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6月1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当心,“人设”崩于足下

张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6月19日   06 版)

    芸芸众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以学术为业。进入学术圈之前,一定要想清这一点。

    演员翟天临先生,“曾任”北京电影学院博士,今年还在社交网站晒出了北京大学博士后录用通知,网民夸他“优秀的人生无可复制”。没过几天,“翟博士”在网络直播过程中,暴露出自己连知网都没听说过的惊人学术视野,被眼尖者顺藤摸瓜,揭露出论文剽窃的证据。结果是,“翟博士”现了原形,还没进博士后流动站就被追回了博士学位,连带导师也失去了招生资格。

    另一位演员靳东先生受访时自称“看了些诺贝尔数学奖得主的小文章”,而诺贝尔奖并无数学奖,于是这位演员一贯的“学霸人设”摇摇欲坠了。不是吃这碗饭的人,还要立这个“人设”,可能是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演艺圈里以才子才女形象错位发展,当然也有可能是虚荣心作祟。有一位如今不怎么活跃的“才女歌手”早些年经常宣称自己高考差一分就能上清华,事实是,清华学生缺考一科都比她成绩要高。

    有时候,想知道一个人缺什么,就看对方用力秀什么。

    “翟博士”崩盘后,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2019届毕业生中首先一片哀嚎。他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许多高校都加大了论文抽查力度,这意味着毕业难度提高了。

    反过来说,这些人也许应该感谢“翟博士”。一位演技算不上多好的演员,奋不顾身用一个戏剧化的反面案例,对学界新人起到了警示作用。

    一般来说,研究生教育是学界新人的入门阶段。从这里开始,研究的每一个课题,发表的每一篇论文,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都是自己学术生涯的垫脚石。踩在之前的工作上,一位学者日渐成熟,登高望远,形成更敏锐的眼光,解决更复杂的课题。一切都始于从0到1的阶段。

    最近几年,由于文章查重手段的普及,出现了一种比较突出的学术不端现象:一些学者不太光彩的陈年往事被翻了出来。比如,一位获得了各种学术头衔的教授,读硕士和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被发现大幅抄袭;一位教授当年还是讲师时“攒”的著作,忽然被人翻出来,发现摘抄了其他人的成果。

    于是,一个站在很高位置的人,脚下一块小小的石头松动了。

    媒体报道了这样的事情,当事人往往难以接受,觉得世界对自己不够公平。明明已经十分努力,奋斗到了今天的位置,为什么不能既往不咎,将过去一笔勾销?有人就这样试着删掉自己早年的学术发表记录,反而暴露了问题。

    需要承认,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恢复时间还不够长,学术规范的重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些人当年的举动有一定的环境因素,有那么一段时间,对学术规范的理解普遍还不够到位。但是,这些人必须清楚,今天的一切是自食其果。一个年轻学生最初也许凭借抄来的成果,以不公平的方式在竞争中胜出,挤占了别人的机会,进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现在,他立足的石块松动了,那么接受同行的“群嘲”,接受规则的惩罚,只不过是迟到的公平在向他追索而已。现在流行的说法是怎么说的?“虽迟但到。”

    一个根基坚实的学者,整个学术事业不会因为一块石头的松动而崩盘。爱因斯坦被人指责过论文与别人的论文相似,他与希尔伯特在广义相对论的发现上也有过“剽窃”之争。他仍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人生没有崩盘。

    偏偏有些人怀着“受害者心态”,总觉得自己是被算计被摆布了。多年以前,一位大学校长和他博士生联合署名的论文被曝光抄袭自国外学者。这位校长事后表示,报道使他受到了几十年来“最大的伤害”。甚至有人怀疑是“竞争对手”托人,故意挑这位校长的毛病,以使他无法获得更高学术头衔。

    其实,那只是媒体在尽自己的职责而已。双方只不过立场不同。伤害这位校长的,是他亲手播下的种子。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张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6月19日 06 版

这些论文的作者是个变量
当心,“人设”崩于足下
鼻子终于要通了吗
震中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