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9年08月2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湖北家庭博物馆里的长江之变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敏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8月21日   02 版)

    搪瓷杯、大哥大、打补丁的旧衣服……近100年来湖北百姓的生活用品,在湖北宜昌夷陵区河心公园的裕孝家庭博物馆里一一呈现。

    这个家庭博物馆坐落于宜昌黄柏河边,馆长名叫袁裕孝,袁家几代人都以收藏为爱好,展出的老物件反映百姓生活变迁,更反映了当地人保护长江的努力和行动。

    博物馆门口最显眼的地方,陈列着数件粗布长衫。这是袁裕孝爷爷袁之仕的衣服。出生于19世纪末的袁之仕曾在码头当过搬运工。那时的长江清澈秀美,养育着荆楚大地的百姓,湖边生活的居民以捕鱼为生,但也尊重自然规律,不过度捕捞。

    博物馆中收藏最多的物品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东西。那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长江生态恶化的时期。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著名风景区武汉东湖坐上了过山车——1982年,东湖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目录,但10年之后,东湖的风景换了一个样子。填湖造楼、人口膨胀,生活污水毫无节制地排放到东湖里,东湖水质降为劣V类。

    著名歌曲中描述的那处“浪打浪”的洪湖,被围网养殖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区块,超负荷的养殖破坏了洪湖的生态平衡,污染了洪湖的水质,不能再养鱼。

    随后,化工围江成为长江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在依江而建的宜昌,沿江的大量化工企业排污直接入江,严重破坏长江生态,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让生态环境不堪重负。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三峡大移民时,袁裕孝和父亲到乡下收集了不少老家具、生活用品。这些物品如今躺在博物馆里,向游人展示着那一时期的故事。

    东湖“病重”引起了武汉市政府关注,湖北省水科院水生态修复首席专家康玉辉博士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武汉的。

    康玉辉介绍,治理工作分多步进行。团队通过调查湖泊污染程度,着力解决如何降低表层有机物含量,提出了湖北退化湖泊生态修复的“内沙湖”模式,通过人工辅助,实现湖泊的生态恢复。

    他介绍,治理东湖,首先做的是全面截污控污,建设完善的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在这样的基础上,团队在湖底种植苦草等水生植物,形成水下森林,放养水生动物,搭建水下生态系统。2017年,东湖水质终于迎来了拐点,主湖水质得到改善。

    如今的东湖已经成为国家5A级景区,景区内植被繁茂,湖水清澈,水草清晰可见。围绕东湖,还建设了绿道,对湖泊岸线环境进行了系统改善。康玉辉介绍,目前东湖水质稳定在在Ⅲ类,有时可达到Ⅱ类。

    位于荆州的“湖北之肾”洪湖,也拉开整治大幕。2016年底,湖北省政府全面启动洪湖大湖拆违和渔民上岸工作。2017年1月底,洪湖全面完成了沿湖41个村场养殖围栏永久性拆除,实现了大湖围网“一杆不剩、一亩不留”的目标。

    曾经以捕鱼、捕鸟为生的张圣元老人,也成为洪湖“护鸟人”。在湖北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阳柴湖示范区里,他从事协管员工作,负责救助受伤水鸟、制止非法捕鸟。他每天还定期到湖面巡逻,清理湖面垃圾。从“捕”到“护”,这不仅是身份的转变,也是心态的转变。张圣元说,他从小就在洪湖边长大,看到洪湖水变差,他内心也非常难过。如今,湖水变清了,他这个守护者也特别开心和骄傲。

    治理洪湖之时,为了实现大湖渔民全部上岸,荆州市通过“最优政策惠渔民、精准对接促转业、加大补助强保障”等措施,处理渔民安置后续工作。

    对宜昌来说,化工污染是面临的最大问题。曾经的“大开发”造成“化工围江”,威胁着长江宜昌段的水质,也使得当地生态环境不堪重负。为了不让生产总值破坏生态颜值,宜昌用3年时间优化产业布局,破解化工围江难题。

    兴发集团的转型是一个典型案例。作为中国500强企业,兴发集团是当地的重点企业。2018年,按照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要求,兴发集团实施“关停、转型、搬迁、治污复绿”五大工程,推动企业的绿色发展。

    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介绍,企业转型从“关停”开始,先后关停拆除临江生产装置22套。之后,企业先后投资20亿元围绕高技术、高效益、低排放、低污染的微电子和有机硅新材料等项目,推动传统磷化工向新材料转型升级。此外,企业先后投资10多亿元,对园区内全部环保装置进行升级改造,将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到实际需求的1.5倍,关闭4个沿江企业排口。

    兴发集团改造的决心也是宜昌壮士断腕的决心。在这样的决心下,宜昌强力推进长江及其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使得化工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下降至18%。

    在宜昌,不仅是政府、企业将生态修复视为大事,百姓也将保护环境的目标落实在具体行动中。2015年成立的“三峡蚁工”目前常驻志愿者已超过800人。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3岁孩子,都以保护长江母亲河为纽带,紧密团结在一起。每周,“三峡蚁工”组织成员到长江沿线捡拾垃圾,多年来累计捡拾的垃圾将近700吨。

    保护长江的战役仍在继续。2018年,湖北又全面打响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从沿江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非法码头整治、非法采砂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沿江企业污水减排、磷石膏污染整治、固体废物排查、城乡垃圾治理等方面入手,着力打造绿色长江。同时,湖北也在积极推动保护法立法工作,推动长江保护的法治进程。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敏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8月21日 02 版

湖北家庭博物馆里的长江之变
应限制14岁以下儿童“玩直播”“刷视频”
湖北希望工程·山河助学公益基金启动
16万余名海归选择留沪
北京:百里长街呈现新中国前行画卷
呼吸田野芬芳 汲取发展养分
别让暴乱毁掉香港年轻一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