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5月3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建筑修复本着“尊重”原则展开

马琰:五泉山上护古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5月30日   03 版)

    在兰州市区南郊皋兰山北麓,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上,五泉山建筑群汇聚了从元代到清末的古建筑,堪称中国西北园林大观园。

    从2011年开始,一位名叫马琰的85后园林师来到五泉山,“每天都上山不止一次,看看老建筑是否有异样”。从那时起,这个看起来有点斯文的年轻人就和千年古刹为伴,一待就是8年。

    五泉山见证着兰州的沧桑巨变,也承载着这座丝路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1956年五泉山及周边建筑群改为公园,山上共保留了24组古建筑群,成为甘肃省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本科学习园林专业,研究生阶段获得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的双硕士学位,马琰毕业后在兰州市设计院工作,后又去往上海市政设计院。2011年,回乡择业的他来到五泉山公园,成为一名园林基建工程师。

    2013年,五泉山古建筑群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文物保护工作被提上日程,在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五泉山古建筑保护工程全面启动。

    古建筑作为不可移动文物,有其特有的修复难度,马琰的专业知识有了用武之地。“每天都要上山转一趟,对建筑进行检查和监测,主要检查建筑的稳定性,有无开裂、倾斜、瓦片脱落等情况。”刚来不久就迎来古建筑大改造,马琰挑起重担,一个人当了11个工程的甲方代表,全力投入五泉山古建筑的修复工作。

    根据文物修复的要求,五泉山古建筑最早实行“修旧如旧”,从2013年后,改为最小干预原则。“不要破坏建筑的原有价值与意义,对古建筑的修复要本着尊重古建筑本身的理念,无论是选材还是修复工艺、技术方面都不能更改。”马琰说。

    兰州位于黄土高原,靠山的建筑因土质不同造成受力不均,容易引起古建筑的倾斜与沉降,五泉山排水不力的情况也极易造成屋面的腐朽,这直接影响了整体的结构。“因地理位置的特殊,五泉山古建筑修复难度更大。”马琰说。

    所有的建筑修复都本着“尊重”原则展开工作,青砖砌的古建筑墙体也完全参照建筑原有的工艺,砖之间的丝缝仅3毫米左右,砖与砖之间的黏合剂采用的是麻刀灰。“这是我们通过对古建筑的用料反复分析之后才确定的。”凭着深厚的专业知识,马琰对每一处修复的细节都有自己的理解,在他的心里,似乎一点差错都可能破坏古建筑原有的价值。

    “这个用水泥不行,必须用砖粉灰。”和记者一起观摩五泉山古建筑修复施工现场时,马琰打断了正在填灰作业的两名工人。只见他轻轻捏起了地上的灰,发现使用的材料达不到修复建筑使用的青砖灰的要求,便立马阻止了施工作业,并要求按照既定方案及时整改。

    “这都是国宝级的文物,在修缮中必须尽力按原貌恢复,否则给人的观瞻和感觉就变味了。”马琰说,为了最大程度再现古建筑的风貌,在对破损的砖瓦进行修复时,要对每一个原始材料进行编号,在修复中尽可能要用原始材料,这样更能体现古建筑的本真面貌和历史文化意涵。

    在马琰看来,发掘古建筑承载的文化内涵,是对古建筑进行修复的重要方面,以此让更多人了解古建筑的建筑之美,同时,传播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相较于江南园林的研究和影响力,西北园林在这些方面几乎是空白的。”和千年西北园林建筑相伴,近年来马琰也着手研究西北园林。他认为,西北园林虽不具江南园林的别致秀气,但和当地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特质密切相关,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为进一步研究西北园林,马琰多次到敦煌学习,从敦化壁画中探究西北园林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意蕴。

    一套休闲装,一双球鞋,一顶安全帽,马琰8年如一日,奔波在五泉山古建筑群里,默默地守护着兰州的“后花园”。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古老的五泉山建筑群也逐年发生变化。经过大量修复,一大批原来不对外开放的古建筑陆续向游客开放。如今,在节假日,五泉山公园的游客一天可高达8万人次,月人流量达百万人次之多。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5月30日 03 版

马琰:五泉山上护古建
难道非要撞了南墙才回头
2019年度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工作启动
46家媒体201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发布
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安徽黄山:物流“升级”打通村民致富路
团中央召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
这件事挑战了全世界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