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宿舍区的“树人大道”经常是学生最多、最热闹的地方:各类社团在这里“练摊”,横云诗社在这里激情抒怀,机器人社团在这里交流绝技,创业协会在交流创业心得……这所建校66年的高等学府依旧焕发着青春活力。
不仅如此。学生们每参加一次活动,都会拿手机“打卡”签到,这个App记录了他们每天的课外活动。学期末,每个人都会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品德”成绩单。小小举措方便了学生们,积累了学生们的“品德”资产,而这恰恰体现了学校“立德树人”的“良苦用心”。
从1953年创建重点中专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到2002年组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尽管几易其名,数迁校址,穿越花甲之年,经历改革开放,这所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高等学校,师生秉承“养正修能”的校训,弘扬“立德树人”的校风,一脉源流,从未干涸竭绝。
近些年来,学校在深入推进思政课堂改革创新同时,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着力强化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多样性,在隐性教育上下足功夫,积极挖掘校园大思政教育资源,把学生宿舍区改造成为素质教育养成基地,通过机制创新拓展教育课堂,并用互联网手段打造学生“修养平台”,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并取得实效。
---------------
让学生少“走路”,让老师多跑腿
树人大道之所以能成为同学们愿意“扎堆”的地方,源于学校对学生宿舍区的定位改造。以前,宿舍区的功能侧重于生活服务,通过改造形成了融学生公寓、食堂、浴室、商店、社团活动、创新创业、户外活动及体育设施于一体的“虚拟城市”,这被称为“梦想舍区”。在这里,有“市长”“区长”“街道办主任”,都由学生来担任,学生是这里的主人。
学校更多以服务者形象“露脸”。首先,学校把大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挪”到学生宿舍楼里。这里能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主要包括学籍管理、后勤维修、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就业创业、失物招领等。如今,学生们如要办理手续,只要从楼上到楼下。
学校把辅导员办公室也搬到宿舍楼下。原来宿舍楼下被几大通信营业厅“霸占”,现在学校把“最好的位置”交给辅导员。来自智能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沈老师对此深有感触。他们之前与任课教师集中办公。“宿舍距离教学楼有近10分钟步行路程,办公室在5楼,学生每次需要爬楼。”沈老师说,时间久了,学生来得越来越少,辅导员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
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年初,同学们惊喜地发现,营业厅搬走,变成辅导员办公室。学生放学回宿舍,都会到办公室与老师们“唠嗑”,宿舍琐事、职业规划、实习就业,甚至是家庭纠纷,都会来“吐吐糟”。“见面多了,聊天多了,与孩子们距离更近了。”沈老师感叹。
牵一发动全身。学校对“梦想舍区”进行系统化改造,学校出资让宿舍“明亮一些”,走廊环境“舒适一些”、门窗“崭新一些”……学校还在每个楼层设置洗衣房,每栋宿舍楼内提供一定数量吹风机、挂烫机、缝纫工具等便生服务。被闲置半地下室空间也被利用起来,开辟了健身房、乒乓球室、瑜伽室等活动健身场所。“舍区生活环境变好了,比以前方便很多,有点五星级酒店的感觉。”一位学生表示。
教育场所少不了,学校开辟了“党团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素质拓展场所。如今,交流场所多了,开会场所多了,走近学生的方式多了,倾听学生的渠道多了,联系学生也比以前更容易了。
舍区文化也丰富起来,学校开展读书沙龙、宿舍美饰、舍歌大赛等宿舍文化活动,更大程度实现环境“人文化”。学校发挥社会力量作用,邀请政府、社区、企业、校友等联合共建,真正把舍区建成学生“温馨舒适的家园、求知进取的学园、素质拓展的乐园”。
让大数据来记录学生“修养”
学校有个特殊排行榜,根据学生每天垃圾分类情况进行积分排名。正确投放1斤垃圾可兑换10积分,100积分就相当于1元钱,可以去相关商店换购物品。每天,学生只需把垃圾袋放置在智能投放站顶部托盘上,拿出校园卡在感应区轻轻一刷,手机屏幕上就会显示环保积分。
校园里越来越多学生开始热衷攒积分“爬榜”。这正是学校构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信息平台——“千日修养平台”的功劳。此前,为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学校专门构建了“千日修养,万人创星”素质提升工程,简称“千万”工程。
“千日修养”是指学生素质提升细化到在校的1000多个日子,日日修养自己,将“养正修能”的校训融入到日常的点滴成长中,其中修养的轨迹由“千日修养平台”记录,建立积分银行。而“万人创星”是指在校的10000多名学生,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出彩成才,争创校园明星。
值得一提的是,依据“千万”工程,依托“千日修养平台”的信息化手段,学校完善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专门修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这包括学业素质测评成绩及素质拓展测评成绩。
其中,学业素质测评成绩数据取自教务系统,重点考查学生在第一课堂的表现及学习成效。而素质拓展测评成绩对应于“千万”工程中积分银行总积分,重点关注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等5大方面的综合发展。
“千日修养平台”全面记录学生在校日常行为表现等基础数据,也全面记录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等动态数据,还全面记录学生通过努力获得的业绩成果等附加数据,综合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轨迹。
平时,任课老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本人都负责记录数据。他们根据各自职责第一时间记录。学校还规定,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家长、学生本人等根据不同权限,可以查看不同数据,并可设置短信或微信提醒查看关注的情况。数据异常时,还会发出预警提醒。
每学期,学校根据“千日修养平台”中采集到的数据,自动生成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每学期的素质拓展成绩。自动生成的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
数据也成为学校进行人才分类培养的重要资料,经过数据分析,学校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和活动安排。教师、家长通过实时观测学生成长情况,共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与生活习惯。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在校的综合素质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和积极性。
打造“润物无声”的高职思政教育创新样本
多年来,学校在专业教学领域一直引领国内高职教育风气之先,与世界一流企业深度“校企合作”,成果丰硕。在高标准职业素养教育之外,学校不断在学区教育中,加大了“快乐学习”的因子。
这些年来,学校采用全新设计理念,建设支持多种教学模式的新型智慧教室,进一步提高学区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建设有利于项目式、研讨式及互动式教学的多种课堂模式,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分班、分层教学需要,提升学区的“宜学”性。
学校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泼的色彩、时尚的图形设计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氛围,增加必要的休闲、娱乐设施,提升环境的文化内涵和“乐学”性。目前,学区不仅是学生们学习专业技能的场所,更融入了文化、职业、娱乐、休闲等因素,形成了学生乐学、宜学的良好氛围。
作为“立德树人”最重要一环,思政教育通过“双区协同”创新机制,也在学区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作为思政教育重要载体的主题班会,学校加强班团活动的规范管理,发挥主题班会课育人主阵地的作用。学校很早就将主题班会课列入人才培养方案,改变原来松散形式,将每堂课都排进课表,固定时间和教室,便于考核和督查。同时,制订课程标准,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开展集体备课、开展示范课等活动,进一步推进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让班会成为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还积极探索思政课程改革,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在价值引领中的核心地位。学校以项目形式推进思政理论课改革,运用现场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将“面对面”与“键对键”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对于如何有效发挥课程思政在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学校也作了探索。学校认为,实施“课程思政”,既要强化显性思政,又要细化隐性思政(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发掘学校所有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突破思政教育过于集中于“点”“线”的瓶颈,把思政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变为一个协调同步、相得益彰的过程。
前不久,本以为学校一位教机械制图的老师要做专业辅导,没想到开始讲述文学小说中的爱国故事,内容见解独到、深入浅出,学生听得入迷。其实,做到这个程度并不容易,对很多老师来说要“走出舒适区”,不断学习“充电”思政理论知识,将素质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融合。如今,学校的每位教师都有“重任”挖掘所任教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教育同全人格教育结合起来,润物无声地开展德育教育,构建起全课程育人的格局。
在“三全育人”创新机制下,学校初步打造出了一个“大教育”的概念,把社会、企业和校友、家长也纳入“全员”之列,实现校内校外素质教育的有效衔接,借助全社会力量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素质,让他们成为既有高尚品德和职业素养、又有精湛专业技能的“大国工匠”。
“立德是匠心的前提,我们希望学校培养的学生要有极高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然后才是精湛的专业技能。”学院党委书记席海涛说,我们把“舍区”与“学区”相结合,打破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壁垒,让社会、企业、家长、学校的各层面人员,都加入到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中来,这是学校“三全育人”的机制创新,希望能探索出一个可复制的高职思政教育创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