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6月0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布袋戏里的童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林智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6月06日   07 版)

    老师教孩子们演布袋戏。

    布袋戏小剧场。

    “咚咚锵,咚咚锵......”锣鼓响,方寸舞台,掌中木偶,一张一弛,演绎大千世界。近日,一场精彩绝伦的“传承非遗文化项目——布袋木偶戏”公益演出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青少年宫上演。《武松打虎》《禁毒》《大战虎豹关》等节目的精彩呈现,博得了在场的400多名小观众一波又一波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十指能说千古事,双手弄出百万兵。”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木偶戏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源于汉代,兴于唐宋,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2006年,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闽南布袋戏即掌中木偶戏,是我国木偶戏中的稀有剧种。

    寓教于乐中传播文化瑰宝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娱乐方式日渐丰富,人们的欣赏观念发生了变化。与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安溪的布袋戏同样面临着生存空间狭小、难以吸引年轻观众、人才断层等困境。“现在真正看戏的人很少,一些民俗节庆活动的演出机会受到其他表演形式的冲击而不断减少。”从事布袋戏演出的老艺人们对布袋戏的现状和将来感到担忧。

    在安溪布袋戏的发展之路上,团县委着眼于布袋戏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与推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半年来,团县委与县文化馆等部门联合打造了非遗展示平台,以传统布袋戏的形式,编排《禁毒》《诚信》等剧目,小故事讲大道理,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次将非遗传承人邀请到县青少年宫进行非遗文化展示,就是平台活动之一。演出中,来自“小脚丫”少年宫小朋友们表演的《武松打虎》成功吸引了观众们的注意。

    “当表演者谢幕时,我们惊呆了:他们只是三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竟有如此高的水平,一个个可爱的木偶,经过他们几双巧手,都变得活灵活现,好像有了生命一般,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安溪县第九小学四年级学生廖佳颖在观后感中写道。

    “布袋戏让我非常震撼,每一个木偶都有自己的表情,虽不能像我这样转换表情,可在木偶戏表演者手里,它们却一个个活了似的,惟妙惟肖!”安溪县第十八小学四年级学生王浩宇写道,“布袋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好好传播传承它,不能让它遗失!”

    对传统的布袋戏进行内容革新,在激发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的同时,也让布袋戏这一非遗文化真正“活”起来。“非遗项目要传承首先要传播”,县青少年宫主任黄建福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非遗的种子,很可能,他们就是未来的传承人。”据悉,今年以来,“走进非遗”系列公益演出活动已举办6场。下一阶段,“非遗暑期体验营”也将走进青少年的视野,让青少年零距离感受布袋戏的独特魅力。

    寻找传承中的新生力量

    “记得小时候,逢年过节都要早早抢着位置看上一场布袋戏,表演结束了,大家也都久久不愿离场,那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安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海良说,“我希望布袋戏也能成为一代代青少年美好的童年记忆。”

    秉承这个信念,林海良在团县委、教育局等部门的支持下,把布袋戏培训班带进学校,纳入少先队活动课程中。每周,林海良都要在金榜小学、美亭小学、虎邱中心小学各上一次课,培养他们对布袋戏的兴趣。为了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他将古典戏曲唱曲和南音等翻译成简谱,再配上词给孩子们当教材;结合小学课文,翻阅史料,新创作了《火烧赤壁》《三打白骨精》等一批剧本;同时,他还将学布袋戏的要领、出台顺序等整理成册。如今,3所试点布袋戏培训班的学校学生已能登台表演不少剧本。

    除了小学生,青年群体也是非遗传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团县委拟推出“寻找青年非遗传承人”活动,通过与新媒体组织合作创作短视频、VR、直播等,让布袋戏得到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认可;通过文创设计大赛等渠道,发掘一批布袋戏表演、舞美设计、木偶雕刻、音乐创作等专业青年人才,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林智仁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6月06日 07 版

高秋荣女士故乡圆梦记
应加快建立未成年人学习教育类App黑名单制度
布袋戏里的童年
石语绿水青山
团黄山市委:百名好青年走基层分享榜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