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进出口贸易、放宽市场准入、出台更多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入2019年,一系列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陆续落地,不断释放经济新动能。
环顾世界,有的国家收缩,有的国家“造墙”,有的国家低头看脚,中国却加快了对外开放步伐,开放政策不断升级。
201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二十条具体措施,包括鼓励外商投资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以及在工业设计和创意、工程咨询、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给外资进入开启“绿灯”。
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实现全方位开放,一、二、三产业全面放宽市场准入,涉及金融、交通运输、商贸流通、能源、资源、农业等各领域。同时,大幅精简负面清单,特别管理措施比2017年版的63条减少了15条。在此基础上,还列出了汽车、金融领域对外开放路线图时间表。
2019年,虽然刚刚过去不到5个月,却已有很多新举措出台。在3月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高票通过外商投资法。作为中国第一部外商投资领域统一的基础性法律,外商投资法将增强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
中国经济韧性强,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长上,也表现在贸易关系上。从一般贸易数据来看,前4个月,一般贸易进出口达到5.68万亿元,增长6.6%,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9.8%,比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实体经济正在更好地展示强韧的一面。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更广泛的支持。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与往来将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
民营经济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上升,贸易增长幅度达到11%,占外贸总值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随着民间投资增速的加快以及民间投资者投资意愿的增强,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和外贸将作出更多贡献。
虽然转型升级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真正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把提高核心力放在优先位置的企业还不够多。原因在于劳动力红利尚存,很多企业仍然想通过低付出维持现状。加快开放步伐,将倒逼企业重视转型升级,加大创业创新力度。中国企业要么通过创新创造参与到竞争中去,要么在固步自封中倒退,没有第三条路可走。特别是传统制造业,更是到了悬崖边,唯有殊死一搏,才有生存的可能。
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开放步伐的加快,既是对外资的放宽,也是对内资的放宽,既给了外国企业机会,也给了民营企业机会。关键就看,相关企业有没有勇气和决心抓住机会。如果善于抓住机会,中国企业就能获得更大的国际市场。
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创新步伐,不但能给自己带来更多新的机会、新的发展动力,还将为中国经济释放更多新动能。
谭浩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