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货币政策调整以及美国因素将逐步成为中国金融风险防控的一个长期变量。”6月1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监管金融法律研究基地主办的全球货币金融政策演变主题沙龙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胡滨提出要重视外部环境可能带给我国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
“深入全面认识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前提,”胡滨指出,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宏观经济冲击、金融体系内生风险和外溢效应。
“宏观经济的周期变化和结构演进是金融体系风险产生的首要根源。”胡滨指出,经济周期波动会导致家庭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恶化,并传导至银行等金融市场,最终引发重大风险。而金融体系的内生性风险是系统性金融风险最直接的挑战。“金融机构会以提高杠杆率、配置高风险资产、注重长期资产来提高收益率,但这会带来相关行业或领域的流动性、资产负债错配以及期限错配等内生性风险。”
在胡滨看来,国内诸多的金融“创新”不仅加剧了所在领域和关联市场的脆弱性,同时还加速了综合经营趋势、模糊分业监管边界、形成混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制度性错配。
此外,外溢效应也是影响一个经济体金融稳定的重大外部诱因,且易形成内外风险共振。
胡滨表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美联储降息、量化宽松政策等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2014年以来,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加息、缩表、特朗普政府减税以及英国脱欧等变化,都成为影响我国金融风险的外部因素。
“现在美国政策又出现了新的变化,”胡滨分析,过去十年,美国货币政策经历了危机救援、经济复苏和政策整固三个阶段,基本形成了一个金融货币政策的完整周期,但现在美国似乎在进入一个新的政策周期,“美联储在2019年可能又会降息。”
在他看来,中美经贸摩擦可能逐步演变为一个长期性变量,对中国贸易、金融和经济的冲击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需将其纳入到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的框架之中。“防范化解美国等经济体政策变化的外溢风险不仅需要在金融货币领域进行有效防范,还需要从宏观经济整体以及经济体制机制的视角来全面考虑金融风险问题。”胡滨认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尤其是外部风险冲击,应提升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高度上进行统筹。
其次,要持续关注美国加息、缩表、税改以及美联储政策方向逆转,比如2019年可能出现的降息对人民币汇率和资本流动的影响。胡滨判断,在美国政策调整下,美元指数将呈现出更大的波动性,对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和金融稳定带来新的变数。
再次,加强对美国QE退出、正常化以及其他经济体QE政策实施及变化带来的与国内政策调控相叠加的冲击进行前瞻性调整,合理投放货币,避免货币市场过度波动。
“重点深化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提高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弹性,以价格和市场手段缓释外部政策变化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冲击。”胡滨建议,政府应有效统筹短期资本流动管理、中长期汇率机制改革、长期资本项目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构建内外市场有效互动、内外风险防控有效的制度安排,必要时仍可以采用加大资本流动管理的方式来缓释外部冲击,防止资本大量流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宁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