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7月3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长征路上 青春面孔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7月31日   08 版)

    7月25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达维夹金村幼儿园里,身穿红军服的数学教师苏冬梅和她的学生们。这是一所红军小学的附属幼儿园,两校400多名学生大多来自周边藏族村落。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孔斯琪/摄

    7月10日,贵州省遵义市遵义会议纪念馆,参观者在娄山关大捷多媒体半景画前留影。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曲俊燕/摄

    7月11日,贵州省遵义市,今年28岁的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杜富国(右)在“记者再走长征路”媒体座谈会上分享感悟。杜富国是遵义市湄潭县人,在2018年10月的一次排雷任务中为保护战友被雷炸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曲俊燕/摄

    6月13日,江西省于都县祁禄山镇金沙村,几名当地学生打着伞站在雨中。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建泉/摄

    7月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游客在湘江战役旧址之一的红军堂内参观。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隽辉/摄

    7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里,讲解员和党员代表准备为先烈献花。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隽辉/摄

    7月4日下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界首镇中心小学,放学的学生走过红军壁画墙。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隽辉/摄

    85年前,年轻的中国工农红军踏上艰苦卓绝的漫漫征程。近日,4名摄影记者跟随“记者再走长征路”的队伍,拍下红军长征路线沿途的年轻面孔,试图从中寻找这段历史传承的走向。

--------------------------

    四川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险恶的路段之一。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镌刻下中国革命史上最为艰难、悲壮的征程。

    历史如同雪山脚下的河,蜿蜒流淌过战士们经过的每一寸土地,在如今的人们身上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

    夹金山脚下的红军小学,至今还传唱着当时红军的歌谣,孩子们懵懂的目光也许还读不懂战争的残酷,但他们已经开始学着理解脚下这片土地的意义。

    在马尔康市卓克基镇西索村,藏族孩子格桑卓玛在母亲的带领下捡拾垃圾。当年,红军翻越梦笔山后,就是顺着她家门前的这条河住进了对岸的土司官寨。如今,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守候这片净土。

    在红原县县城的广场上,年轻人和孩子们跳起了藏族舞蹈。广场中心的雕塑上刻着周恩来的题词,“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在这个因长征而得名的地方,红色基因和文化无处不在。

    血脉和故事在延续,生活也在继续。

    我们踏上当年红军长征的路途,这里埋藏着上万忠骨,山川却一如既往地静默不语,迎来一个又一个四季轮回。(孔斯琪)

    1934至1936年间,长征中的中央红军在贵州活动4个多月,强渡乌江、遵义会议、激战娄山关、四渡赤水,这些历史课本里的重要事件,都发生在贵州。在长征中,贵州是红军经历挫败后整顿反思的地方,是从被动转向主动的地方,也是伟大转折发生的地方。

    红军后代有的已是耄耋老人,先辈的故事也许讲过很多遍,但再次讲述时,仍有老人流下眼泪。一位老爷爷手上插着输液管,颤颤巍巍地向我们展示一位红军战士多年前的书信。信纸泛黄,红军后代也在老去,那段历史似乎越来越远。但它不会消逝——红军小学里无处不在的长征关键词,遵义会议纪念馆里的小学生讲解员,革命遗址前来自全国各地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历史正在被以极其多样的方式传承下去。

    站在赤水边的渡口,赤水河仍在不顾一切地奔流着,正如80多年前它冲撞着红军战士的身体那样。将长征中的任何一次挫折类比到个人经历中,都像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然而当年的那支热血队伍克服了所有的困难,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曲俊燕)

    6月的于都城,雨一直在下。据当地人讲,从今年春节开始就没晴过几天。

    6月13日,我们来到江西省于都县祁禄山镇金沙村,在大雨中体验重走红军长征小路5公里。打着红旗,走在泥泞的山间小路上,相互搀扶着走过由几根树干搭成的金沙桥,雨水和汗水一起流下。途中,当地村民为我们准备了热茶和矿泉水,打着伞的学生对着镜头打招呼,让人感受到老区人民的纯朴和热情。1934年10月的一个傍晚,正是在于都河畔,年轻的战士们挥别了亲人,踏上了两万五千里的征途。(李建泉)

    7月3日下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南方的夏天原本就闷热,阵雨来临前的低气压更让人备感压抑。为了体验红军在长征时期横穿老山界的经历,我们要徒步穿越15公里的山林。在陆定一的文章中,这座山是红军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

    从华江瑶族乡同仁村猫儿山脚下的大竹坪出发,一条隐藏在茂密毛竹林中的山路缠绕在雾气中,这就是当年红军主力纵队走过的原路。路边生长着不知名的植物遮天蔽日,脚下的小路长满青苔,甚至有些难以分辨。

    路程行进到三分之一时,突然下起大雨,队伍中一开始的欢声笑语变成了沉重的呼吸声,不时夹杂着滑倒时的尖叫。两小时后,穿过悬崖后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小路,终于到达了较为平坦开阔的雷公岩。

    几十年过去,雷公岩看起来仍然人迹罕至。我想,当年也是如此吧。经过了惨烈的湘江战役,红军队伍一刻不停地周转于大山之中,这片开阔的空间让疾行中的战士得到了宝贵的休息。(李隽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7月31日 08 版

长征路上 青春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