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7月25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改革重建两年来,国防大学如何培养“打仗人才”

罗金沐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7月25日   12 版)

    7月19日,国防大学教战研战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该校马刚、王勇男、李文等5名教员代表,与全校官兵分享教战研战、学战练战的经验体会。罗金沐/摄

    盛夏时节,一场持续5天的战略对抗演习,在国防大学兵棋大楼导演大厅落下帷幕。

    来自战略指挥培训班的30余名指挥员,展开无底案实演实推,在激烈博弈中锤炼战略指挥能力。推演的结果,与几周后局势的实际走向高度契合。

    这是国防大学践行习主席训词要求,加速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

    2017年7月19日,习主席为新调整组建的国防大学授军旗致训词,这所起源于毛泽东创立的红军军官教导队的红色军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跑线上。

    “习主席指示要求的核心,就是国防大学要把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作为重中之重、急中之急突出出来。”该校领导表示。

    改革重建两年来,该校党委坚决践行习主席训词要求,举向战之旗,立起训战标准,推动办学育人直通战场、贴近部队、对接岗位,向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交上了新时代练兵备战的“国防大学答卷”。

    为战而生

    “因打仗而生,为打仗而建。”这是国防大学从红大、抗大一路走来,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

    “国防大学在战火中诞生和发展,从来都是锻造打仗人才的大熔炉。”该校一位知名教授说,“新中国十大元帅中,有7名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今天,在陆地、海洋、天空多维空间,都有国防大学培养的联合作战指挥员,率领雄师劲旅鏖战沙场。”

    该校领导表示,“为打仗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国防大学的优良传统,也是须臾不可偏离的办学主线。继承弘扬红大、抗大光荣传统,就是要紧紧围绕习主席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这个目标,在备战打仗上聚焦用力。”

    胜战,是打出来的。“胜战之问”,是最高统帅向全军发出的历史拷问,也是摆在国防大学人面前一张沉甸甸的考卷。

    治军必先治校,胜战必先育才,是已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铁律。大学党委深刻认识到,回答统帅之问,培养胜战之才,是新时代国防大学的使命所在、价值所在。

    按照习主席指示要求,学校党委筹划工作、部署任务,都把向核心职能聚焦用力作为根本着眼点,目光紧盯打仗,一切活动围绕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展开。为此,国防大学采取一系列举措立起备战打仗的鲜明导向:学校深入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国防大学、怎样建设国防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理清办学定位;出台校党委抓好备战打仗工作的相关决定,建立校常委挂钩联系点制度,深入教研一线调研帮带,研究解决联合作战人才培养中的矛盾问题;建立和落实校党委机关军事学习制度,先后组织20余次专题学习;制定聚力纠治和平积弊的措施,向学风、教风、研风、考风不严不实问题“开刀”,树立尚武、胜战的战斗作风。

    “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管理,无论是党委机关工作还是课堂授课内容,处处都与打仗有关。”在这场“头脑风暴”中,备战打仗与院校无关、与己无关的错误思想被克服了,“地方化”“社会化”现象被摒弃了,全校上下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作战蔚然成风。

    在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国家安全战略筹划与决策的程序方法”课程开展研讨式教学,邀请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净评估”方法创始人之一巴里·沃兹作主题发言。

    在学校的“周五学术报告厅”,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教授作“科技创新驱动”辅导授课。在“科技大讲堂”上,学校邀请清华大学薛澜教授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创新面临的挑战”为题作专题讲座。

    “军官的培养,是一场最艰巨的战争准备。”这是国防大学的前身军事学院院长刘伯承元帅的名言。调整组建后的国防大学,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老校长的办学理念。

    在采访中,国防大学领导语气坚定地表示,“从国防大学走出来的将校军官,将来是要领兵打仗的!培养驾驭明天战争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是我们追求的胜仗目标!”

    向战而行

    今年年初,来自各战区、各军兵种和军委机关、武警部队近200名指挥员班学员,在国防大学为期一年的学习培训结束前,经历了一场难以忘怀的毕业大考。

    参加此次毕业联合考核的两个班次,分别为联合作战指挥培训班和领导管理与指挥培训班。考试内容为岗位任职能力板块,历时一周,故称“考试周”,也被学员称为国防大学最严考试。

    毕业考试突出学员政治能力、战略能力、指挥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的综合考核,通过毕业方案设计、现场答辩、随机抽考,检验学员学习成果转化为备战打仗的能力素质。

    “大家把考试当成一场战争来打。”回想起毕业大考,尽管过去半年了,曾在指挥员班学习的一位学员依然记忆犹新,“国防大学一切教学活动,都是瞄准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可能的作战对手,在贴近实战中锤炼我们指挥员能打仗、打胜仗的本领。”

    该校以联合作战人才专业化培养为突破口,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全面重塑。国家安全学院国际战略教研室主任马刚,参与了课程体系改革这场攻坚战。他建议:新课程体系要突出用习近平强军思想锻造指挥员战略思维,让习近平强军思想透进时代课堂。

    今年年初,他们在战略指挥培训班开设了“经典理论导读”课程,共设置11堂理论大课,既讲马列经典,又讲军事经典,引导学员用经典滋养战略思维。随着《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实践论〉〈矛盾论〉导读》《论持久战》等一堂堂精彩大课的展开,学员们掀起了研读原著、学悟原著的热潮。

    战略指挥培训班一名学员讲,“专门安排学习经典,对高中级干部十分重要。只有研读原著才能获得真知、取到真经,从经典著作的ABC,上升到能力信仰的DNA”。在最新一次战略班课程评价中,学员评价优秀率在90%以上。

    该校教育训练部领导介绍,这是大学创新教学模式,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锻造指挥员战略思维的具体举措。通过自学、讲授、研讨、练习、考核一体融合,对接一线部队,直面未来战场,教练学员指挥打仗的方法要领。

    联合作战学院联合指挥系首任主任王勇男,是国防大学第1期师资班毕业留校的教员。针对新时代指挥员“五个不会”“两个不够”依然突出的问题,他和他的团队以冲锋的姿态,像组织战役一样,打了两场教学改革的硬仗,先后构建了联合作战指挥课程体系1.0版和1.1版。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和学员一致评价:这是一套符合打仗要求、全流程全要素的联合作战人才培养专业化课程体系。

    “联合战役军团指挥员战时主要指挥工作”课程教学结束后,陆军合成某旅一名旅长说:“这个版块‘研’和‘练’的比重高达70%,57个教学日,安排了12个专题、27项作业内容、4种作业身份、37项作业成果,强度之大、转换之快,难度之高、要求之严,超出我们的预料。”

    而指导教官制和小班化教学,是创新教学模式打出的“组合拳”。不久前,他们组织30余名高中级学员,赴部队开展现地教学。与以往不同,此次现地教学队伍多了郭武君、舒健等5名指导教官的身影。

    指导教官提前介入现地教学,给学员部署考察重点和研究题目点,让大家带着问题走出校门。一周时间里,指导教官跟随考察调研部队建设和练兵备战情况,并把考察调研情况第一时间融入教学。

    对此,指导教官组组长郭武君教授深有感触,“在向学员提供智力服务过程中,教官也受益匪浅,实践经历得到拓展,活力、动力、创造力得到发挥。”“指导教官制”教学模式推广以来,各课程板块教学内容持续动态更新,学员学习精准度和课程评价满意度显著提升。

    创新教学模式的背后,是他们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藩篱,全力推进教学转型的生动写照。新国防大学组建伊始,该校党委常委分别带队深入北京、上海、石家庄、南京、西安等地所属学院的教学科研一线进行调研,出台着眼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全力推进教学科研管理创新意见,围绕能打仗、打胜仗这一核心要求,以教学科研管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主要工作的创新为突破口,带动学校全面建设发展水平整体跃升,为培养专业化联合作战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两年来,他们聚焦备战打仗加快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一张张“路线图”,正在变成一份份“成绩单”。

    学校构建全新课程体系,新增与联合作战密切相关的新兴学科,重构战略班、联合作战指挥班、领导管理与指挥班等重要班次新型课程体系,学员平均满意度达90%。

    他们深化教学模式创新,在指挥员班实行全体系全流程全要素实战化指挥训练,加大想定作业、案(战)例教学、综合演练难度强度。全面推开“学讲研练考”教学模式,推行小班化、研讨式教学和指导教官制,提升指挥员专业化培养质量。

    学校深入推动理论创新,制定军事理论体系建设规划,设立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专项课题,高质量完成83本教程编写并进入教学试用。持续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两年来共研究上报各类决策咨询报告300多份,多份报告获得上级领导批示。

    学校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机关军事理论学习,开展全校性岗位练兵活动,邀请韦昌进、杨志亮等全军战斗英雄和“海口舰”等英模群体来校作报告,隆重表彰一批教战研战先进典型,武化战化校园环境,设立周一战备日,组织实弹射击和体能考核,学校备战打仗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决胜战场

    习主席指出:“国防大学不是一般学校,培养对象不是一般干部,教员必须有几把‘硬刷子’。”

    名师支撑名校,名校造就名师。

    围绕“多出一些懂打仗的名师,带出一批会打仗的高徒”,他们把师资队伍作为立校之本、兴教之源,下大力增强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

    在国防大学,“蓝军司令”李文可谓人人赞佩。党的十九大代表、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仅过去6年时间,李文就拿下12项“国防大学优质大课奖”。

    1990年,李文来到国防大学从事外军研究和教学,一干就是30年。作为中国最高军事学府的“蓝军司令”,他带领团队打造的专业蓝军,成为红军的强硬对手和难啃的硬骨头。

    “选择以外军研究为一生的事业,决不是逞一时之气,更不是长他人威风,锻造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军队,必须把作战对手搞清摸透,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李文说。

    国防大学调整组建后,作为联合作战学院外军系首任主任,李文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提升我军打赢能力加强外军研究。去年4月,外军教学板块开设《马扎里沙里夫作战战例研究》课程。该课程在各班次教学中获得了学员的普遍赞誉,被评为国防大学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示范课。

    围绕建设“晓于实战、善教打仗”的新一代名师队伍,他们以“新时代国防大学人才工程”为依托,强力推进名师立校、名师立学、名师立教,下大力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名师名家,一大批后起之秀脱颖而出,汇入名师方阵。李海涛、傅达林、宋振国等一批中青年教研骨干已经在军内外小有名气,张啸天、李睿等一批新秀30多岁就站上战略班、指挥员班讲台。

    为打造晓于实战的师资队伍,调整组建以来,大学通过组织常态化教学比武、试教试讲、骨干集训等活动,倒逼教研人员能力提升。广泛掀起学习军事、研究战争热潮,组织教员参加对抗演习、想定作业、跟训见学,到部队双向代职、执行国际维和任务等活动,练就“硬刷子”。

    两年来,他们先后选拔200余名学科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教研骨干担任系、教研室领导。通过大范围选才、大思路育才、大气魄用才,人才队伍建设呈现出名家集聚、梯次衔接、滚动发展的良好态势,教研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活力、动力、创造力得到空前激发,有效提高了铸将育才的能力和水平。

    与此同时,他们加强与外军院校的国际交流,遴选近百名教研干部出国留学、考察访问,安排教研人员参加外军代表团来校访问交流近百次,开阔了眼光,拓展了思维视野。

    数字是生硬的,但折射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全军唯一的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国防大学八大学院相互耦合、深度贯通,形成了一体办学的人才布局。改革重建两年来,一批批联合作战人才从这里走向演兵场。

罗金沐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7月25日 12 版

改革重建两年来,国防大学如何培养“打仗人才”
8月1日起国家再次提高部分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
人工智能空战来了
“战争之神”亮剑大漠戈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