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22日中国体育产业峰会召开,到5月26日2019(第37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体博会”)正式落幕,4天半的时间,在上海举行的本届体博会成为近期搅动整个中国体育产业的“风暴眼”。
从业内权威人士的高端对话,到以产业角度探讨中国体育的改革动向与成果,再到体育界内外的信息交流与分享,还有中国体育用品业的前沿科技、最新产品展示,以及为体育用品行业的内外贸易搭建起的交易平台。体博会正把一项体育展会的单一功能积极向外拓展,在当下这个中国体育产业的“黄金时代”扮演起产业平台的重要角色。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体育用品国际展会,体博会的“蝶变”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主动拥抱中国体育改革的自我要求。
创新带来的体博会新貌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杰在本次体博会期间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时表示,体博会过去主要是发挥体育用品行业的贸易功能,“如果仅仅着眼于贸易,我们就会比较看重展商数量,但现在并不太看重这个,我们的展商数量已经多年保持在1400多家。但现在最看重什么?如果你最近3年一直来看展会,一定会在体博会上发现,我们在着力推动中国体育用品和器材装备行业的创新、升级。”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和体育器材装备生产国已长达20多年,但品牌价值较低一直是一大尴尬。阿根廷体育用品和器材装备采购商辛西娅在本次体博会期间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8年前,当她第一次参加中国体博会时,中国的体育用品和器材装备还以仿制品为主,那时的产品虽然价格低,但一些产品的质量并不尽如人意,但是从过去两三年开始,这一局面已经逐步发生很大变化。如今,中国的体育用品和器材装备质量高、价格实惠,并且产品的创新力度很大,一些企业也开始注重品牌建设。辛西娅所服务的玛斯特技术公司是阿根廷最大的体育器材装备进口商,辛西娅每年要走遍全球各大体育用品展为公司寻找货源。如今,中国体博会已经成为辛西娅最主要的订货渠道,她表示自己手里的订单全部投给了体博会上的中国企业。
带领9家韩国企业参加本次体博会的韩国国民体育振兴公团理事长赵在基,也感受到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巨大变化。韩国的体育用品和器材装备曾是中国企业仿制的对象,但现在,赵在基认为一些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已经成为韩国同行学习的榜样。特别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中国体育用品和体育器材装备推陈出新的速度很快。
已经是第九次参加体博会的澳大利亚商人丹·罗金,与辛西娅和赵在基的感受相似。丹·罗金表示,在过去近十年里,他见证了中国体博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展会质量越来越高,展示的新产品也越来越多。在他看来,中国体博会正在成为全球体育用品和体育器材装备行业最前沿的展会。对比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举办的同类展会,丹·罗金认为,中国体博会上展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最多,让人强烈感受到当前整个中国体育产业的巨大活力。
时代赋予中国体育产业创新之路
“中国体育产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5月22日上午,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在中国体育产业峰会上表示。
自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又称“46号文件”)发布以来,中国体育产业进入“黄金时代”。“46号文件”出台的背景是中国人均GDP已达8000美元,国人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健康、运动得到国民空前关注。在过去5年,国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在体育领域的消费欲望都呈现出“井喷”之势。以跑步为例,2018年全国共举办马拉松赛事1581场,参与人次583万人次,拉动消费近500亿元;而在2014年,全国举办的马拉松比赛只有51场,参与人次也只有2018年的十分之一。
中国经济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客观上要求体育产业崛起的时期。外商眼中的体博会发生的巨大改变,正是中国体育产业崛起的一个缩影。
山东临沂是国内体育用品和体育器材装备制造的七大集群地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零星出现几家小型企业开始生产体育用品和体育器材;到2000年前后,当地诞生了100多家相关企业;再到如今,临沂的体育用品和体育器材装备企业已达500多家。在企业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整个行业也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演进。临沂市体育产业协会会长宋连胜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临沂当地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对于体育产业的创新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宋连胜展示了一个利用新材料生产的乒乓球,新式乒乓球摒弃了可能对环境有害的生产原料,符合全社会越来越强调的环保要求,但产品的价格更低并更耐用,他表示,乒乓球新材料的研发经费,政府予以了60%的补贴,这极大地提高了临沂当地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临沂当地还鼓励体育用品和体育器材装备生产企业加强与外界交流,对企业参加像体博会这样的高质量国际性展会同样予以补贴,主要目的是希望当地企业能够拓宽视野,向先进地区和先进企业多看、多学,始终保持创新的动力。
由于看到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幸福产业,自“46号文件”发布以来,国内各级政府对于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各类政策、文件集中出台,力度在历史上绝无仅有。其中,中央和国家层面出台的政策、文件大约有60多项,地方出台的有100多项。政策的驱动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兴起创新之风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刘扶民在本次体博会期间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时表示,“‘46号文件’印发之后,全国各省级政府基本都是在当年就出台了促进本地体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极大推动了全社会关注体育产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体育产业的热潮,促进了体育产业在规模上快速增长,结构上全面优化,催生了一大批企业、社团组织、品牌赛事以及体育小镇、体育城市的建设。应该说体育产业在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刘扶民表示,“2014到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从1.35万亿元增长到了2.2万亿元,年均增长速度在18%。体育产业增加值,2014年是4040亿元,到2017年是7800亿元,年均增长19%。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体育产业仍能逆势增长,为国民经济结构优化和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且,我国体育产业在持续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体育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内涵外延不断扩大。”
除地方政府的重视之外,中国体育产业的跨界交流在加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体育产业的革新速度。
网易严选数码3C电器类产品经理李绍图以买家的身份参加本届体博会,他表示,网易严选作为一家拥有自主产品品牌的电商平台,对供应商在产品质量和设计方面都有着较高要求,并且因为要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能够把最新的市场需求传递给厂商,推动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不断创新。
中国体育产业驶入快车道已是势不可挡,在这个背景下,作为在国内体育界外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体博会也在顺势而变。
改革刚刚上路,体博会只是取得了阶段成果
中国的体育健身器材之前一直缺少创新动力,比如老百姓熟悉的“健身路径”多年没有太大变化。但在过去的一两年,国内的健身方式“跑步”进入了智能化时代,这与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通过下属的相关专业委员会发挥的行业引领作用有着很大关系。罗杰回忆,2017年,中国的体育健身器材最早开始智能化升级时,所谓的智能化只是健身器材有了一些简单的智能功能,如计数。但在今年的体博会上,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的健身器材都已基本实现了与使用者的智能互动,行业的这种升级转型,正是体博会和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希望看到的。
在今年体博会举办期间,包括中国体育产业峰会、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交流会、中国全民健身工作交流会、中国体育场馆设施论坛、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场馆建设运营大型公益交流培训会暨供需对接会等在内的各类交流活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创历史之最。在中国体育产业涌动的大潮中,越来越多业内外人士都对与体育产业相关的新知识、新理念、新动向充满好奇,业界的思想碰撞也是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之一。正在从单纯的体育展会向产业平台靠拢的体博会,也在积极承担起中国体育产业思想高地的角色,罗杰表示,“今年请来了很多权威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和业界资深人士分享真知灼见,我们是要靠内容来打动观众,而不是靠形式。”
当站在产业平台的角度再去审视体博会可能涉足的领域,甚至让人有些应接不暇。
在本次体博会期间,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来自国内160多所高校的体育部门负责人成为委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委员会的工作逐步展开,有望打破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之间长期存在的信息沟通不畅的困局,让更多优质、先进的国产体育用品和体育器材装备走进校园。
本次体博会,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中国马术协会、中国赛艇协会、中国皮划艇协会、中国网球协会、中国棒球协会、中国风筝协会和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等8个协会参展成为一大亮点。这些协会的共同特点就是已经“脱钩”或是进行了实体化改革,罗杰表示,体博会为它们提供的不只是一个展示机会,更提供了一个与市场对接的机会,希望它们找到更多的合作资源和行业发展契机。
罗杰把体博会的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定位为“体育产业的第三方力量,做的是那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但政府和企业又不能或很难去做的事情。”体博会则在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的这一定位下做好自己的产业平台之责,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市场等领域的各种需求对接,激发产业活力。
随着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品牌建设的加强,中国体育用品和体育器材装备在国际市场有望逐步改变原有形象,但对于中国体育产业而言,体育用品业的繁荣只是整个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方面。虽然体育用品制造业在中国体育产业的比重逐年下降,但中国体育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相比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从体博会来说,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罗杰表示,“我们只是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在‘脱钩’改革的3年来,只是向着真正的市场迈出了一步,知道了一些市场的规律,学习了一些市场的手段,但我们的观念要想跟上社会的变革和市场的变化,还远远不够。”
论规模,中国体博会目前已经是亚太地区最大的体育用品展会,在全球也是位居前列,但展会的规模不可能无限制扩大。罗杰表示,体博会未来的发展空间将主要体现在更好地提供服务和扮演好产业平台的角色上。对于已经走过26年的体博会来说,变革之路才刚刚开始。
本报上海5月27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