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次劈砍过后,遮挡住鹰厦线检查道的树枝应声而落。乐伟文一手挥刀,一手清理,动作麻利。
27岁的乐伟文是鹰潭工务段鹰潭路桥车间富庶岭路桥养修工区的工长。这名90后桥隧工每天的工作是负责维护工区管内鹰厦铁路沿线的铁路设备,巡查铁路线旁的山体,清除危石和危树,确保铁路行车安全。
汛期来临前,他和工友们要把24条检查道清理干净。班组9人平日里要巡查30余座山头,维修养护两座钢梁桥、4300条排水沟、103座板桥、5条隧道、62座涵洞和数不清的堑坡、挡墙等。
“哪有危石危树,从哪条检查道过去最近,我们不用翻工作笔记,问乐工长就行。”在工友的印象里,乐伟文像一张“活地图”,对所辖的一草一木、一桥一隧都了如指掌。
路桥设备都藏在大山深处,“铁三代”乐伟文从小就跟着父亲住在工区。2011年,乐伟文退伍后毫不犹豫地来到铁路,选择成为父亲那样的人。
“不能比父辈干得差!”碰上急活累活他总是抢着干,很快就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工作两年,才23岁便当上班长。
当时乐伟文所在的余江路桥工区位于沪昆铁路沿线,离家近,维护的路桥设备状态良好,沿线地貌也较平坦,但他反而向往鹰厦铁路的老桥老隧。这条铁路自上个世纪50年代通车,运营已有几十个年头,不仅设备老,而且途经之处也是山高水险。
2017年,鹰厦铁路富庶岭工区的工长即将退休,在让谁担任新工长的问题面前,大家都犯了难。
富庶岭一点也不富庶,富庶岭工区更是鹰潭路桥车间最偏远的工区,其管辖的鹰厦铁路区段盘踞在群山之中,沿线分布着原始森林,交通极为不便,鹰潭工务段一半的重点防洪防汛点都集中于此。因其地貌险峻,设备复杂,该工区被职工比喻为山中有“老虎”,鲜有人愿意到此工作。
乐伟文不是没有犹豫过,一旦进了大山,就意味着和新婚妻子分隔两地,可如果不抓住这次机会,日后自己肯定会后悔。在乐伟文眼里,富庶岭虽然条件艰苦,但有着宝藏,“那里是老线,有别的地方没有的钢梁桥,且群山延绵,有一套复杂完整的路桥设备,工区管内桥、隧、涵等特有的防洪设备,在新建线路上已很难看到,对于磨练心志、提升业务水平很有帮助”。
思虑再三,他决定先斩后奏,主动请缨进大山,事后,才将事情向家人和盘托出。
来富庶岭工区的第一天,大山就给了乐伟文一个下马威。
“到处是毒虫,一不注意就掉进了衣领里。”第一天,才一个上午,他整个后背就被叮得全是红疹,一吹风就奇痒难耐。他擦完药午睡时,大腿突然一阵剧痛,原来是压到一只马蜂,被它狠狠地蛰了一下。最可怕的是还有毒蛇,不知道会从哪儿窜出来。
到工区的第二个星期,乐伟文在山上又被马蜂蛰了,肿了半边脸。回到工区他饭也不吃,给车间主任刘有良编了一段微信,想申请调回余江路桥工区,可左思右想后还是按了删除键。“之前就知道不容易,不能轻易打退堂鼓。”
这个20岁出头的小伙儿在深山中逼着自己快速成长。“年轻人就应该在苦水里泡一泡。”
“在工区要当第一个,工友对我才放心。”富庶岭工区都是干了二三十年的老桥隧工,乐伟文要当好这个工长,在管理和业务上都有很大压力,“老师傅们修过的桥,比我走过的路还要多”。每天清晨,乐伟文是大家的“小闹钟”;上山巡查,他为大家斩棘开路;保养钢梁桥,他总是挑最累最险的工作;每当遇到“急难重”的任务时,乐伟文总是冲在最前面。
在没有KTV和商场的深山里,乐伟文学着自己找乐趣:跟当地村民学种树,从山上挖来野生的枇杷树、桃树、柚子树,把工区变成了小果园;在工区角落开垦了块菜地,种些日常吃的蔬菜;砍下的危树也被他锯成数段,种起了香菇。“冬天采香菇,春天挖野菜,吃完桃子吃枇杷,过段时间就可以钓鱼摸螺蛳。”乐伟文笑着细数不同季节的精彩点滴。
每次出工前,乐伟文就会在磨刀石上打磨自己那把巡山检查用的专属柴刀,只为了使刀更锋利。如今已能独当一面的乐伟文认为,奋斗的精神也是一种传承,“希望儿子以后能比我更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陈卓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