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上海团校联合举办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日前在上海举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于信汇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俊彦研究员、上海团校副校长王冰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吉林、福建、山东、陕西、四川、河北、青海等地青运史研究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上海团校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中国共产党就是五四精神遗产的承继者。”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原常务副馆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玉琦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五四运动的看法上是始终一贯的。”五四精神的源头就是渴望民族复兴,就是这样一个愿望和情感催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教授杨雄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揭示了当代青年运动的方向,充分肯定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作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景象。
“五四运动研究是多种语境、多元化、多种面向的叙事与阐释系统。”深圳青年学院原副院长、教授田杰强调,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民族精神的再造运动,是一次“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新生和重塑运动。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运史学科首席专家胡献忠看来,“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民族基因。”五四运动的基本精神是抛弃旧传统、旧文明,进而创造出一种新的现代文明来拯救中国、复兴中华。从五千年文明史看五四,需要用大历史观将历史、现实、未来进行有机勾连。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沈传亮认为,五四运动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中国人忧国、爱国、护国迫切心情的基础上发生的,核心是爱国精神。弘扬五四精神,践行初心使命,需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吉林大学教授姜健认为,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灵魂,敢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现变革是五四精神的重要内容。
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长忠分析了青年运动产生的中国逻辑,指出,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承五四精神,始终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而奋斗。对外经贸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教授廉思指出,五四运动以来,青年一代不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在改变人民生活、推动重大社会制度变革的过程中,一直抱有理想主义色彩。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教授黄志坚则从青年研究的角度回顾五四运动100年来的历史,他把百年过程划分为四个研究阶段,系统阐述了各个阶段的基本特点和青年研究发展的总体趋势。
研讨会上,来自山东、上海、北京、浙江、福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多位学者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张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