360、小红书、尚德机构等超过60家知名企业落户武汉,催生出国内企业“第二总部”现象。
这些第二总部企业,多聚集在光谷。光谷“互联网+”办公室日前披露:最近两年,落户该区的第二总部企业中,规模排名前20位的企业已招聘1.8万人。
近年来,成都、西安等地也接连出台优惠政策,聚焦发展总部经济,其中亦不乏吸引第二总部企业落户。
“第二总部”布局时会考虑哪些因素?能给当地带来哪些利好?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进行了走访。
避免“游牧型”企业,“抄投资人作业”
“第二总部”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作为这两年在最一线跟第二总部企业打交道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光谷“互联网+”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有一段不得不说的往事。
2017年5月,武汉市开展的“楚才回家”活动中,有8家互联网企业表示要来光谷注册子公司,有的是“共享服务中心”,有的是“大型研发中心”,有的是“华中总部”。作为活动主办方的光谷“互联网+”办公室在筹备签约企业简介时,提出将该类项目统称为“第二总部”,并在全国率先打造第二总部高地。
这一提法,即刻得到企业的普遍认同。
早在2014年,随着规模扩张,一些互联网公司将全新的业务板块与研发中心迁至光谷,独特的新总部经济开始萌发。
“第二总部”的提法诞生后,2017年,光谷即举旗吸引知名企业来当地落户。
光谷“互联网+”办公室划定了3个条件:第一,性质上必须是独立法人,子公司可以,分公司不行;第二,要承担总部职能,比如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第三,公司在武汉的员工规模,仅次于甚至高于总部。
在吸纳“第二总部”的过程中,“游牧型企业”被光谷极力避免。
上述负责人注意到,当下,一些城市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了一些企业在当地设置“财务总部”。这些企业往往仅租用一间办公室,注册一个空壳公司,派驻几名财务人员,几年之后,将当地优惠政策“吃干榨尽”,便“逐水草而迁徙、远走高飞”了。引进这样的企业对地方政府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
光谷在吸纳第二总部企业时,考核重点之一是,是否具备一定规模、创造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如果一个公司来光谷,招收了好几百名员工,想突然搬离是几乎不可能的”。
在对引进项目的评估上,以往光谷采取由政府部门委托第三方组建专家评审团,但其中一个弊端,是具体到细分领域效果会打折扣。当下光谷采取“抄投资人作业”的方式,“投资人早就全方位考察过了,是否投、投多少真金白银,就是非常直观有效的重要参考。”
新名片带来产业聚集效应
统计显示,武汉的第二总部企业,多集中在2017年、2018年入驻,涵盖共享经济、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科技、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其中,互联网教育科技领域企业数量位列首位。
2018年10月,在武汉市“楚才回家”杭州站活动上,光谷逐渐崛起的“第二总部”经济,成为一张新名片。精锐教育、一起作业、越疆科技等9家互联网企业签约,在武汉设立第二总部。其中7家系互联网在线教育企业。
目前,尚德机构、猿辅导、英语流利说、51 talk、火花思维等数十家国内在线教育第一梯队企业也入驻光谷,布局“第二总部”。
今年1月7日,第四届光谷“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举办,论坛聚焦“新物种与第二总部”。会上,知名职业在线教育平台尚德机构首席战略官吕露表示,当初选择“第二总部”落户地时,曾在成都、重庆、长沙、武汉4个城市之间反复比选。重庆和武汉给的政策差不多,但最后定盘武汉,一是冲着不可比拟的人才储备,二是交通优势,三是光谷的政府懂产业、也懂企业。
2017年9月,尚德机构在光谷购置3栋办公楼,致力在武汉发展在线教育业务。2018年3月,它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首家赴美上市的成人在线教育公司,也是境内母公司注册在武汉的首家成功赴美上市的互联网公司。目前,该公司已在武汉创造了4000余个就业岗位。
精锐教育致力于为0~18岁学生打造快乐高效的第三课堂,2018年在武汉落地第二总部。其创始人张熙表示,武汉在教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全国最大的大学城,在文化与政策方面拥有开放心态与宽松环境。精锐教育落户武汉后,将秉持双赢理念,增进合作,引入更多内外部企业。
专注手绘视频创意及平台开发+手绘视频定制+教育服务+IP运营的“来画科技”,2018年在武汉落地第二总部。“在光谷能感受到和深圳一样的创业氛围。”创始人魏博表示,视频运营和审核团队会慢慢迁入武汉。
光谷“互联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东方、好未来、VIPKID等公司也正在协商第二总部落户武汉事宜。
“有了人,故事自然发生,产业发展自然添动力”
第二总部落地武汉的60多家企业,主要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
一线城市的高房价,让一些年轻人考虑是否回二线城市发展。这些布局到武汉的第二总部企业,同时也需要大量人才。
“武汉科教人才优势明显,也是我们选择来武汉落户的重要原因。”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尚德机构将继续扩大在武汉基地的规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收更多教师、研发等高端人才。
小红书的投资人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也曾表示,武汉上百万的大学生资源,是互联网优秀人才的洼地。
光谷“互联网+”办公室统计显示,目前,小红书在武汉员工已近1000人,即将落地的数个项目,员工规模或达2000人。
“先用第二总部把大量的岗位吸引过来,毕业生可以留武汉了,不用再‘孔雀东南飞’。”在光谷“互联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看来,外面回来的人才多了,本土留下的人才也多了,“有了人,故事自然发生,产业发展自然添动力。”
争夺“第二总部”或企业总部,正成为近几年一些城市引进知名企业新的发力点。
今年2月,武汉出台《支持总部企业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通过设置落户奖、投资奖、经营贡献奖等,鼓励本地同时也招揽外地总部企业来汉落户,单项最高年奖2000万元。
去年2月,广州出台《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暂行办法》,其中涉及5类奖励企业政策,最高奖励金额高达5000万元,以着力打造“区域总部经济中心”。
去年2月,成都发布“企业总部经济十条”,落户奖励上限同样5000万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盯准总部经济,城市之间这种通过砸钱来挖人挖企业的弯道超车模式,将会越来越常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朱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