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青年作家报》的青年读者、作者中,有守卫边疆的部队军人,有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有在边远山区教书育人的青年教师,有在少数民族地区支教的青年学生……
这些青年朋友的工作和文学并无直接的关联,但他们长期坚持学习和阅读,从名家名篇名著中获取暖人而强劲的力量;他们笔耕不辍,从写作过程中去拨动心弦释放情感;他们深入生活,广交朋友,从现实中发现生活之冷暖……他们对文学是那样的虔诚,这正是文学青年热爱阅读和写作,坚持创作的原动力。
1月8日,《中国青年作家报》刊发《青年作家在今天面对哪些难题》一文后,引发了青年写作者的强烈共鸣。他们通过网络留言、邮箱投稿,或是在微信群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创作的苦恼。
《中国青年作家报》编辑部在组织讨论的同时,觉得有必要第一时间推出“青年课堂”,让文学青年与名家“零距离”接触,直接为青年答疑解惑。
“青年课堂”设想的提出,也得到了众多名家的肯定和支持:青年是未来的希望,能够有机会与青年朋友接触,与他们分享创作经历创作体会,帮助青年圆文学之梦,大大有利于中国文学未来的繁荣昌盛。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著名作家忽培元最先表示,愿意开设“第一课”。编辑部随即通过微信读者群等形式征集青年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或苦恼,请他们从自身出发、从各自视角和诉求提出问题。微信群内的热心网友把归纳整理后的问题“发送”到了忽培元手中。
1月12日晚,忽培元如约在《中国青年作家报》微信读者群现身。兴奋的网友纷纷伸出他们的“双手”,献上他们的“玫瑰”,送上飘香的“咖啡”,以微信表情符号表达着他们对名家到来的欢迎和敬意。
走进互联网空间的“青年课堂”,忽培元感受到了青年朋友的热情和期待。“和你们在一起,我感觉自己年轻了许多。”忽培元说,“能够在周末晚间和大家共同探讨文学话题,我感到非常高兴。有文学梦的青年,我认为是幸福的。我也是从青年过来的,在年轻的时候,有文学追求,有文学思考和文学理想,对我们的青春年华,对我们一生的精神陶冶,都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忽培元的开场白,拉近了与青年朋友的距离。忽培元深有感触地说:“我也是从一个文学青年走过来的,我这几十年都没有改变对文学的执着与热爱,以及对文学的这种无条件的追求。从这一点来讲,我和你们,都是有共同的这种精神追求的。这是我们的共同点,这个与年龄没有关系。”
忽培元还现场回答了读者群内网友提出的问题。在讲课结束的时候,忽培元也谈了参加第一期“青年课堂”的感受,“和青年朋友一起共同探讨文学创作的话题,我从中也受到了热心青年朋友的鼓励。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创作,也是一种促进。因为我和你们交流的过程,也是我的思考过程,也是我对以往创作的一些经验和教训的一种梳理和表达的过程。有这样的机会,和青年朋友成为文友,今后我们互相关照,把我们的创作能够提高一步。”
“简单和纯粹是一种成熟的力量,也是青春的能量,只有在尊重和唤醒中,才能更好地陪伴、引领,成长之路也会越走越宽。”中国青年报社总编辑张坤说。《中国青年作家报》编辑部正是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简单而纯粹的点滴改变,通过一个个青年具体的故事、体验和实践,帮助青年书写青春华章。我们相信无论何时何地,最温暖的终端是人心。
只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