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5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青春角色·2019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罗恒军:国产大飞机的“打铁匠”

实习生 金卓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5月21日   07 版)

    1982年出生的罗恒军,在他的研发团队里是年龄最大的。而就是这样一个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团队,耗时7年,首次实现了C919大型客机主起落架系关键承力件的国产化,突破了超大型钛合金中央翼缘条控行与控性等30余项关键工艺技术,出色完成了起落架、中央翼等70余项产品、130余件关键承力件的开发、设计和制造任务,将航空模锻件的“饭碗”端在了我们自己手中。

    罗恒军是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二重万航公司技术部副部长,是C919大型客机航空模锻件研发团队的负责人。他习惯把模锻件的制造过程比喻为“打铁”,“模锻件的制造其实就是打铁,只不过以前是手工打,而现在用设备。”

    所以,航空模锻件便是为飞机“打铁”。主要是搭建飞机的骨架,通过模锻零部件来给飞机组装“骨骼”。而罗恒军团队负责的是主起落架部分,也就是给大飞机打造“双腿”。

    罗恒军赶上了模锻装备发展的大好时机,他所提到的设备,就是由中国二重自主研发成功的,被誉为“国之重器”的世界最大压机——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一代装备,一代飞机。有了这个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才有了实现大飞机关键锻件国产自主保障的装备能力。”罗恒军说。

    因为C919是我国第一款按照国际适航要求制造的民用大飞机,所以在航空模锻件的制造上缺少经验,国内的相关产品都是空白。

    “以前我们飞机‘双腿’的5个件都是从欧洲进口,我们不知道这个东西是怎么造出来的,很多技术也没有攻克。”罗恒军说,“但是习总书记说‘饭碗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谈‘国产化’、谈‘自主可控’,我们国产大飞机更是如此,依赖进口不是长久之计,应该早日攻克这些‘卡脖子’技术,不受制于人。”

    但是关键技术的攻克,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项目上马之初,罗恒军团队就遇到了难题。

    “拦在我们面前的第一关并不是研发、生产,而是我们压根儿就不具备生产条件。负责C919大飞机起落架系统总成的欧洲公司,也根本不相信我们的实力,对我们冷眼相待。”罗恒军介绍道。

    罗恒军团队没有退缩,做好了啃硬骨头的准备。他们从“人机料法环”等要素重新梳理和流程再造,并转变制造理念,强化“过程控制”,强调按“规矩”制造。从原来只关注“结果”,转变到现在关注“全过程”,从原来只关注“形状”到现在关注“内容”。在产品稳定性方面,罗恒军团队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模具设计等方面,实施全流程的标准化和模块化,提高生产过程的可靠性。

    直到项目上马第三年,团队才具备了生产产品的资质。

    而下一个难关就是研发和生产。

    据罗恒军介绍,起落架锻件的标准和精度要求非常高,以材料控制为例,一个起落架主起活塞杆重700多公斤,在下料的时候,正负不能超过5公斤,超过这个参数,就是废品。

    而且团队最开始生产的主起活塞杆,总是开裂、有裂纹。表面质量没有进口产品那么光滑完整。

    “我们当时搞不清楚原因,突破不了这个技术。”

    罗恒军团队做了无数次的数值模拟工作,通过电脑模拟工作过程,寻找问题原因,然后进行产品试制。

    这又花费了两年时间。

    对罗恒军来说,这就是一种经验的积累。“通过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的认识、技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提升,我不知道欧洲人在最初生产这个产品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这个问题,但我们遇到了,就要去攻克。对我们来说,高端科技其实就是解决一个个这样的小问题,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有一个需要攻克的技术”。

    仅仅在起落架部分,罗恒军团队就相继攻克了10余项关键技术。

    2015年11月,罗恒军团队终于成功试制出首件满足国际适航要求的C919大飞机起落架锻件,填补了国内空白。又经过两年努力,陆续实现了剩下4项锻件装机应用的重大突破,国产大飞机终于有了我们自己矫健的“双腿”。

    “饭碗终于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了!”罗恒军激动地说,“真的到了最后成功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这背后巨大的意义。”

    在这7年里,罗恒军也打过退堂鼓。

    “有时候我们也会想,我们花费这么多年时间,吃了这么多苦,忍受了很多冷言冷语,到底是为什么?大部分时间都做的是废品,也挣不到钱。”罗恒军说,“但是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我们有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只有我们有设备有条件,能造出来航空模锻件。如果我们不做,做不成,就没有人能做了。所以我们不敢放弃。”

    “而且我们团队很年轻,平均年龄不到30岁。正是因为我们年轻,敢想敢拼敢创新,能啃‘硬骨头’,才能拿下这个项目。我们年轻,大压机也年轻,C919也年轻。国家的发展就是依靠这些‘年轻人’。”

    罗恒军总说,他只是一个“打铁匠”,在做一些基础零部件的制造。在他看来,中国制造要创新发展,靠的就是一个个平凡的人在每一行每一业,各自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C919首飞成功之后,网上的一些评论其实挺难听的。”罗恒军说,“他们说我们的大飞机其实就是个空壳子,主要还都是依靠进口。确实目前飞机的操作系统和一部分材料体系结构的零部件还是要从国外进口,但是真的能造出这架大飞机已经是走了很大的一步路了。国产化不是喊出来的,这需要我们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去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如果说大飞机是中国的一张新名片,我只希望通过我们这种小小的努力,能把这个名片擦得更亮一些。”

    以前罗恒军每次坐飞机,都喜欢观察飞机的“腿”,“波音的‘腿’、空客的‘腿’,看看跟我们自己的‘腿’有什么不同。”现在,罗恒军团队掌握了技术,得到了肯定,已经开始为波音、空客制造起落架了,实现了从“进口”到“出口”的飞跃。

    目前,还有很多关键产品没有实现国产化,这是罗恒军团队下一步的目标。“比如飞机的‘眼睛’。”罗恒军说,“就是驾驶员的窗框,现在美国是唯一供应方。”

    据他介绍,“眼睛”部分是铝合金锻件,相比于由超高强度钢制造的起落架,难度更高,挑战更大。

    “毕竟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不要像制造起落架那样坎坷,可以尽快实现窗框锻件的国产化。让中国人可以用自己的‘眼睛’来看世界,一定更美!”罗恒军说。

实习生 金卓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5月21日 07 版

青年航天功臣畅享创新奋斗经历
罗恒军:国产大飞机的“打铁匠”
蓝色贝雷 大山深处14年爱心传递
米娜瓦尔·胡吉:十万公里家访路上的思政课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