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9年07月0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移动支付的未来与生物识别相连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宁迪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7月09日   10 版)

    用二维码扫一扫,摄像头前刷刷脸……快速发展的移动支付正迎来更多的识别方式。

    在7月7日举办的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来自金融领域的专家和行业人士对移动支付的未来进行探讨。

    目前,指纹、人脸等具有生物特征的识别方式已经在购物、交通、医疗等许多支付场景中应用,二维码、生物识别、NFC(近场通信)等新技术更是给消费支付带来了快速和便利。

    在旷视科技高级副总裁敖翔看来,移动支付的未来一定会和生物识别有关。相比过去支付环节使用的密码和U盾,人脸、指纹、声纹等生物特征具有个体的唯一性,用作支付交易的识别,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他发现,目前在美国,一些无人超市中甚至不需要专门人脸支付,消费者在超市中的即时动作、行为都已经能被机器设备进行全过程感知,并和人的身份进行对应,最后完成结算。

    但也有人对生物识别的发展提出了担忧。据媒体报道,不久前,美国旧金山通过了一项政策,禁止政府部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目前在生物信息的使用上,国际上也有法规对此作出了限制。在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原副所长樊志刚看来,个人信息保护成为了制约国外移动支付发展的因素,而随着我国对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重视,这个问题也会成为国民关注的重点。

    对于生物识别,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程华认为还是会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我们探索过声纹支付,但这两年大家发现人工智能已经能够非常好地模拟出人的声音。”

    海天鑫创是一家做生物识别的公司,该公司CEO白春雨认为,如果把指纹、刷脸、声纹这些多种生物特征进行融合,会使得交易支付更有安全保障,但因为多种生物特征的识别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并非所有第三方支付公司和场景都适合,“移动支付的识别方式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判断,而未来移动支付的场景将形成两种分化。”

    一种是基于日常生活中的低额高频支付,如发生在超市、公交和过路费等场景中,在这些场景中,移动支付更强调便捷性、快速性,“这些场景里的生物识别采用一种方式就可以,比如指纹、人脸识别。”

    另一种是高额低频的消费场景,比如在购买保险、银行理财等大额支付上,更需要指纹、刷脸和声纹等多重方式进行识别,来保障大额交易的安全。

    “多重校验的生物识别技术一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交互式、带有逻辑判断的生物识别更是一个趋势,”PingPong合伙人罗永龙关注的是,目前支付识别上的技术标准还没统一,“每家都有每家的技术。”

    这并非罗永龙一人的看法,与会的其他行业人士也认为,目前移动支付虽然快捷,但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平台,都是一个闭环的生态,并没有建立统一技术标准,在支付上无法实现互通。

    “打开微信的扫码框就扫不出支付宝的二维码,支付宝也扫不到微信的”,白春雨认为,尤其是老年用户的使用,并不十分便捷。未来,移动支付的技术层面还有待建立统一标准。

    比起移动支付的快捷,程华更关注移动支付未来在场景中的纵深。在她看来,移动支付的即时支付速度已经很快,未来要注重对场景的开拓和深度融合,比如一些扫码功能不仅关联餐厅的支付环节,还关联了前置的点餐环节,一些地点扫码后还可以实现排队功能,“支付机构可以帮助一些实体经济更好地提高运营效率。”

    程华认为,未来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竞争点在于如何深度地切入不同的应用场景,“比如智慧校园、智慧医疗。”

    事实上,移动支付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央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移动支付业务量增长较快,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481.51亿笔,金额742.01万亿元。其中,网上支付业务162.86亿笔,金额622.68万亿元,笔数同比增长34.59%;移动支付业务196.9亿笔,金额86.6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6%和22.32%。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1485.32亿笔,金额5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8%和13.44%。

    但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何平衡创新与监管成为移动支付发展中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2017年,央行支付结算司下发《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明确要求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至此,第三方支付开始进入“断直联”时代。

    同时,央行还针对支付机构客服备付金的存管问题下发通知,要求支付机构客户将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

    监管措施的出台加速了移动支付行业朝着规范的方向发展,但在程华看来,与传统支付不同的是,移动支付已经发展为一个追求盈利的竞争性行业,对这个领域的监管虽然要加强,但一定要建立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

    “移动支付已经发展成竞争性的盈利性行业,这个市场会出现一些混乱,这是任何产业发展中都会出现的,”程华认为,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并不适用于一刀切的政策,而且对于备付金的存管,银行也应该考虑支付利息,同时,对于这个行业应该有容错机制,给移动支付一个创新发展的空间。

    樊志刚认为,移动支付目前除了在个人隐私泄露上存在风险,还存在过去支付领域里的欺诈风险,同时还有过度竞争和垄断的问题。

    在他看来,加强移动支付方面的风控要从技术层面去解决问题。同时,支付机构还要考虑支付模式的创新,提高自身风险防控的能力,“支付机构的竞争重点应该逐渐由场景建设转向给客户提供一个更安全、风险更低的服务方面。”此外,樊志刚认为,监管机构要发挥好引领作用,逐渐把监管的重点逐渐转向支付领域的风险管控、支付体系的安全运行上。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宁迪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7月09日 10 版

处方药易得 规范性难保证
健身房“跑路” 消费者如何维权
移动支付的未来与生物识别相连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