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养孩子学习的方法和多元的思考能力”——这是曾在美国联邦教育部工作几十年的华人资深教育前辈乔龙庆老师前些日子给我的建议。乔老师执掌美国科技教育学会很多年,30年来一直援助中国乡村小学教育,联合海内外华人捐建中国乡村小学图书馆6000多个,每年组织海内外各方面杰出人士为中西部乡村小学教师义务培训,被各界誉为另一个“中国晏阳初”。她是我和内人无比钦佩与敬重的前辈。乔老师的建议,引起我的思考。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中国教育家陶行之也有此主张,对儿童的天性而言,模仿与重复是天生的学习能力。故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对儿童成长至关重要。老话讲有样学样,好像老天赋于儿童的恩典就是好学。
夫子在《论语·公冶长第五》最后一句话是“十室之内,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这是夫子一生对自己最大的肯定,他对自己的信心恐怕也缘于此。而每一个儿童身上都有圣人的特点,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好学者。故老子也有复归于婴儿的感慨,就心灵与学习而言,圣人亦如婴儿。孩子心无分别,真性湛然。天地万物在孩子眼里都是学习的对象。故神话、童话在孩子那里都是真话、实话。学什么,像什么;是什么,信什么。天地万物于一体,就这一点来说,成人望尘莫及。故儒学论教育,说教育是诱发善性,诱发如儿童般的善性。人性中的高贵与超越皆是通过好学而得,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乐知缘于对未知的好奇,好奇让心灵保有生机。故儿童的心犹如天地生生之仁。
生生之仁如何保有?这就需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比如早起,天道酬勤,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把握了春天,就拥有了一年。而把握了早晨,就拥有了一天。早起,是从新开始,新给人的感觉是喜悦,是希望,是美好期待。让孩子的成长从重视早起并养成习惯开始。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一天从凌晨5点开始,几十年如一日。连他每天的散步时间,都被小镇居民用来对表。因为早起与精准,成就了他不朽的传世的“三大理性批判”。康德曾言有两件事令他激动,那就是头顶的灿烂星空与胸中的道德法则。我猜想,能把天道与人心合于一体,这恐怕与哲学家的早起有关。早晨,是天道更化,一切都好像是新的,犹如初心,纯净纯善又纯美,最易体察万物的生长与天地的生机。
再有是习劳。中国人重习劳。《论语》“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劳动不仅创造美,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心灵起变化。朱子小学强调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习劳是身体的全然投入,是真正的习。中国人的学习,一个重要的特色是身体的投入。言教不如身教,夫子六艺无一不是修身的习劳。
就孩子德性而言,我觉得静与俭是妙法。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是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话。儿童必须有让自己保持安静的能力与习惯。
静敬相生,互涵互摄。无静则无学,无敬则无教。懂得静与敬,就接近了天道的温床。
俭以养德。俭是节制,俭是精一,俭故能广。中庸云“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现在一些孩子可谓是十八般兵器,样样都学,可样样稀松。何以故,不俭不精也。惟精惟一乃天地精神,守一不移,精勤专久,方得尽性成物。因尽性而知命,因知命而知天,最后达至参赞天地之化育之境。
冯哲(四海孔子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