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5月2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秉持“匠人精神” 从一而终四十载

吴书瑞:传承古建彩画技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敏 实习生 黄豆豆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5月24日   01 版)

    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廊、拉卜楞寺……吴书瑞已经数不清自己主持参与了多少古建绘画修复工作、多少国家级彩绘项目,更别说他在多少建筑上进行过彩绘。

    从19岁进入传统建筑彩画这一行,到现在年过花甲,40多年,吴书瑞从来没有离开。他精湛的技术和匠人精神,让他成为2017年北京榜样人物。

    北京安海之弋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彩画工作室是吴书瑞现在办公的地方,墙上贴满了各式传统建筑彩画的小样。他说,这些老一辈人传下来的东西是民族的瑰宝,要让更多年轻人知道这些东西有多好看,也要让他们知道制作这些东西的每一道流程。

    吴书瑞的名字前有很多头衔,但他说:“我就是一个画匠。”在他看来,“匠”要求从业者从一而终,“匠人精神”是干一行,爱一行,而且要一直干下去。

    古建修复得“十年磨一剑”

    入到这一行,吴书瑞可谓是“顺理成章”。他的祖父曾是紫禁城里的象牙雕刻师,从小他便耳濡目染,对艺术产生了兴趣。中学时期,老师推荐他到少年宫学习中国画,打开了他踏入工艺美术行业的大门。插队回来后,他被分配到北京市房屋修缮第二工程公司工作,负责北京古建筑的修复工作。

    吴书瑞说,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他以为就是修房子,但家里人告诉他:“修房子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既然决定去做古建修复,那就是一种传承,要把老祖宗的东西保护好。”这个理念一直伴随了他40多年。

    建筑彩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尽管吴书瑞有良好的绘画功底,但在纸上画和在建筑上画根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更何况古建彩画还要遵循传统的绘画规制和手法,刚入行的吴书瑞一点也找不到感觉。

    古建彩画讲究的就是手法。刷颜色、沥粉这是基本功。“把颜色在建筑上刷匀了,才能说你能干这一行。”为了练习好基本功,吴书瑞这一刷就是3年。

    除了刷色,还有沥粉。沥粉是中国彩画特有的技术,也是画龙点睛的一笔。用矿物质勾勒出凸起的线条,再将金粉等矿物质粉末撒到上面,将平面的图案变得立体,使得图案更加生动。“这是老祖宗的智慧,是传下来的宝贝。”在学徒期间,吴书瑞反复练习这个技艺。

    “十年磨一剑这种说法一点都不为过。”吴书瑞说,在这一行,要练习五六年才能掌握基础操作的要领,才算入了门,要想独立操作,至少得10年之后。

    直到在上世纪80年代修复雍和宫时,他终于感受到“得心应手”,能完全理解师傅分配的工作,也能达到师傅的要求,不论刷色还是沥粉都非常顺利。而这个时候距吴书瑞来到房修二公司已过去了十几年。

    不断面临挑战是这个行当的魅力

    为了能精确判断古建的年代,了解当时彩绘的特点,他饱读历史书籍,每个朝代的建筑特点和绘画规制他都一清二楚。只要看到古建的彩绘,他基本都能准确地判断出绘画的朝代,以及绘画时需要遵循的规制和技巧。

    1998年,吴书瑞接到南京市政府的邀请,为南京的“阅江楼”进行彩绘。这是一个只存在于文章里的建筑。明洪武七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在狮子山建一楼阁,并亲自撰写《阅江楼记》,又命朝廷众文臣职事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描绘各自心中的楼阁。然而,阅江楼在地基平砥完工后,朱元璋突然决定停建。1997年,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建造阅江楼。

    如何在这样一座存在于古籍中的阁楼上作画?怎么能体现明代建筑的特点?吴书瑞接到邀请后便一直思索这个问题。

    “这相当于从脑子里想象一个楼阁,再把它变成实物,这不是一件容易事。”为了尊重明代建筑的规制,符合当时建筑的特点,吴书瑞翻阅了大量古代建筑书籍,走访了北京各大明代古迹,研究明代建筑的彩绘。最终,他按照《阅江楼记》里所描绘的阁楼,起了谱子。“就相当于定了调子,确定了草稿。”吴书瑞说,“行话里的‘起谱子’是最难的,这是整个过程的基础,也是工程的精髓。”

    经过3个多月的工作,阅江楼的绘画全部完成。如今,阅江楼已经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具有“江南第一楼”之称。

    “这就是干这一行的魅力,会不断有新的挑战出现,你要不断学习新的东西。干得越久,你越觉得自己要了解的还有很多,越觉得这行很有趣。”40多年来,吴书瑞也曾由于苦练基本功的无聊、清理古建筑时环境的恶劣等原因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每到这个时候,总会有新的事物跳出来,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再次把吴书瑞吸引,让他再一次爱上传统建筑彩画。

    在这行这么多年,吴书瑞经历过行业的低迷期,“现在,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投入资金,国家和社会都给予了很多重视”。2018年,吴书瑞主持了甘肃兰州清代举院致公堂文物修复工程。在这项工程中,团队完全按照古建的原规制、原材料和原工艺进行修复,颜料严格使用矿物质,修复工作严格按照朝代风格。“这是我们团队第一次严格意义上的文物修复,原原本本按照文物修复去走。”这次工程,让吴书瑞感到社会对文物修复的重视,也感慨“是让年轻人切身感受和传承古代技艺的好机会”。

    为传承摇旗呐喊

    “传承”是吴书瑞常提的一个词,看到媒体曝光的一些古建的不正规修复,他感到很痛心,“把老祖宗的东西弄没了”。他说,现在从事古建筑彩画的除了老一辈的人就是年轻人,很少有三四十岁的人,“这是很严重的断档”。说到传承,他很激动,“现在研究古法彩绘的人员多,但真正从事技术的人却很少。”

    “我们这行就是靠口传心教,随着老一辈工匠的离开,这些手法就真的丢失了。”他说,“以前我总是很低调,不宣扬我在干什么,现在我觉得我应该摇旗呐喊,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在做什么,让更多人喜欢上这个行业。”他计划把自己的技术都写下来,还想号召行业里的专家、团队将自己在文物修复时所做的工作系统地记录下来,为后人提供技术资料。关于传承,吴书瑞的脑子里有太多想要做的事情。

    同时,吴书瑞自己也在不断创新彩绘方法,迎合当今社会的审美要求,让更多年轻人喜欢古法彩绘。在人民大会堂的彩绘中,吴书瑞就结合室内光线特点和环境要求,将作品的色阶降低,“传统的技术手法是没有变的,只是让颜色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

    吴书瑞的办公室还成立了设计部,几个年轻人和吴书瑞一起集思广益,让皇家园林的金碧辉煌走进百姓的生活。他们创作出“金韵葫芦”——用天然矿物质颜料在葫芦上画出中国传统图案,在2016年北京国际文创产业博览会上获得“最佳展示奖”。吴书瑞说,未来工作室还会创造出更多符合青年审美的作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敏 实习生 黄豆豆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5月24日 01 版

上海:为少先队员上好“民主第一课”
在大局下行动 在基层见真章
三沙七年腾飞路
吴书瑞:传承古建彩画技艺
山西石楼自创农业品牌亮相
自证清白为何长路漫漫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