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刚从宁国抗台救援一线退下来的消防员韩小全又忙活起来。几乎没怎么休息,19岁的他又投入到灾后重建、清淤清障工作之中。
“不要小看这只消防水枪,水压上来时,没有两三个有经验、力气大的人是抱不住的,更别提长时间作业、冲刷路面上沉积的淤泥。”但在韩小全看来,这些工作已比一线救援轻松很多。
8月中上旬,受超强台风“利奇马”影响,宁国南极、霞西、甲路等乡(镇)突发山洪和泥石流,造成大面积断电、道路损毁、通讯中断。每次接警后,消防指战员立马背上约30多斤重的背包在山林里徒步穿梭,有时一走就是大半天。
“饿了,就啃几口冷馒头,困了,就找个石头坐上片刻,但不能真正歇下来,怕自己会睡着。”韩小全回忆,即便这样,也没有人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
在救援过程中,韩小全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记录灾区受灾的画面和视频,传输第一手救援资料。他目睹了很多难忘的场景:在深水区,身高1米85的队友双脚都踩不到底。队友们在洪水里只露出一排脑袋,抓着水里的竹子一步步前行。队友们将皮划艇和救援装备让给待转移的群众,而群众则递上自己省下来的食物……
由于在中队里年龄最小,还是个“旱鸭子”,韩小全受到很多“照顾”。但看到队友冒着生命危险在洪水中救援,韩小全也毫不示弱,坚持全程参与救援。再过半个月,韩小全服役就满两年了,在他看来,参与这次救灾,对他来说是最珍贵的成长经历。
在过去的十余个日夜里,消防救援大队宁国中队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消防指战员冲锋在前,积极参与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
8月10日下午,南极乡卫生院有10人被困,消防队立即出动两辆车共10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当时道路不通,水位不断上涨,车辆根本开不过去,加上被困人员里有伤病患者及一名孕妇,给救援增加了难度。”25岁的中队战斗一班班长文俊主动请缨,加入三人战斗小组,冲在救援队伍最前面。
文俊和队友蹚着及胸口深的洪水,赶到卫生院二楼。情急之下,大家在现场找到一张废弃的会议桌,将这批受困群众逐一抬至安全地带。“桌子在水里原本就很沉,还要抬着人在不明状况的水里前行。有战友一不小心险些栽进水里,幸亏被其他人扶住。”文俊回忆,历时3个多小时,被困10人全部被安全转移。
8月11日23时,市消防救援大队接到命令前往甲路镇,对失联村民进行搜寻。由于路况不熟、道路被毁,15公里的路,文俊和队友们走了5个多小时。一夜跋山涉水,他们终于在次日清晨5时30分顺利到达失联村庄,搜寻并转移被困人员33人。
仅10日至13日,文俊几乎走遍了大半个重灾区,参与救援的时间长达50多个小时。“老实讲,心里没有想很多,唯一想的就是救人,尽快救人,多救点人。救援时,根本就不敢接家里人的电话,怕他们担心。”文俊说道。
8月14日晚,中队指导员郑文忠发现不少队员因为长期进行水域救援,身上出现红肿、瘙痒,还有队员腿上划了深深的血口子。但“我不问,他们没一个人说”,这让他心疼不已。那天晚上,他忍不住给宁国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医生打了电话,寻求帮助。
一次救援时,洪水湍急,郑文忠和队友差点被洪水冲走,幸亏抓住了水中的竹子,才艰难脱险。在连日救援中,郑文忠心里还有一份放不下的牵挂。
“我们中队有个家属群,群主是我这个单身汉。”郑文忠说,灾情发生后,所有队员全面出动,家属们只能在线上询问情况。“前几日,灾区没有信号,看到信息时已经隔了很久。我就答应她们,请放心,队伍怎么带出去,就要怎么带回来。”
抗台救灾期间,宁国市消防救援大队共处置救援任务34次,累计营救被困人员83人,疏散被困群众200余人。目前,排险清淤工作仍在进行中。
谢婷婷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