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眼间,我跟老公回国半年了,不知不觉他已经拿了好几个月工资,而我的工作依然没有着落。
这段时期的就业形势似乎比较严峻,我投了不少简历都石沉大海。眼看家里的经济状况捉襟见肘,我的心理压力也与日俱增。
就在这个时候,连续有两家大型保险公司向我抛来“橄榄枝”。我从未给这两家公司投过简历,他们自称通过猎头找到了我。
搁在往日,“卖保险”这几个字就足以让我退避三舍,但鉴于就业形势严峻,我去参加了面试。
与我参加过的其他面试不同,这两次我几乎不需要说话,只需要听对方讲即可,全程保持微笑、点头,偶尔提些问题。
而面试我的人,不管是哪个部门的,都是先介绍公司历史、发展如何快,接下来就讲国家政策如何扶持保险业,这一平台如何宽广、收益多么大……然后就切入正题。
“由于这个行业发展非常快,而且都跟科技接轨,上一代保险人在人脉关系上有很大优势,但学习能力不足,所以现在需要高学历又有学习能力的人加入我们的团队,就像你这样的。”
“当然了,可能人们对于保险行业还是有很大误解,认为卖保险就是骗人的,所以希望你更深入地了解我们这个行业和公司,欢迎于某月某日来参加一个宣讲或培训。”
既然有机会深入了解一个据说“发展迅速”的行业,那我不妨去听一听,权当是长见识了。
于是,我如约参加了宣讲会。
宣讲会开始前,工作人员把参与者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位老员工充当组长、老师,为大家答疑解惑。宣讲的流程大致就是嘉宾发言加上小组讨论。
嘉宾老师刚上来就教导大家:“在我们这儿,当老师跟你问好的时候,你们回应的不是微笑,也不是掌声,而是‘好!很好!非常好!’同时右手在空中做抓取的动作,意味着你可以抓住自己渴望的东西。来,我们一起来做一次!”
虽然暗自觉得很傻,但周围有不少人呼应,还有一些男生大声地配合,从众心理使我也举起了右手。
在之后的演讲中,类似的场景多次上演,嘉宾讲着讲着就喊一句“来点掌声好不好”。
发言到尾声的时候,他说买保险就是在积福,然后大声朗读了一首诗,并要求大家一起跟着读,但只得到了零星的应和。
也许在场的听众也和我一样,有些好奇又带有疑虑。如果全部是在职员工,那阵仗可能会有点吓人。
我想赶快离开这里,但小组老师希望我报名参加下一场活动,我只能推辞说自己还不能确定到时是否有空。
她给了我一个凌厉的眼神,质问道:“你为什么不来?你现在不是没事吗?”
顿时让我觉得,要是再不离开就要被“抓”起来了。
后来这两家公司再次邀请我来参加活动,我都诚恳地拒绝,理由是“自己暂时不适合进入这个行业”,但他们依然热情地再三劝我继续了解。
后来我告诉我妈,我好像被保险公司盯上了,他们想招我去卖保险。我妈说:“干啥都行,就是不能去卖保险啊,骗人的玩意儿!”
她真的是个心口不一又不拘小节的现代中年妇女。据我所知,我妈给我买了保险,但保险种类及内容她基本不清楚。即便如此,也不妨碍她觉得“保险就是骗人的”。
我倒是觉得,保险本身没有问题,不然也不会有一大群有钱有闲有想法的人飞去香港甚至更远的地方买保险。我也并不排斥买保险,但奈何保险种类太过复杂,业务员也常讲不明白各自的利弊,只是一通吹嘘。
而在这几次与保险公司的接触中,招聘者都着重提到科技带来的改变、自己公司多么的创新,但向我展示的所谓“先进工作方式”也不过是扁平化的管理、对于同一客户的深耕以后台技术支持来弥补专业缺陷等。在我看来,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科技”。
从业人员的素质如此参差,难免给大众留下一种“保险本身就是骗人”的印象。
当然,在接触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让我感觉不错的同龄人和一些领导层。他们既有专业素质也有礼貌,还很注重对自身技能的不断学习,能将投资理念落地到具体的保险产品。
他们让我觉得这个行业还是充满希望的,毕竟无论行业怎么发展,有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人总是稀缺。
如果我没有接触到那场宣讲会,或者性格更外向些,说不定就入了这一行。
没过几天,又有一家保险公司不请自来地邀请我参加面试。这一次,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它。
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