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5月3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国网长沙市供电公司的“高原接力”

“援藏是一种缘分”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洪克非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5月30日   06 版)

    隐患排查

    2016年5月30日,通过自愿申请和组织审查,国网长沙市供电公司派出的第一批援藏团队共计4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电力工作者一起奔赴西藏,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

    作为第一批援藏团队成员之一,在山南市贡嘎县供电有限公司担任运维检修部主任的杨阜“新官上任”后发现,贡嘎公司缺少多种资料,岗位制度、操作流程等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很多。

    杨阜向贡嘎县供电公司领导建议开展线路巡视和隐患排查工作。他们把收集回来的设备台账和缺陷情况整理成了线路运行分析报告,后来,国网山南市供电公司将此作为模板在市公司范围内推广使用。

    贡嘎县电网结构较为薄弱,存在部分线路老化、设备无保护现象。2017年年初,队员们发现县城至东拉乡的线路频繁跳闸,于是组织了一次为期3天的专项巡视。东拉乡海拔很高,一路的翻山越岭让不少人经历了入藏后的第二次高原反应。

    让援藏队员们深感温暖的是藏族同事的照顾和学习热情,初来时忙前忙后为他们搬运行李、铺床叠被,帮助队员克服头痛、失眠等高原反应;专业集中培训时,一些藏族同事虽然学历不高,面对相对枯燥的安全知识讲解,却听得非常认真,求知若渴。

    带着制氧机上高原

    在国网长沙市供电公司营销部任职的85后曾欣经过两次申请,最终如愿加入第二批援藏团队。自诩身体非常棒、体检完美过关的她,上了高原后心率加快,最初的4天完全失眠,每天头痛缺氧、感冒发烧、恶心呕吐,后经医院诊断为肺水肿,不得不转回内地治疗。

    康复后,作为援藏团队中唯一的女同志,她重回贡嘎,一头扎进了工作中。

    带着制氧机上了高原,曾欣却发现宿舍里的电压低得无法启动设备。每天踩着“太空步”,体验的都是心跳加速的刺激。

    从说明建档的重要性到人资档案基础资料的收集,从选定档案管理人员到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培训,曾欣和同事们每一点付出,都有不少的收获。如今,县公司人资档案已经建立,人员信息资料基本完善,已经达到山南公司人资档案工作的要求。在重建内部架构、明确员工岗位、完善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县公司在2017年度制订出符合山南公司要求的与岗位职责挂钩的薪点工资体系;并在完善原有五险的基础上,于2017年1月起为县公司32名正式员工统一缴纳住房公积金。

    “以前领工资,都是拿现金,用本子记,然后按手印,现在已经推广到银联卡了。”一名援藏队员介绍。

    第二批援藏团队带队负责人、国网宁乡市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黄纬介绍,2016年9月公司新招大学生4名,分别由援藏工作人员传帮带,签订师徒合同。半年的见习期中,4名队员对新进大学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各类专业技能培训,4名新进大学生于2017年2月进行转正考试,全部一次性成绩合格。

    通过师傅带徒弟有针对性的指导,新分来的财务专业大学生很快熟悉了国网财务流程及操作规范,具备了独立核算的能力。半年内,贡嘎公司实现了从手工记账到集中电算化核算的转变。

    “既怀念家乡,又留恋西藏”

    国网长沙市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晏岸介绍,从2016年5月启动至今,国网长沙市供电公司已经派出了3批人援建贡嘎县供电公司,最后一批要到2020年才返回。贡嘎县方面也来了两批人员前来交流学习。援建时,正赶上当地新一轮农网改造,援建队员帮忙改扩建了两个35千伏的变电站,新建1条35千伏线路和6条10千伏线路,完善贡嘎地区的供电结构,增强了保障能力。“目标容量是达到户均两千伏安,而以前,这里户均仅有零点几千伏安,功率大一点的电器带不动。”电网建设的加快,带动了当地的发展,企业也多了起来。

    黄纬说,高原生活艰苦,每日从单位到宿舍,简单而枯燥。由于吃住不习惯,很多人瘦了不少。

    一名援藏队员告诉记者,在西藏工作最大的苦楚是孤独。由于远离亲人和朋友,远离熟悉的城市,生活变得极为简单,每天都只是程序化的上班、吃饭、睡觉,放假已不再是一种期盼,反而成了一种负担,尤其是在阖家欢乐、举杯同庆的节日。“白天的时候,我们会主动要求与同事们去现场,打打下手、做做记录。下班后再回到办公室整理资料、思考工作遇到的问题”。

    与当地藏民的交流是让队员们开心的事情。贡嘎的冬天很冷,县城一个敬老院需要增加负荷供暖,援藏队员和公司职工赶去安装了一台变压器,考虑到供水不便,他们又帮忙打了一口井。“忙了一天后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十分开心。你能很骄傲地感觉到那种被需要的幸福”。

    一位援藏队员在日记中透露,刚到西藏的前几天,亲人还对他所处的环境感到艳羡。后来,当在视频中看到自己脸上的高原红、听到因时常咳嗽而变得沙哑的嗓音时,她们的羡慕就变成了叮嘱、关心和爱。在他看来,在西藏的工作和生活就是一种矛盾的统一。 一年时间,让自己明白了“援藏是一种缘分、一种选择、一种奉献、一种责任,它更是一份收获,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人生财富”。

    “当我踏上返程飞机站在舷梯顶端回头再看一眼西藏时,内心无法用语言表达。因为我既怀念家乡,又留恋西藏。既急切地想跟亲人团聚,又不忍挥别在西藏的一切。每当看到这里的电力事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有了些许变化,我的内心就会无比自豪,这也许就是‘吃苦’的幸福吧。”杨阜如此回忆那一年的心路旅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洪克非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5月30日 06 版

“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在进步”
“援藏是一种缘分”
图片新闻
把大道理讲到学子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