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6月0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哨位就是我们的战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裴楠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6月06日   12 版)

    武警延安支队执勤一中队开展山地搜索训练。杨锴/摄

    “我一定要当一个好兵。”

    参军之前,王先举就定下了这样的目标,因为他的爷爷和父亲都当过兵,他不能给家人丢脸。

    3个多月紧张充实的新训生活结束后,王先举被分到位于南泥湾腹地的武警陕西省总队延安支队执勤一中队。第一次走进中队荣誉室,里面林立的奖牌、证书和锦旗告诉他,这是一个有着70多年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

    执勤一中队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4次、三等功6次,1999年被武警部队授予“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连续25年被武警陕西省总队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中队”,11次被武警陕西省总队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原中队长宋彪被评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王先举觉得,在这样一个优秀的中队,他离自己的目标不远了。

    刚到中队时,王先举工作积极性很高,可时间一长,每天枯燥的执勤、训练生活一点点地消磨了他的热情。王先举感觉到自己“身体里有股劲儿使不出来”。

    从小看军旅剧长大的王先举认为,当兵就应该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或是驾驶战车翻山越岭、乘着战舰驰骋大洋……他觉得这个交通不便、位置偏远的山沟离战场有些遥远,没有什么建功立业的机会。

    “无论你在哪儿,穿上军装,就要履行军人职责。”指导员李亚凯看出了王先举的变化,和他谈心,帮他努力度过新兵的“第二适应期”,“对于执勤中队的官兵来说,哨位就是我们的战场,执勤就是战斗,确保目标单位安全,守护驻地群众安居乐业,就是我们的职责。”

    李亚凯带着王先举来到中队菜地,向他讲述了四级警士长龙宜涛的故事。

    2007年起,龙宜涛开始担任中队应急班班长,素质全面过硬的他是中队的狙击手,多次在上级组织的比武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带出了20余名班长骨干、训练尖子。2015年,由于中队农田扩大,经中队党支部慎重考虑,决定任命责任心强、踏实肯干的龙宜涛为种植员。

    “我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龙宜涛二话没说接受了组织交给他的任务。

    可是担任种植员后没多久,就发现种地的活儿并不好干。中队的庄稼、蔬菜长势都不太好:黄瓜的叶子总是发黄、西红柿不知为什么就变黑了……有人劝他回去干老本行,谁知龙宜涛却决心打赢这场“硬仗”:地种不好,我自愿接受处分!

    操课之余,龙宜涛都忙碌在农田里,观察农作物生长的情况,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翻阅相关书籍并向驻地的老乡请教,制定相应的时间表给农作物施肥、浇水、灭虫、除草,慢慢地成长为“种植能手”。

    现如今,在龙宜涛的带领下,中队农副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官兵们亲手建成了一个占地20余亩的综合农副业生产基地。

    看似平凡的岗位,经受的考验并不少,坚守山沟15年,不管是训练还是生产劳动,龙宜涛都干得热火朝天、格外起劲,也因此荣立两次个人三等功。

    “这片土地,总要有人来守吧。”站在菜地边,龙宜涛对王先举说,“荣誉室里的奖牌、证书和锦旗,就是对我们立足岗位履职尽责的肯定。”

    “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他们身背钢枪、手握镢头,一边打仗一边开荒种地……”王先举回想起自己到中队的第一天,指导员李亚凯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给官兵们讲述的故事,又想到为了保家卫国参军的爷爷与战友们跨过鸭绿江,还想到了上世纪90年代当兵的父亲在东南沿海为了完成任务苦练军事本领……王先举恍然大悟,这支革命队伍的“红色基因”从未改变。虽然自己的岗位平凡,但是职责同样重大。

    第二天,王先举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哨位,他感觉身体里有用不完的力量。

    “又一年的故事开始了,就发生在美丽的南泥湾,蓝天白云黄土地,还有一群不平凡的兵……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可谁都想自由地飞翔,是他们选择军装,为你默默地站岗……”在中队训练场旁高大挺拔的白杨树下,上等兵杨晟抱着心爱的吉他,弹唱起自己创作的《情系南泥湾》。

    这把吉他陪伴着他出现在长沙的多个酒吧,跟着他流浪在广州的大街小巷,为了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喜欢音乐的杨晟干过酒吧驻唱,也当过流浪歌手。2017年,父母不忍心让他在外漂泊,偷偷给他报名参军。

    为了不让父母操心,抱着“经历过不同人生,写出的歌才能好听”的想法,杨晟决定去部队试试。

    “收纳箱里的东西又没有人看,为什么要摆放整齐?”“地面已经很干净了,为什么每天都要擦?”“跑步及格就行了,为什么要这样玩命?”这个曾经的“浪子”,感觉与部队生活格格不入。

    指导员李亚凯说:“部队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只有通过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关键时刻,我们的战斗力才能凸显出来。”

    杨晟一开始并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上,可是看到身边当了十几年兵的老班长们,整理内务一丝不苟、训练起来全力拼搏,杨晟也只能硬着头皮照做。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这里的官兵在几年前还过着“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没有”的艰苦生活。

    2010年前,中队队部和6个排点分布于“Y”字型山沟,最远的排点距离队部32公里,而且执勤条件恶劣,交通闭塞。

    “我们当兵的时候还住着土窑洞,冬天大雪封山,物资一两个礼拜都运不进来。”武警延安支队政委付成涛回忆过往。1993年入伍后在执勤一中队当兵的他,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每年都会回到这个当年所在的连队,为战士们讲述老兵们在这里艰苦创业的故事,“虽然现在的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但是我们的传统从来没有丢,就是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打下了一个个‘漂亮仗’。”

    2013年7月1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造成驻地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

    “我们绝不会丢下任何一名群众!”中队官兵冒着狂风暴雨,采取人拉、肩扛、手刨的方式连续奋战,成功救出7名被掩埋的群众,挖出遇难者遗体3具,转移群众500多人。

    2016年2月25日,驻地附近农田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危及山下的化工厂和采气站。

    中队参与救援的官兵身上被荆棘刮出一道道血痕,他们忍受着高温和浓烟,救出被困群众6人,紧急疏散368人,保护山林200多亩,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不久前,一名可疑人员使用侦察观测器材非法窥视执勤目标。中队官兵发现情况后迅速处置,仅用3分钟便将其抓获。

    “我是普通一兵,现在只想站好自己的岗。”在南泥湾这片红色土地上听着革命先辈的故事,杨晟渐渐适应了中队的生活,他的训练成绩在中队名列前茅。

    杨晟脑海中的灵感不断闪现,创作出了《情系南泥湾》这首歌,献给同甘共苦的战友们,歌唱他们在南泥湾的军旅青春。

    今年是杨晟当兵的第二年,他希望能转士官,继续留在部队。

    “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这个原本觉得自己和部队格格不入的年轻人如是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裴楠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6月06日 12 版

俄罗斯特种核潜艇有何特殊之处
空降兵某合成旅组织集群伞降训练
“哨位就是我们的战场”
“我们是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