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集团是联系专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的重要纽带,是打造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是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新途径,对于办好社会满意、学生受益的高等职业教育,推动重庆市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5月24日,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举行的重庆市智能建造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上,学院院长吴国雄这样说。
长期以来,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注重与各单位紧密协作,密切校企、校校交流合作。此次通过职教集团加强行业、企业、院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从而多方携手搭建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平台,形成政府指导、多方参与、协同建设、共同受益的利益共享机制。
--------------
聚焦高水平的专业群建设
近年来,学院按照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要求,构建高水平的专业群建设。整合设计—生产—施工—装修—运维等产业一条龙相关专业群,构建集群式专业体系,既克服专业单体互不关联弊端,又打通不同类别专业间的隔断。
利用综合实训基地和仿真、AR、VR等信息技术,联网在建工程,再现工作场景,完成测量、制造、安装、检测、监理、资料等全产业链的项目实训,同步穿插项目顶岗实习,达到各环节工种技能的掌握与应用。基本形成了对接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高水平专业群,建成建筑设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7个国家和重庆市高职骨干专业。专业实力大幅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显著增强,双师型教师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
同时,对接地方经济战略发展,积极申报新专业,已获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并实现机电一体化高职专业对接本科院校机器人工程专业的专本直通,畅通了高职学生深造渠道,丰富了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融合化的三大平台
一是BIM(建筑信息模型)研究平台。学院利用BIM研究中心和多个示范项目,以BIM和相关数字技术为手段,构建一个贯穿规划、设计、运输、施工、造价、养护等全过程的信息化教学体系,更大限度满足高水平产业需求。开展基于BIM的跨专业综合毕业设计,构建一个致力学生就业与执业良好契合的虚实一体化的网络实训体系。
2015年以来,学院先后投入资金用于BIM人才培养,配备BIM相关硬件和软件环境,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教授来校培训,利用寒假和暑假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并选派教师到东部发达地区学习。学院已经拥有了一批充分掌握了BIM技术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BIM技术团队初步形成。
二是在线教学平台。学院积极推进VR虚拟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知识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利用互联网共享共建高职教育在线平台,转变教学观念,共享教学成果。
学院将智慧工地远程监控系统平台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不用走出教室就可以了解熟悉施工全过程,深化现场安全教育。不断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学融合。
三是创新服务平台。学院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成效显著。立足市住房城乡建委设在学院的科研平台“建筑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了BIM技术、设计施工与检测、项目管理与经济评价、政策法规等5个研究室。适应建筑行业转型升级,获准立项建设学院首个市级科研平台“装配式建筑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形成了“1+3+N”(我校+3家核心企业+N家开放式的合作单位)的产学研应用技术研究联合机制。出台了中心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推广中心基金管理办法,并面向社会、企业开放合作项目。获准立项建设学院首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山地城市智能道路检测工程中心”。该中心是重庆市教委首次面向高职院校进行选拔并成功立项的7个建设平台之一,旨在解决山地城市中受地形、地貌、环境等因素限制,大型智能车辆无法适应或检测成本较高,检测方法落后的道路检测存在的问题。整合资源、积极申报,成功入选重庆市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名单,成为重庆市首批培训类建筑产业基地,标志我院在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培训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至此,基本形成了覆盖全院特色专业的“省市级—地厅级—校级”科研平台架构以及基于共享、公共机制的科研技术支撑体系。
构建创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人才培养环节对接建筑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需求,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提升毕业生在市场的适应性和受欢迎程度。学院坚持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以学生能力建设为本位,不断提升技能竞赛水平。如: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一项、重庆市二等奖四项;获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建筑装饰技术应用”赛项二等奖;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建筑工程识图”赛项荣获三等奖;2019年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大赛暨BIMVR虚拟建造极限任务挑战赛中获特等奖。
职教集团的成立,既促进学院教育教学、科研服务工作进一步上高水平、上台阶,而且对创新重庆市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也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