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公是一名退伍老兵,小时候我就常常听他讲述从军时与战友一起支援祖国建设的故事。外公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早已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从萌发到成熟,伴随着我一路成长。”黄梓威来自中国香港,是暨南大学2019届毕业生,今年作为2019年西部计划志愿者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事1年基础教育服务。
每年7月,都有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奔赴祖国西部和基层,聚焦基础教育、服务三农、医疗卫生、基层青年工作、基层社会管理等领域,开展为期1至3年的志愿服务工作。今年是广东实施西部计划16周年,团广东省委自2003年起累计招募选派了3341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和2813名山区计划志愿者,他们当中还有一群来自香港的青年,行走在祖国西部,用脚丈量祖国大地,为社会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大学期间,黄梓威参与了一系列公益活动,感受到奉献自我、助人为乐的纯粹与快乐。他说:“或许我有着和大家不太一样的初心——作为一名中国香港籍的青年学子,我迫切地希望自己在行走西部的过程中,能对祖国大地更多一分了解和感受,更多一分深情,迫切地希望自己能把这分感受、这分深情带给更多香港籍的青年。”
同样是香港籍的志愿者陈智鹏,希望通过教书育人去影响、去改变偏远山区孩子的命运。2016年从中山大学毕业后,陈智鹏参加了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希望乡村教师计划专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五村中心小学服务了两年。
事情缘起于6年前,陈智鹏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时,还收到一份入学作业,学校要求每个人参加一次社会服务并写下心得。于是,他来到肇庆怀集白水小学,给孩子们捐赠物资。当看到孩子们的学习环境较差时,他陷入了沉思。毕业后,他成为一名乡村支教教师,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为中国乡村孩子带去影响和改变。
陈智鹏说,教育就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用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虽然在支教的两年里,不止一次被孩子们气得跳起来,但他坚信“改变”之所以有意义,就是因为这并非一天就能发生的,需要一点一滴地进行,很多事情不是有意义才去做,而是坚持做才有意义。
香港青年丁育森是广州大学2018届毕业生,毕业后找了份安稳的工作,对于自己要这么平庸地过完这一生有点不甘心,于是他赶在西部计划报名结束前几天偷偷报了名。当时,他的家人知道后并不理解,但他依然怀着憧憬奔赴广西河池市东兰县三石镇贫困地区,开展了为期1年的志愿服务。“参加西部计划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有趣和优秀的人,在基层管理岗位上,近距离接触到当地小朋友的情况,才知道他们的物资、娱乐有多匮乏。”后来,丁育森和家人商量,决定每月拿出两万元在服务地做慈善。“我相信,一切都会慢慢变好的!”
“我用一年时间,换一生感动”。黄乾宇2005年从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毕业后,赴广西百色田阳县贫困地区志愿服务1年,每个月仅拿到600元的生活补贴。他的工作就是以各种形式帮助当地人,为他们筹集、发放资助款。经黄乾宇寻求、发放的资助款已有9万多元。他还带头倡导成立了“田阳县星火奖学金”。此外,黄乾宇还把自己和其他志愿者走访村屯学校的照片、文字、感想编辑成册,义卖筹款,所得款项充实到奖学金里以扶贫奖优。他本人也资助了当地的几个贫困生,每月给予他们的生活补贴,相当于他本人每月收入的三分之一。
此外,在广东还有140余名香港青年,借助“香港青年服务团计划”,陪伴韶关、梅州的山区孩子成长。香港民政事务局于2011年开始推行香港青年服务团计划,组织18至29岁的青年到内地偏远地区服务一个学期或整个学年,以锻炼香港青年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潜能,鼓励他们服务他人、贡献国家,从而加深他们对国家的认识,并推广义务工作的精神。目前,前8期计划约140名香港青年参加。
服务于韶关市浈江中学的香港青年童伟亮回忆支教那一年,“与学生在一起,我成为他们的大哥哥;在校队训练中,我成为他们信赖的教练;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成为他们倾诉的对象;在这段时间,我不只是老师,更成为他们的朋友。现在,我仍要感激当年的自己,那个决心暂时放下香港的一切,来到韶关参与义教工作的自己。”
赵嘉曦原本在香港一所学校任联络主任,后来辞职报名参加香港青年服务团,经过层层甄选,最终被选为第五期成员前往广东梅州服务。到内地半年时间,赵嘉曦觉得非常值得,既可以帮助别人,又能增加见识、多一些人生经历。嘉曦毕业于英国的一所大学,两年前从英国回到香港,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德语。她说,“人生除了挣钱,还有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林洁 通讯员 杨意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