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苏武沙漠大景区内,来自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们聚集在大漠之中赶制作品,为7月20日开幕的国际沙漠雕塑艺术节做着最后的准备。艺术节还未开始,形态各异的雕塑就已经吸引了众多前来拍照“打卡”的游客。
也是在这片沙漠里,18年前的3月12日植树节,突如其来的沙尘暴给正在植树的中学生上了一堂“现场课”。几分钟前还是蓝天白云,突然狂风大作,风卷黄沙铺天盖地而来,让人无法睁眼,无处躲藏的学生只好把外套和植树用的水桶套在头上。1993年民勤“5·5”风暴中,沙尘肆虐500公里范围,造成数百人死伤、失踪,当地沙尘暴之惨烈可见一斑。
民勤县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北部,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荒漠化和沙化土地一度占了全县面积的九成,曾被称为“第二个罗布泊”。
民勤唯一的地表径流石羊河时常断流,民勤人赖以生存的亚洲最大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也几近干涸,当地居民不得不大量抽取地下水以解决农田灌溉、人畜饮水等问题,导致地下水位快速下降。在民勤,打井要打到1000米以下才见地下水,打上来的水又苦又涩,连牲畜都不喝。村民则要赶着驴车到10里地之外买水饮用。
沙漠化带来贫穷。沙进人退,在沙漠合围下,许多村庄被遗弃,漫漫黄沙中常能看到已经人去楼空的残垣断壁。没钱娶媳妇的男人们聚集在村头闲聊,其中不少人家中的全部财产,就是几件农具、一口锅和半张炕席。
面对严峻的生态形势,当地除了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还长期组织群众,开展大规模压沙造林运动。为了涵养水源,从2003年起,民勤先后关闭了数千眼机井。
在对抗沙漠化的同时,当地人也在探索沙产业之路。许多村庄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种植紫花苜蓿、甘草、枸杞、肉苁蓉等节水经济作物。据介绍,肉苁蓉是稀有药材,寄生在耐旱、耐盐碱的沙生植物梭梭的根部,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能稳固沙丘。地处腾格里沙漠地带的苏武镇羊路村建起了5000亩规模的绿色蔬菜基地,蔬菜经过分级包装、冷链物流运输,供应到北京、广州、香港等地。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民勤的森林覆盖率达到17.91%,还在全县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了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2017年,民勤县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1.2万元,并在2018年年底退出了贫困县行列。
张兆增/摄影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