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9年08月2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是深圳的红利也是香港的红利

深圳先行示范区能给香港青年带来什么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杰 王林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8月21日   03 版)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与香港一水之隔的深圳要分三步跻身“全球标杆城市”。

    在这份4000多字的《意见》里,有18处文字与香港有关,多处提法为“粤港澳”,另一些则直接提及“香港”或“深港”。

    诸多专家认为,这是深圳的利好,也是香港的利好,更是香港青年的利好。

    兄弟爬山 各自用力

    针对有人把深圳先行示范区解读为替代香港的“B计划”,南开大学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说,香港的优势在相当长时间内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简单将《意见》解读为“深圳是香港的备胎”。

    8月20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对媒体表示,“如果深圳能有一个先行示范区,对香港肯定是有好处的。”在粤港澳大湾区的11个城市,深圳和香港距离最近,回归以来,已成立了深港高层合作的机制。“我们是非常好的伙伴。”

    李晓兵将这种发展视为“兄弟爬山,各自用力”。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意见》的出台应与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结合起来看。“国家的决策机制是连贯的,《意见》绝不是短期谋划,也不会因为香港目前的局面而打乱节奏。”

    根据公开资料,这一计划在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审议通过,而其酝酿阶段则可追溯到2017年。“《意见》的出台不能简单理解为是针对目前香港的局势。”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叶海波说。

    香港在回归之后的20年里,始终保持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地位,同时作为亚洲和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连续多年被国际机构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香港是内地最大的外来直接投资来源地和境外融资平台,也是内地最大的境外投资目的地和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帮助香港发现新的空间”

    诸多受访专家认为,《意见》对香港有重要影响,李晓兵用“香港产业界很大的震动”来形容。香港科技大学教职员协会主席、创业中心主管萧观明认为,这会“帮助香港发现新的空间”。

    林郑月娥在会见媒体时说,《意见》将促进深圳和香港优势互补。

    “深圳年龄小,有活力,如华为、腾讯等高科技企业,撑起了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李晓兵说,同时,港澳特区在人力资源、国际渠道、制度平台、社会活力、文化辐射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优势,具备与内地联动发展成为引领世界产业发展方向和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活区域的基础条件。

    叶海波告诉记者,香港和深圳有竞争关系,但绝不是也不应该是对立的关系,《意见》的出台,恰恰体现了对香港有效制度和发展经验的认可。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发展就是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等特殊地位和两制红利的充分利用和肯定。”叶海波说。

    如果说40年来引进香港的资金、技术、管理理念,为深圳成为先行示范区打下了基础,如今管理者可能更多着眼于“软实力”。

    未来深圳向香港“取经”,将不仅仅限于资本的充分利用。叶海波认为,一个更开放、更持续高质量发展、制度和法治与香港更为对接、人员等要素流通更便捷的深圳,于香港而言是福音。这不仅意味着香港发展的空间扩展,也意味着香港法治制度中有效的部分在国家腹地被接纳和强化。这也为香港与内地交流的强化、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创造条件。

    这是深圳的红利 也是香港的红利

    《意见》中对深圳的定位颇多,例如“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等,同时提出,“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上先行先试,探索创新跨境金融监管”。

    “这是深圳的红利,也是香港的红利。”叶海波说。

    2017年香港居民到访内地最主要的目的地是深圳,占比达68.4%,平均每日旅客人次达21.88万。

    《意见》提到,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探索协同开发模式,创新科技管理机制,促进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推进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

    在香港科技大学工作的萧观明告诉记者,香港的年轻人有一部分不愿意来内地工作。有人因为认知上的偏见,有人因为诸如医疗养老等生活上的不便利,更多的则是因为两地制度差异带来的心理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增加。当两地法治化环境进一步接轨以后,情况将会有所改善。

    过去一段时间,有一系列政策吸引香港青年来内地工作。比如取消港澳台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简化行政手续;在深圳,港澳籍学生与非深圳户籍学生一样,可以按积分制入读深圳市内公立学校;港澳台居民可在深圳限购一套住宅类房产。

    近几年,港深人才互动交流越来越多。香港大学医院在深圳设立分院,香港中文大学在深圳建设分校区。国家层面也在重视赋予港澳居民的内地市民待遇,比如去年港澳居民就可以凭借内地居住证享受大部分城市公共服务。

    “香港一些有创业念头的年轻人,接受程度高,心态开放,愿意来内地的动力强一点。”萧观明说。

    香港视野机器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研究员岑棓琛记得,在2011年创业时,内地是主要市场。他做森林防火机器人,第一个客户在济南。“早期没有资格参与政府投标,只能找代理商,也享受不到科创企业的税收优惠。”用了两三年时间,他才知道在内地创立分公司,得到国家高新企业的认证,就可以解决问题。

    如今,大湾区的一系列政策再次将难度调低。岑棓琛举例,香港楼价高企,一些工程师可能愿意来深圳置业,他们也看好深圳房价的升值空间。

    王万里是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执行所长,他告诉记者,深圳必须向香港好好学习如何汇聚国际人才,向香港的年轻人开放更多到深圳就业的机会和条件。王万里建议,可以组织企业单位去香港宣传、招录需要的青年人才,或者到香港举办集中的工作招聘会,制作有针对性的“政策懒人包”,把内地的工作机会推介给香港的年轻人。

    “深圳和香港虽然行政区划不同,但文化同宗同源,未来深港若能形成生长圈、共赢的城市体,那将是最理想的状态。”叶海波说。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杰 王林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8月21日 03 版

别让孩子的伤成为社会的痛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揭牌 东海之滨承载“深改”希望
2019校媒精英汇暨高校融媒提升论坛举办
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开幕
垃圾分类:“新时尚”的美丽折射
我们都是护旗手
深圳先行示范区能给香港青年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