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9年07月2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一名“三门干部”的本领恐慌

余立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7月23日   02 版)

    近日,朋友突然问起:公务员的苦恼是什么?老实说,我被问蒙了,一来,我确实未曾专门思考,难以“信手拈来”;二来并未做过调研统计,不敢代表全国700余万公务员。但深思之后,我还是有了自己的答案——于我这一“三门干部”(意即“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直接进了机关门”)而言,目前最大苦恼,就是本领恐慌。而这种本领恐慌也可以被总结为:如何处理好“埋头拉车”与“抬头看路”之间关系的问题。

    2015年,大学一毕业,我即被选调至四川的一个县级部门工作,还没到单位报到,便被组织安排到乡镇定岗锻炼3个月。前朝就读于首都知名学府,今夕却工作在四线城市的小乡镇,心理落差不可谓不大。然而,更大的落差,却是我的“本领落差”。自己对基层情况“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机关工作经验尤其是基层工作经验却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恶补上的。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年轻公务员,尤其是“三门干部”而言,本领恐慌不仅是“当头棒喝”,也可能会长期伴随我的职业生涯。

    得益于组织关怀,工作仅仅4年,我先后已历经省、市、县、乡四级机关工作,个人愚见:在不同层级不同阶段,本领恐慌都是无处不在的,也无不烦扰心绪。省、市机关工作事务性、文字性工作较多,程序化、标准化、专业化特征明显,于“小白”而言,入门易上手快,但耗时费力,个人自由“充电”时间严重压缩,基本囿于“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状态。久而久之,对于理工科专业化干部而言,易苦恼于丢掉所学专业的担心,对于文科综合类干部而言,又易苦恼于无一技之长可傍身的恐慌。县、乡机关的工作多集中于政策的落地、个案的应对、诉求的反馈等,既要熟悉规定,又要工于劝解,为推进工作,就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学政策、求方法、解民意,不自觉地会陷于“为干而学”的泥淖中难以自拔,统筹协调能力的增长往往伴随着细学研究能力的逐步退化,基层工作经验的日积月累往往与知识全面性的日渐萎缩成正比。

    斗转星移间,基层公务员便渐渐出现了两级分化,要么自我感觉工作得心应手选择得过且过,要么深感知识储备不足又缠身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

    延安时期,毛泽东曾提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随着新时代各类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工作量持续增长,本领恐慌与求学无门的矛盾愈加突出。一方面,大量的一线年轻公务员既想做好工作又想常学常新;另一方面,“干中学、学中干”的思维定式极大地压缩了一线年轻公务员的学习时间,同时,各个单位提供给一线公务员的学习培训机会较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着眼于培养储备优秀年轻干部的需要,各级党政机关不妨耐心一点,多给年轻公务员一些培训学习的机会,不要让过大的压力,挤压了年轻公务员学习的时间,也不要操之过急,让尚未具备足够能力的年轻干部“匆匆上马”。毕竟“好饭不怕晚,好牛不用赶”。年轻的公务员同仁们,也不妨于工作之余,精耕泛读、深究细研,迎难而上、苦练内功,努力克服本领恐慌。

余立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7月23日 02 版

我理解正处级的公务员“不想干了”的无奈
报告里枯燥的数据是基层法官“白加黑”的日常
一名“三门干部”的本领恐慌
一些基层乡镇:不在开会就在去开会的路上?
漠视实际情况的僵化政策难免“翻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