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9年05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政府扶持引巨变 日子越过越红火

三峡移民:幸福写在创造新生活的笑脸上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田文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5月21日   08 版)

    扫一扫 看视频

    2000年,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热播时,居住在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子的兰桂芳被这部剧深深吸引了。剧里那些交织着幸福与忧伤的生活片段,如同她当时的生活写照:艰难中照进温情的光亮。

    那时,从部队退伍的她,利用业余时间在楼下的小门面里卖烤鱼,下岗的丈夫和她的哥哥都精于烹饪,一家子经营着万州烤鱼,守候着未来和希望。

    那时,结婚9年的小两口和父母住在一起,家里的烤鱼小店只有七八张桌子。“生意只能算是马马虎虎,那时太穷了,感觉生活太艰难了。”她感叹。

    彼时三峡工程要蓄水,她们一家要搬到周家坝——在这里,三峡移民超过90%。兰桂芳担心,离开了老主顾,生意不好做。

    就在兰桂芳搬过来不久,政府引导在周家坝开设“万州烤鱼特色夜市街”,她成为最早一批响应号召的人。

    2002年,兰桂芳家在周家坝的门店开业了。他们坚持自己配料,研制出“秘制”酱汁。如今,她已拥有4家分店,每天会卖出几百条鱼,年营业额上千万元,一家人买了新房、换了新车。为回馈社会,他们还做起了公益,每年都会为贫困户送去慰问品。

    兰桂芳的幸福是88.3万名万州城区人生活的一个生动缩影。

    移民后的万州,正在经历巨变,“生态美、产业新、百姓富”的愿景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对于多数移民来说,万州巨变来自政府的大力扶持,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截至2018年底,万州累计发放农村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8400余万元,每年惠及移民1.6万余人;累计发放城镇移民困难扶助资金6.2亿元,每年惠及6万余户10万余人;移民养老保险政策基本实现全覆盖,2.6万占地移民、3.4万淹地农转非移民已享受失地养老保险。

    巨变还体现在三峡移民强劲的生存能力上,体现在他们创造新生活的笑脸上。万州已累计资助三峡移民接受中职学历教育3191人,就业率达95%;培训三峡移民6.58万余人,解决移民就业9.89万人,动态消除了移民家庭“零就业”;累计改扩建培训校舍11232.55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化实训楼及厂房73375.96万平方米,新增教学实训设备1936台(套);促进三峡移民创业732户,提供就业岗位2691个,解决移民就业3675人;支持移民创办微型企业1470户。

    万州这个移民数量最多的城市,通过“在发展中移民,在移民中发展”,正在加紧打造长江上游“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先行示范区。即便像兰桂芳这样的“土著”,也对这座城市感到新鲜和新奇。

    在万州区武陵镇,第一批移民周碧目前是大唐荔枝园务工人员,在谈到移民前后的生活变化时,这名40岁的农妇说:“以前老家没通路,每次到镇里买菜都要凌晨3点多出门,需要坐两个多小时的机动船,挣钱都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如今村里通了公路,到镇上很方便了。周碧住在200平方米的房子里,家里电器一应俱全。“移民对我的改变很大,那个时候,下雨天,山上就会掉石头下来。现在这里很好,山清水秀我很喜欢。”

    在万州区大周镇,三峡库区蓄水后,当地人开荒种起了有4000多年栽种历史的古红桔以及新引进的枇杷、桂圆。五土村村主任戴宗群说,如今,相邻几个村共栽有古红桔11000亩,有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6家农业企业。生态旅游的兴起,吸引了许多村民返乡创业。从去年开始,30多名外出务工的村民先后回村开起了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日子越过越红火。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田文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5月21日 08 版

不守信致“竞业限制”劳动争议增多
河南:2020年起启动实施省级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
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开幕
气象专家:此次北方大风“幕后导演”有两个
首届中国·太原体育电影展即将开展
杭州余杭区青年企业家可到政府部门挂职锻炼
广东南海:凝聚青年力量 激发时代活力 加快创建全球创客新都市
三峡移民:幸福写在创造新生活的笑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