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以后,母永奇重返大凉山,为了投身新成昆铁路建设,也为了继承外公的遗志。中国中铁青年员工王雪健诵读了母永奇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封特别的信》,信中讲述的为了修建成昆铁路,母永奇与外公跨越半个世纪青春相逢的故事令人动容。
不久前,中央企业团工委把一台音画并茂、倾情讲述的故事会搬上舞台,举办了一次特别的主题团日活动,在央企青年中引发强烈反响。
1964年,在毛泽东“成昆铁路要快修”的指示下,母永奇的外公韩礼芳和战友们高举着五星红旗,挺进大凉山。
六度寒暑,数以万计的铁路大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硬是凭着钢钎大锤、肩扛手推为西南腹地的百姓打出了一条出山通道。每前进1公里,就有50多个年轻人牺牲,6年的“战役”中,352名建设者长眠此地,母永奇的外公也在其中。
2016年4月,新成昆铁路开工建设后,作为新一代隧道青年,母永奇重返成昆线。他所建设的新成昆铁路小相岭隧道,是全线最长、地质难度最大的工程。每天,他和同事们在隧道里不断刷新着隧道机械化钻爆施工的历史纪录。
母永奇始终记得,外婆嘱咐他:“你是替外公完成他的心愿去的,一定要把他未完成的工程建完,把成昆铁路的隧道凿通。”
在央企,青春接力的故事一直在延续。作为罗阳突击队的一员,航空工业集团的刘一夫讲起“航空报国英模”罗阳的故事时,眼里噙着泪花。
2012年,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上成功试飞,51岁的罗阳却永远地倒下了。作为歼-15战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带领团队奋力攻关,无数个日日夜夜,他为中国的舰载机事业倾尽心力,却连抢救生命的几分钟都没给自己留下。
“罗总,我想对你说,我们最新制造的战机飞跃在东海、南海,在即将服役的首艘国产航母上,我们的战鹰将再一次让世界瞩目……”大屏幕上,刘一夫的倾情讲述引发了央企青年的强烈共鸣。
在一片静默中,来自中交集团的“大国工匠”管延安向逝去的母亲诉说了自己参与建造被称为桥梁界“珠穆朗玛峰”的港珠澳大桥经历。
“如今大桥通车,港澳与内地如母子般手拉手、心连心,跨越了天堑。我想,要是您还在的话,我就能拉着您的手到桥上走一走,看一看了。”讲着讲着,管延安泪流满面。
在建设港珠澳大桥的日子里,管延安每天背着10多斤的工具包,在三四十摄 氏度的沉管隧道里安装设备,衣服能拧出半斤水来。为了保证沉管不渗水不漏水,每节沉管的安装接缝必须小于一毫米,相当于一张纸的厚度。管延安说,每拧一个螺丝,他都要检查3遍才放心,拧了60多万颗螺丝,做到零失误,确保了隧道“滴水不漏”。在当天的主题团日活动中,央企青年以音配画的形式,讲述了不同历史时期青春央企的故事。一声声触动人心的述说,一幕幕满载历史流年的画面……光与影的演绎中一幅幅画面清晰起来:为国家航天事业毅然决然的“航天三线人”、为雪域高原带来光明的国网青年、“三代矿工、一个心愿”的新时代煤矿坚守者......
这次不同以往的主题团日活动,是13家中央企业的140余名央企青年的一次倾情演绎,经过40天的紧密筹备,一场充满“仪式感”的主题团日活动,给央企500万青年带来了极大心灵震撼和深深感动。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座大型水库、第一型潜射战略导弹、第一架舰载机……在一个个历史镜头中,展示了诸多央企制造的“中国第一”,昭示着中央企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民族工业的振兴史,也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石油的郭旭光感动地说,这些震撼心灵的故事,镌刻着不朽的时代精神。我们央企青年要始终保持当年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鞍钢老孟泰、铁人王进喜等老一辈战天斗地的奋斗者精神,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汲取精神滋养。
中央企业团工委副书记张蕾蕾说,为纪念五四百年举办的此次主题团日活动初衷是讲好央企青年故事,传承央企先辈们的奋斗精神,激励央企青年接好接力棒。“这是中央企业团工委第一次采用音配画的形式举办主题团日活动,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青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收获了非常好的效果。”
这次别开生面的主题团日活动,在央企青年中“叫好又叫座”,他们纷纷在青春央企的微信群中点赞:“真情实感”“感人肺腑”“直击心灵”“精神源泉”“泪眼婆娑”……这些成为央企青年分享此次特别主题团日活动的高频词。
“不同时期央企青年的故事让我十分感动,他们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深深感染了我。”中央企业青联委员娄培墅表示,新中国的建设是一代代爱国志士奋斗和拼搏而来,作为新时代的央企青年要接续奋斗。
国旅集团青年员工陈洋对于责任和担当有了更深切的感悟。他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青年对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创业是艰辛的,老一辈为我们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续写新时代的奋斗者故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崔丽 见习记者 曾宪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