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培莲
视频编导:王培莲
文稿编辑:蒋韡薇
在事业上升期,北京人刘启芳选择换一个人生坐标。她带着1岁多的女儿从北京搬到长春,从国内知名广告公司合伙人转变为公益项目负责人。
6年前,刘启芳开始担任“吉心工程”心脏病公益专项医疗救助项目的总负责人。来自该项目的最新数据显示:有12190名贫困的心脏病患者接受免费手术,恢复了健康和劳动能力,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9个月。
在女儿顺宝眼里,妈妈做的是件“伟大的事”。
2014年8月5日,吉林省多个政府部门正式启动了“吉心工程”心脏病公益专项医疗救助项目。刘启芳被介绍给“吉心工程”做品牌包装推广与落地,也因此成为这个项目的第一位志愿者。
“吉心工程”目标是5年内募集1亿元慈善资金,免费救助1万名省内需要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新农合贫困患者。
起初,刘启芳计划一边工作一边做公益。真正接手后,她发现“吉心工程”做起来并不容易,想要兼职是不可能了。
不过让刘启芳欣慰的是,公司、丈夫和父母都鼓励和支持她。公司愿意为她保留职位,并发动公司力量为这个项目捐款和招募志愿者。
“吉心工程”的运行模式是以慈善募捐的善款,结合新农合以及大病保险,这样对贫困患者来说,可以获得完全免费的手术。
“吉心工程”救助的病种包括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20多名来自意大利、德国、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的外国心脏病专家为贫困患者实施支架植入、搭桥、换瓣、射频消融术等手术。
项目选择的定点医院——吉林心脏病医院,实行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定额付费。这种收费方式让病人一住院就能先确定实际花费,避免过度医疗和过度用药,大大降低治疗费用。除去新农合和大病保险的报销,平均每募集到1万元,就可以救治一条生命。
刘启芳最初认为凭借十几年做公益项目品牌包装的经验,最多也就在吉林省待两三个月。没料到,一个5岁小姑娘留住了她。
当时,刘启芳和女儿顺宝在医院遇到一个患先天性心脏病的5岁小姑娘。顺宝给她棒棒糖,小姑娘收下后面无表情。
刘启芳好奇地问:“妹妹送你糖,你不高兴吗?”
小姑娘说自己不敢高兴,因为妈妈告诉她“一高兴就会死”。
“我瞬间有种揪心的感觉。”刘启芳说,这个女孩本可以和顺宝一样,有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小姑娘1岁时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每年要住院一次,每次花费一两万元。但事实上,只需要一次彻底的手术,她就可以与正常孩子一样生活。由于孩子的父母很难一次拿出十几万元的手术费,只能在她病重时入院进行短期治疗。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和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每年约有10万人患有心脏病,而接受治疗的不到5%。“在农村,最怕生病,很多人有病没钱治”,几乎走遍了吉林省各个村屯的刘启芳深有感触。
5岁小姑娘的这句话,让刘启芳决定去帮助这些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重启第二次有质量的生命。“我们要在有能力和资源时,把心中的善化为举手之劳。”刘启芳说。
她托管了公司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吉心工程”的各项工作中。因为有很强的统筹和策划能力,刘启芳被启动“吉心工程”的相关政府部门推荐成为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
刘启芳带领志愿团队制作了“吉心工程”公益广告,在当地百姓常看的电视节目中插播,还定期给村医和村干部培训,让他们帮忙传播。
有一次到村里宣传,刘启芳碰到了一位前来咨询的拾荒老人,发现他们看不到电视,很需要帮助。于是,刘启芳设计了集中的百日下乡活动。
每年7月,刘启芳会带着志愿者团队下乡宣传“吉心工程”。项目启动第一年,她每周有近一半的时间都待在村里。一年后,项目定点的吉林心脏病医院平均每天接到100多个咨询电话。
免费的心脏病手术原本是件好事,但很多农民一开始却觉得志愿者是骗子。为消除农民对项目的误解,刘启芳和团队会多次到访同一个村子,回访患者术后情况。
第一个回访的对象是一位叫董明(化名)的中年人,患心脏病几十年,因为怕花钱,从没去过医院。一次他病发严重,被家人送到“吉心工程”的定点医院吉林心脏病医院接受免费手术,董明心脏里装了一个进口起搏器。
担心“体内少零件”的董明,尽管术后身体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但他还是不敢干力气活儿。直到志愿者免费为他做了一次器官扫描后,才打消他的疑虑。惭愧的董明主动在村里说起“吉心工程”的好。
20多岁的张振(化名)也是万名“吉心工程”的受益者之一。他在12岁时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经常上不来气。因为不能剧烈活动,很少出门的他性格内向,没有朋友,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待在床上绣十字绣。
2015年,在吉林心脏病医院的手术室里,外国专家为他实施了瓣膜成形修复手术。现在,张振是家里的顶梁柱,种地、开拖拉机都没问题,也谈起了恋爱。术后,他和很多病友都成了宣传“吉心工程”的志愿者。
病人现身说法,更有公信力。受此启发,“吉心工程”开设了爱心大讲堂,介绍心脏病如何预防、治疗,术后如何生活,国家有哪些优惠政策等。一周6堂课,让了解项目的患者和家属帮忙找需要手术的人。
6年过去,如今的“吉心工程”早已名声在外,很多农民家里都挂着介绍这一公益项目的挂历。现在下乡,刘启芳团队增加了外国专家义诊、文艺演出、培训村医、回访等内容。
自从来到长春,除了下乡走村,刘启芳和女儿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医院里。不愿错过女儿成长的刘启芳,一直把顺宝带在身边。顺宝也成了项目团队里年纪最小的志愿者。一间病房里两张病床合在一起,就是母女俩的卧室,对面的病房则是刘启芳的办公室。
做这个项目的前几年,刘启芳和团队经常忙碌到深夜。小顺宝经常半夜醒来,刘启芳要先安抚孩子,再重新回到办公室工作。直到去年,7岁的顺宝回北京上小学,长春市的很多景点和儿童游乐场所还没去过。
当公司主要负责人多年,刘启芳说自己早就变成女汉子,“几乎快没了哭的能力”。可在东北,最难的时候,也哭过,后来她自我安慰,“别人来找我帮忙,我要不坚强,人家心里能有底吗?我是哭过,但从没有想放弃过。”
为救助更多人,刘启芳开启了“疯狂募捐模式”。 2015年9月7日~9日,是中国首个互联网公益日,网友在公益平台每捐赠1元,公益日基金就会配捐1元。不愿错失良机的刘启芳,在活动开始后不停地发动微信朋友圈的好友和亲属进行捐款,三天三夜都没躺下睡觉。
3天时间里,刘启芳和志愿者团队号召和动员了近8000人参与捐款,筹集善款500多万元。之后每年的公益日,刘启芳和团队的募款金额不断刷新:938万元、1800万元……2019年5月,腾讯公益发起“520为爱打榜”活动,“吉心工程”成为吉林省精准扶贫唯一一个进入全国前十名的公益项目。
随时随地为项目募集资金,成了刘启芳的习惯。一次在飞机上,她向邻座乘客介绍了“吉心工程”,事后对方捐赠了4万元。
不仅动员周围人捐款,刘启芳自己也向“吉心工程”捐款70万元,她以前所在的公司捐了150万元。
陆续获得“三农公益人物”“中国好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后,刘启芳发现,有含金量的荣誉是一种信任背书,为项目赢得了知名度和美誉度,能帮项目募集到更多善款、引来更多资源。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上海华侨基金会等纷纷参与到“吉心工程”当中来。
一开始,“吉心工程”的核心志愿者都来自刘启芳所在的公司,侯春燕就是其中一位。她从山东赶到长春,一直和刘启芳并肩作战。
在侯春燕看来,刘启芳已经把“吉心工程”融进了内心和行动中。身边榜样的力量,让侯春燕一直坚持着做这个项目的志愿者。
为给志愿者们一个身份,刘启芳在2017年注册成立了精诚社工服务中心并担任理事长,侯春燕担任副秘书长。现在,团队中21名核心社工都是在长春本地培养起来的。精诚社工服务中心成立后,社工们能领到与长春平均收入差不多的薪水。
社工有薪水、医院有收益、患者能康复、政府部门有口碑、捐款人的钱用得透明,要让每一个参与“吉心工程”的个人和部门都有收获感。刘启芳说,只有这样,公益项目才能长久。
刘启芳的工作跨度很大:要去田间地头做宣传,也会应邀去高档餐厅和捐款人见面。她说自己像一条线,把贫困农民、项目志愿者、医院的外国专家、捐款的企业家这些原本不相关的群体连起来。
“体验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刘启芳说,以前在工作和家庭中,体会到的是“小快乐”,现在是更多的医生、患者、爱心人士一起分享的“大快乐”。
更让刘启芳开心的是,在医院里的6年,女儿顺宝成长得比同龄孩子更成熟和善解人意。只要在医院里,刘启芳每天都要带着女儿一起去病房。顺宝只要看到身边有人咳嗽,就会主动送上一杯水。
在长春一待就是6年,帮助了这么多心脏病患者,刘启芳说“这就是公益的魔力”。
在2020年国家扶贫攻坚任务结束前,刘启芳和团队打算再救治1万名心脏病患者。当下,她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募款。作为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刘启芳也到这一群体中募款。在她看来,这一阶层有社会地位、有资源,也有社会责任感与担当。
刘启芳说,“救人救心”的“吉心工程”让她参与了不同人的人生,也成就了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