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8月2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在乡土间感知中国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董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8月27日   05 版)

    下乡大学生在田里和农民一起话农事、干农活。

    下乡大学生和留守老人一起摘菜做饭。

    下乡大学生在乡镇小学给学生们讲课。

    “花生不是生在树上的吗?怎么会长在土里”“看,那一片‘玉米’长势多好!噢,原来是甘蔗啊”“农村不应该都是草房土路吗?现在都通公路盖小楼呀”“锄头咋这么沉啊!干几下就要磨破皮了”……

    这个酷热的暑假,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的曾钰茗和小伙伴们在家乡百色市的土地上闹了不少笑话。不过,正是在一串串欢笑与一滴滴汗水中,一个更为完整的乡土中国画面在这些年轻的大学生心中渐渐浮现。这让他们更加认清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建行大学发起“金智惠民-乡村振兴”暑期下乡实践活动的初衷也就在于此。从书斋走向田野,到广阔天地里去历练,感知金融、了解社会,正是新金融人不可缺失的一课。在这个暑假补上这一课,是新金融人才产教融合的创新尝试。而它的效果超乎预期——境内外千余所学校万余名学子热情参与其中,收获满满。

    “亲眼看到稻子在烈日下成熟,闻到泥土里散发出的味道,感受赤脚踩在杂草上的酥痒。经历了汗水、磨难,看到了贫困、无奈,也感受了纯真、朴实。当自己投身广袤的田野和深邃的山林,会被这片土地折服。”黑龙江哈尔滨金融学院的陆愈鹏说。

    

    对很多大学生来说,这次下乡活动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它完全不同于高楼林立的城市,也与书本上南山悠然的描述相异。

    山西大学的王育琦从来没有到过农村。她参加这个活动本是想“看一看、转一转”。没想到这一看一转就流了泪。

    王育琦去的是山西长治贾掌村。这个村方圆7.6公里,有贫困户279户606人。她走进一户人家,发现只有一位80岁的老奶奶。老奶奶有一个女儿,可她在外地工作,平时很少回来。老奶奶在床边挂了一本日历,每天撕下一页,小心翼翼地记着孩子回家的日子。

    王育琦不禁心中一阵酸楚。她拿起扫帚帮老奶奶扫起了地。正值中午,老奶奶从橱柜里拿出剩饭要热着吃。王育琦看了一眼,拦下了,怎么能吃这个?老奶奶说,平时自己不怎么做饭,经常是做一顿饭吃好几顿。没有吃过剩饭的王育琦望着眼前的老人和她手里放了3天的剩饭,哭了。

    老奶奶家里没什么菜,仅有几个土豆, 王育琦决定给老奶奶炒盘自己还算拿手的土豆丝。 她做得认认真真。虽然最后土豆丝还是炒咸了点,老奶奶却笑得很甜。 这个平时不怎么出门的老人,端着饭菜坐在门口的核桃树下,和邻居们拉话说:“现在的社会真好了,娃娃受上这罪,过来看我,还给我做饭,真是懂事的好姑娘。”

    王育琦说,“今天,我做了一件小事,却体会到下乡实践的真正意义。明年我还想再过来看看老奶奶。”

    印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刘宇翔心中的是吉祥小镇的孩子们。在这个广西平果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他见到了天马行空的“小画家们”,也感到了对父母和家最深的思恋。

    “那里都是留守儿童。我们去看他们,给他们讲外面的世界,他们非常开心。”刘宇翔和小伙伴与孩子们一起玩脑筋急转弯儿、喊数抱团的游戏,给他们分发爱心小礼物,一片欢声笑语。最后孩子们拿出了画笔,画他们心中的“立秋”。

    刘宇翔发现,孩子们画得最多的是乡村的景色和小房子。他知道,这些孩子的父母迫于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不能经常陪伴在他们左右,甚至一年都见不了一两次。“孩子们心中想的还是家,想象中那一个温暖的家,那个有妈妈爸爸陪伴的家。在书本上才会出现温暖的桔灯的家,窗户上有着一家三口温馨的影子,是多么吸引人啊! ”

    “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更加渴望关注和关爱,一个小小的呵护就能换来他们纯真的笑脸。”刘宇翔说。

    让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刘倩茵印象深刻的是脱贫的难。她在广东龙门上东村见到的一位谭姓农民说,自己在一年半前已经脱贫了,现在家里种着一亩多玉米,暂时没什么大事,但还是经常担心再次返贫。

    “的确,对于刚刚脱贫的农民来说,如果没有源头上的实质措施,没有新的造血功能,返贫的担忧是难免的。因为依靠土地为生的农户,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非常强,靠天吃饭,抗风险能力差。农村需要一种能够长期稳定脱贫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是什么呢?”刘倩茵开始了深深的思考。

    

    在乡土间,不是只有泪水、辛劳,还有新的梦想、未来。

    作为百色的孩子,曾钰茗和小伙伴们对黄文秀的名字很熟悉,不过,他们对她的选择却不理解:好不容易考上了名牌大学研究生,跳出了农门,为什么不在大城市找份工作,反而一头扎回家乡来呢?这个疑问一直带到了黄文秀在田阳县的家里。

    在那栋没有地砖、没有空调的房子里,大学生通过黄文秀的姐姐、同事和黄文秀的文章对她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仿佛看到了那个用一年零82天,帮助百坭村417人脱贫,将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到2.71%的女孩。他们想象着黄文秀端起满是茶渍的旧瓷碗、喝着略显浑浊的玉米酒、与乡亲们打成一片的样子。

    当诵读黄文秀的文章《扶贫:从“新手”到“熟路”》时,他们为这样的话语感动着:“百色,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六位一体’的特殊地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作为自己的家乡,面对如此情况,怎么还有理由不回来呢?一位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说过‘一个国家的落后在于精英的落后,而精英的落后在于嘲笑民众的落后’,我们党深刻明白这个道理,从而提出要教育扶持一批人脱贫,并且扶贫要扶志和扶智,这样一个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福利的党,怎么能不响应它的号召呢?”

    黄文秀的姐姐流着眼泪对围拢着的大学生说,“妹妹虽然这么年轻就没了,挺可惜的,但是她活成了想要的模样,也该是没有遗憾的吧。”

    从黄文秀家出来,曾钰茗和小伙伴们久久不能平静。曾钰茗说,虽然自己尚不能决心像黄文秀那样驻村去,但是确实在思考回家乡干事业的可能。西南民族大学的莫雪说,“以前我认为只有在大城市才能闯出一片天地,而农村的工作很平凡。现在我才领悟到基层的工作的确很平凡,但是关乎农民切身利益。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每一件平凡的小事。”

    的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乡土间追梦!在拜访黄文秀家之后,曾钰茗和小伙伴们又遇到了岑参和潘佳华。前者毕业于中山大学,返乡后利用电商平台将家乡的芒果卖到全国各地,不仅自己事业有成、“走向巅峰”,而且带动1000多户乡亲致富;后者大学毕业在外闯荡一番后回乡种起了500亩砂糖橘,年收入可望达到两三百万,引得众乡亲纷纷效仿。

    岑参对学弟、学妹们说,虽然和大城市比,家乡的发展环境、配套设施要差一大截,但是也并不是干不成事儿,机会和空间还是很大的。“我们受过高等教育,在大城市见过世面,有很多信息、视野方面的优势。如果我们回到家乡来,就有‘降维打击’的效果。何况,大城市人才济济,有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可是,在田东就能显出我来。回到家乡,我们都是大鱼。”

    他的话讲明了返乡创业的优劣势,让大学生们更清楚地看到了这条路。他们纷纷为“岑老板”出谋划策:建议用抖音卖芒果,可以拉我们为家乡代言,宣传语可以是“不到百色来,不知芒果香”……

    曾钰茗说,我们的梦想不一定都在大城市,在家乡一样能够看见未来!只是这未来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创造。

    

    为乡亲们做事不必等到未来,它已在发生。

    参观完广西武宣三里镇无公害蔬菜基地后,海南大学的卢鸿和小伙伴们哼着歌走在田野边,一眼看到了大叔、阿婆正在弯着腰插秧。他随即撸起袖子,挽起裤脚,跳下田里,要帮他们。

    一位好心的阿婆拦阻道,“你们这些娃仔不用下来,这里很脏的。”一位大叔则很热情地拿来秧苗,“年轻人体验一下也好,来,把这一点苗拿去种。”

    插秧时,那位阿婆说,自己干了一辈子的农活,每到插秧的季节都是一干就是一整天,顶着烈日,中午饿了就吃饭盒中的粥,拌点黄豆,吃完了继续干活。“年轻的时候还好,现在老了,干不了这么久,有时候干到晚上,整个人都腰酸背痛”。

    当卢鸿和小伙伴们终于把一亩田装点成了绿色,他们也了解了阿婆说的“腰酸背痛”。“我一直起身子,腿根一阵哆嗦,差点就摔倒。”卢鸿说。可是,听到阿婆真诚的感谢,他又觉得无比的骄傲:“没有你们啊,我们要一直做到晚上才结束,谢谢你们啊!”

    这次“议程外”的插秧事件更让卢鸿和小伙伴们感到了自己对家乡所负有的责任:我们年轻人到底能为乡亲们做点什么?思来想去,那先做一份《三里镇扶贫情况调研报告》吧。

    围绕怎么更好地解决扶贫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他们走家串户访问老乡,向县扶贫办、乡镇领导了解情况,在网上搜集各种资料,然后加入自己的思考,终于将报告完成了。

    报告中,大学生们分析了三里镇贫困人口的现状,列出了成功脱贫的案例,挖掘了扶贫的难点、痛点。他们建议,加强住房、医疗保障问题,多方面探索产业扶贫之路。报告尤其强调要消除乡村辍学之风,让上学成为孩子们的追求。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的巫悠芮和小伙伴们来到自己的家乡——四川内江大桥村,正赶上当地葡萄成熟。由于村里大多是老人,加之天气炎热,葡萄采摘成为棘手问题。来的路上,他们已经看到不少葡萄因为没来得及采摘,烂在藤上、坏在地里。于是,他们开始了一项重要工作:帮助大桥村葡萄种殖户摘葡萄。

    说干就干!大学生们认真学习采摘要点后,拿起剪刀,一串一串地采摘起来。葡萄藤高度有限,摘的时候无法挺直腰背,再加上四周蜜蜂环绕、蚊虫叮咬,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当地村民的辛劳。

    葡萄不仅要及时摘,还要及时卖。大家集思广益,决定为大桥村开辟一条当下流行的网络宣传渠道——抖音。

    巫悠芮和小伙伴指导老乡注册了“大桥村甘蔗葡萄园”抖音账号,详细介绍了抖音操作流程,帮忙拍摄、上传了第一条宣传视频。看到很快有网友留言说“好安逸”“在哪里可以买到哦”,乡亲们非常激动。葡萄“配”抖音,这出乡村田园与电子科技的和谐交响,让忙碌一天的实践队员们忘记了疲倦。

    “离开葡萄园时,我拿出自己的手机,关注了‘大桥村甘蔗葡萄园’,希望未来能看到他们更多的视频。无论今后我身在何处,故乡的葡萄园将始终在我心里。”巫悠芮说。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董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8月27日 05 版

在乡土间感知中国
乡间感悟
进入金融街前先走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