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6月0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红石榴”的故事

党波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6月06日   06 版)

    聂敏和学生们在一起。(资料图片)

    不久前,“红石榴”的故事在桂子山又红红火火地开讲了。

    “世界读书日”当天,在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聂敏带着大家,聆听2017级维吾尔族学生麦尔比耶木阅读《我从新疆来》这本书后的感悟,书中一个个新疆人到内地拼搏奋斗的故事,感染着在场所有人,“越努力越幸运,越勇敢越能改变”。

    今年33岁的聂敏是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红石榴”民族工作基地负责人,从事民族团结教育工作。2012年硕士毕业后,聂敏来到该院担任辅导员。

    工作第一年,聂敏注意到,相比全校其他学院,化学学院少数民族学生数量最多,有160多名。为了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学习和生活辅导,聂敏向学校民族事务办申请,在学院里成立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基地”,她成为第一任负责人。

    此后,聂敏邀请同事加入指导团队,壮大工作力量。这群80后都是党员,大家给基地取名“红石榴”,设计了“红石榴”的卡通形象,布置了“红石榴”的工作展位,开通了“红石榴”的宣传阵地。

    7年来,聂敏和同事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帮助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成长。

    哈萨克族姑娘哈丽达·赛力克大是第64届校学生会副主席,工作尽职尽责,能力突出。在“红石榴”老师的鼓励下,她组建团队,成功竞标学校西区报刊亭一年的承包权,还在报刊亭中增加勤工俭学岗位,给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毕业前,“红石榴”邀请哈丽达做分享,大家都为她的自立自强所感动。

    来自新疆哈密的维吾尔族姑娘艾米热古丽·艾买提,参加湖北省第五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选拔时,曾因为学习成绩稍差而不够自信。

    聂敏跟她聊天发现,她参加了“华大绿丝带爱心社”“逸华教育基金志愿者协会”等志愿服务组织,表现很出色,就从她的公益活动亮点出发,鼓励她大胆竞选。成功入围后,寒暑假回家她在村委会实习、在村文化站当辅导老师,还在家乡参加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演讲。

    除了邀请身边人讲身边事,聂敏还将全国道德模范黄旭华院士30年隐姓埋名、奉献核潜艇事业“赫赫而无名”,鲁迅弃医从文,钱伟长弃文从理等故事搬上了“红石榴”的故事讲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少数民族学生也是本民族文化的见证者和传承者。在聂敏的推动下,“红石榴”的老师们组织学生征集各民族文化作品,包括服饰、建筑、歌舞等,讲述本民族习俗,让大家感受各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

    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把普通话说得更好、用得更好,“红石榴”的老师组织开展了普通话训练测试、普通话演讲比赛。

    来自新疆的学生阿克博塔·叶尔肯在湖北省高校“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中获得优秀奖。蒙古族的尹航多次担任大型活动的主持人。很多同学担任了学校的“普通话推广宣传员”。

    “红石榴”也关注着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状态。从2016年开始,“红石榴”邀请退休教师、课程助教以及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一对一、一对多,帮扶学业有困难的学生。3年来,共招募教学人员40多人,累计辅导学生4000余人次。

    “红石榴”还开发出《我的民族文化,我自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等系列课程,邀请武汉科技大学少数民族辅导员玛依努尔开展《民族大学生学业规划》主题讲座。目前,已讲授课程20余期,参与学生累计3000余人次。

    来自新疆吐鲁番的2012级维吾尔族学生阿力娅古丽·热西提,家里的葡萄干每年都遇到滞销的问题。上大二时,她找到聂敏倾诉烦恼,聂敏得知后,在QQ群里发布销售信息,帮助她在学校推广,连续两年每年帮忙卖出200斤,缓解了她的家庭经济压力。

    “红石榴”还为经济困难学生送去关怀,他们帮助藏族学生嘎玛顿宗在学校图书馆担任图书管理员。瑶族学生周梦娇、壮族学生李玉霞都利用业余时间做家教。

    民族学生生涯规划书大赛、民族知识竞赛、民族学生座谈会……“红石榴”以“团日”“三走”活动为载体,开展主题活动50余项,还组织学生赴中国港澳地区、新加坡、日本等开展实践活动,开阔大家的视野。

    打开“聂老师和她的石榴”微信公众平台,可以看到“石榴时政”“石榴达人”“石榴故事”等不同的栏目,涵盖国内外时政新闻,还有主题动画、漫画等。这是聂敏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用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身边事,推出了100余期内容。“聂老师和她的石榴”工作室建设实践案例获得了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二等奖。

    “红石榴”制作了明信片、钥匙扣、笔袋等“石榴”品牌文化产品六大类共1000余件,出品了“石榴”品牌系列微视频。微作品《半条棉被》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三等奖。

    2018年9月,“红石榴”邀请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入驻,为学生建立“一对一”成长档案。围绕民族工作及相关课题,他们先后赴新疆、成都等地参与培训十余次。近3年来,主持参与省级科研项目2项、校级科研项目6项,参与《民族大团结 共筑中国梦》等读本编写工作,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提升素养与能力。

    去年,维吾尔族学生阿卜杜·喀迪尔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在化学学院老师的推荐下,留校担任“2+3”辅导员,专职从事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他说,得益于“红石榴”老师的辅导,他的英语成绩和普通话得到了极大提升,“我高中没学过英语,普通话也说得不好,但大三时一次性通过了英语四级,拿到了普通话资格证书,这离不开聂老师和‘红石榴’,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的人”。

党波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6月06日 06 版

“一颗来自新疆的枣”
“红石榴”的故事
贵州镇宁:“龙”舞校园
“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