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9年07月1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中药的“十万个为什么”来了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齐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7月19日   06 版)

    赵中振深切地感到,“世界需要中医药,中医药需要世界”。齐征/摄

    “上世纪90年代,欧洲曾经很流行一种中药减肥胶囊,患者服了以后,导致肾癌,原因是组方中误将汉防己替换成含有马兜铃酸的广防己。继而又发现木通也有类似问题,一些药物中的木通被错用成了含马兜铃酸的关木通。经过我实地考察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鉴定了汉斯·斯隆爵士珍藏的一批古代中药饮片,那里的木通就是木通科的木通,可见关木通的使用是后来才发生的事。斯隆爵士收藏了近百种中药标本,客观地记录了300年前中药商品的实际情况。出问题的不是我们传统中药所用的木通科的木通,木通本身不含有马兜铃酸,而是马兜铃科的关木通。”近日,《本草精华系列丛书》面市,作者赵中振博士在新书发布会上表示,澄清中药品种的混乱,是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初衷。

    中药鉴定是绵延千年尚未解决好的历史难题,是中药标准化与国际化的第一步,也是中药研究的重点课题。

    把中医药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北京生活了30年。我从小有一个梦想,怎么把中医药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所以我打造这套中医药的‘十万个为什么’——《本草精华系列丛书》。这是我过去20年讲课的心得和我授课的笔记。这套书中的几本已经被翻译成了英文、德文出版。此次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的版本,内容更精良。”赵中振说。

    丛书共9个分册,包括《百药图解》《百方图解》《百宝药箱》《百草皆药》《百药西来》《百毒不侵》《百草药科》《百病食疗》《百药栽培》,对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临床应用、配伍规律与原则、食疗保健、栽种培育、中成药的合理应用以及毒性药物、民间草药、外来草药的应用常识等,一一细述。

    回顾中国本草的发展史,好似滚雪球一般,从汉代《神农本草经》收载365种药物,至明代《本草纲目》中已收载1892种。“上个世纪70年代,我的老师谢宗万教授曾组织编辑了《全国中草药汇编》,收载中药2000种,草药2200种,但在‘文革’特殊的年代,他没有署名,只署名编写组,但我们不能忘记老前辈作出的贡献,现在我出这套小书,也是向他致敬。”赵中振说。

    道地药材为什么好

    50年前,我国70%的中药是野生的,而现在70%是栽培的。“大家会问,野生的中药好还是栽培的好?这马上牵扯到道地药材的概念。最早‘道’是行政区划,唐代把天下分为十道,现在日本、韩国都还有一些地名用某某道;道地的‘地’是地理学概念,山川地势,但还要讲究栽培的季节,道地药材就是药界的‘名老中医’,是优质药材的代名词”。

    中医药文化学者徐文兵认为,道地药材的“道”是栽种、采摘的时间要对,“如果地方对、植物对,但采摘的时间不对,它也不是那个药。比如现在山茱萸的质量在下降,是因为大家采摘时都抱着防范心理——我不采,别人就采了。结果山茱萸还没有熟透变成红黑色,已经被采摘了,那么它的药效就会受到影响。”

    那中药材到底是野生的好还是栽培的好呢?“有的栽培好,有的野生好。”赵中振说。

    有宣传说千年野生灵芝如何好,野生灵芝就好吗?“《神农本草经》里讲‘五色灵芝’,我挨个鉴别了,灵芝只有两种:赤芝和紫芝,其他号称灵芝的都是菌类。灵芝放在自然界,别说千年,就是放一年,也早就腐烂了,所以大家用菌类的药一定是栽培的好。又比如地黄,那是野生的好。”

    “常用的中药首先要保证安全、有效并可以持续供应,这就需要人工栽培。比如经过人工栽培,上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已经见不到的厚朴、黄柏、杜仲,现在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供应了。”赵中振认为,要大力发展药用植物、特别是珍稀中药品种的栽培事业,改变“靠天吃药”的状态,让中医药能够长久地荫护子孙后代的健康。

    标准化能否破解中药的劣药问题

    “很多微信说中药假药很多,其实还真不是这么回事。在目前国家管理很严格的前提下,中药的假药不多,但劣药确实存在,中药劣药是否真的无法避免?”发布会现场,中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副院长魏胜利提出了这个值得更多人关注的问题。

    “现在药材生产的形式变了,防风也好,黄芪也好,种两年就收了,因为着急要收成,和长了5年的药材在性状、性味等方面确实有差别,和《本草纲目》条目上写的不一样,这是严重的问题。据我了解,日本从我国购买中药,他们的标准是以前野生药材的标准,保证了年限,也就保证了药性、药效。另一个问题是中药的染色增重,这是我们自己太重视外观长相了,长得不够红就把它染红,颜色不好看就给熏白了。过分重视外观的问题就是因为缺乏真正科学的科普。” 魏胜利说。

    中药的劣药问题如何破解?

    在海外,对中医药最感兴趣、生产量最大、使用率最高的就是日本。日本人的汉方药为什么做得好?曾经在日本求学工作多年的赵中振认为,这是一个从粗犷到精细的发展过程:“日本汉方药平均药价是我们中药的10倍。原药方面,我们的管理太粗犷。我们现在已经解决了中药供应的‘温饱问题’,在此基础上,需要逐渐细化管理、提高。”赵中振举了茯苓的例子,“由于茯苓是菌类,长在地下,挖出来以后很容易腐烂,所以要把它切成块保存。但是中药是一种商品,要卖钱的,就存在一个卖相如何的问题。茯苓怎么切好看?日本人把它切成薄躺片,成卷还充数,放在盒子里一盒装10卷,非常好看,卖多少钱?100元,就卖出去了。但我们切成小立方体,实实在在的一盒子,卖不上这么高的价钱。”

    中药的种、产、销为什么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徐文兵认为,劣药存在的根源在于“总有人希望使小钱办大事,不承认在药材种植过程中需要花费的时间、劳动的价值,就想用便宜的价格买到好药”,这是不合理的。

    “中药究竟切成什么片型比较合理,我们正在研究,比如白术,煎两次,掰开一看,里面的白茬还在,没有煮透,药性也没有完全用尽。”赵中振说。目前在香港浸会大学任中医药学院副院长的赵中振在实验室用5年时间做了10种常用中药的切制标准研究,“我们会先把结果提供给国家药典会,以后需要进一步研究。中药要想做到保证消费者的利益,应该是要政府、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几方配合。”

    “原来看病挂号花10元钱,卖你500元钱的药,你觉得值了,因为抱着沉甸甸的药回去了;现在是挂号费/治疗费500元,开10元钱的药或者不开药。”徐文兵认为,如果用药以外的中医的6套本事——心理辅导、点穴、扎针、刮痧、艾灸、按摩也治好了病,当人们认为医生的技术、知识、头脑有价值的时候,中国的医药市场就有希望了。“医生就想怎么能不用药或用最少剂量、最短天数的药把患者的病治好,以显示医生的价值,这样我们对药的依赖就会越来越少,既然不依赖药了,也就不必用卖药挣钱”。

    “过去30多年,在对外的交往交流中,我更加深切地感到,‘世界需要中医药,中医药需要世界’。”赵中振说,这套《本草精华系列丛书》是本草知识的百科全书,希望通过它让更多人用最简单、直观、轻松的方式了解中药,掌握中药的最基本常识,学会科学合理地应用中药,让其能够真正为世人的健康服务。

    “赵老师走遍世界各地去采中药、研究中药、分析中药,他胸怀广阔,没有局限在用古老的方法去研究中医药,他在国外的交流更让他具有了国际的视野。”徐文兵说,“现在中医貌似热起来了,但是总会出现一放开就乱,泥沙俱下的情况,大家每天时间精力都有限,看一些耽误时间的书,不值得,不如读一读《本草精华系列丛书》。”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齐征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7月19日 06 版

普及健康知识才能建成健康中国
乡村里建成了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中药的“十万个为什么”来了
儿童青少年是易患游戏障碍的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