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让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文桥镇仁溪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志强感觉自己又成长了不少。
陈志强是南方电网广西桂林供电局团委书记,2017年9月,为推进青春扶贫工作,他被单位派驻到仁溪村。当时,村里刚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他和当地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并发展肉猪、家禽养殖,2018年年底,仁溪村终于实现整村脱贫。没想到今年夏天,洪灾再次袭击了这个村庄。
6月9日8时,还在桂林陪家人过端午节的陈志强接到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出的灾情通知,全州县洪涝灾害三级响应提升为二级响应。他马上打电话向村党支部书记伍小宝了解情况。
一开始电话还打得通,很快对方就没有信号了。来不及收拾衣服,陈志强马上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粟博闻赶回仁溪村参与抗洪抢险。
由于洪水引发山体滑坡和塌方,在距离村委会3公里处,通往仁溪村的唯一道路被阻断了。车辆无法进入,通信和电力中断,1000多名群众受困。此时的仁溪村,成为洪灾中的“孤岛”。
15时,水势稍退后,陈志强等人和文桥镇政府派出的抢修分队,沿着村道旁的小山坡,绕路往村里进发。“山上全是稀泥,这么高的水鞋,一脚踩下去全被泥沙没过。要不是大家相互帮忙,鞋子都拔不出来。”粟博闻说。
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村委会时,已是夜晚。被洪水席卷过的村委办公楼一片狼藉,不锈钢的大门被冲垮,陈志强的宿舍在办公楼一楼,灌进来的洪水比床铺还高,屋内的家具、电器被冲得东倒西歪,晚上他跟扶贫工作队队员只能睡在二楼会议室的桌子上。
仁溪村沿山而建,越往山里面,灾情可能越重,想到村里9个自然屯的群众是否有人员伤亡等问题,陈志强彻夜难眠。第二天早上6点,陈志强与镇村干部分成两个小分队,向仁溪村深处进发,排查群众的受灾情况。
看到来访的救灾队员,79岁的瓦屋屯村民蒋贵英显得有些激动,她说,在村里住了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碰上这么大的洪水。洪灾中,老人家里的锅碗瓢盆全被冲走。洪水退去后,屋内留下几十厘米厚的淤泥。屋外的地上,全是从山上冲下来的泥巴、石头和竹木,连出行都困难。看到雨还在下个不停,陈志强等人赶紧帮助老人往地势高的安全处转移。
离蒋贵英家不远处,是村里养殖合作社的养猪场和鸡棚,全村五分之四的贫困户都以入股投资和劳动就业的形式参与合作社的经营。这场洪水给合作社造成了惨重损失,整个鸡棚都被冲垮,猪场里200多头猪,被洪水卷走了近40头。这让看着洪水肆虐却无能为力的合作社负责人廖军心痛不已。
“鸡棚倒了还可以想办法重建,我最担心的还是群众的生命安全。”陈志强说,6月10日,他和党团突击队成员冒着危险,爬山涉水,来回走了近15公里,全面排查灾情,及时了解村民受灾情况和生活所需,为下一步救灾工作的开展提供第一手数据和材料。
“比较幸运的是洪灾发生在早上,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陈志强介绍说,经统计,仁溪村9个自然屯,有42户村民房屋受损,电线杆倒杆27根。大大小小的塌方、泥石流有68处。
6月12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到仁溪村采访时,大雨依然在下着,仁溪村虽然依旧断电断网,但通往村委会的山路已经被抢修通了,村道旁东江浑浊的河水一路咆哮而下,导致有的路段路基都被掏空。村子里,多台钩机在继续修路和清障。陈志强、粟博闻穿着雨衣,和村干部忙着将上级政府运送来的大米、方便面、八宝粥等生活物资送往群众家中。
洪灾救援中,当地干部群众面对天灾不屈服的精神,也深深感染着陈志强。村支书伍小宝这几天痛风发作,双腿走路都疼。6月10日,他蹚水去群众家时,差点摔倒被洪水卷走,却一直坚持在抗洪一线。坛家山屯村民蒋全玉家里的房屋倒塌严重,陈志强去他家探访时,他老婆想回屋里抢救财产,被蒋全玉制止了。这个村民说的话让陈志强印象深刻——“人在才是最重要的”。
“今年的这场洪灾,有可能使一些贫困户再次返贫,但有这种精神在,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战胜灾害,做好灾后重建工作。”陈志强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洋 通讯员 赵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