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与激情9》还在拍摄中,这部名为《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的电影,便以“外传”的名义,成为插在《速8》与《速9》之间一个近乎独立的故事,真正的“速迷”不买账,女观众不买账,它在美国本土的票房不理想,没能收回成本,因此,中国市场成为它盈利的最大希望。
从《特别行动》的首日票房表现来看,中国观众还是延续了对《速7》《速8》的追捧热情,尽管豆瓣得分一般,只有6.3,但鉴于中国观众对于“爽片”还是缺乏一定的免疫力,再加上《哪吒》这部动画片已经一家独大太久,大家需要换换口味,以这部“爽片”来结束这个暑假,也还不错。
《特别行动》是不是一部“爆米花电影”?从传统的观影经验来看,它算是,但商业片(无论中外)发展到今天,“爆米花”这3个字已经不能再准确定义所有迎合观众口味的商业大片。《特别行动》和其他同年代的商业大片一样,在巩固“爆米花电影”观众群的同时,也在摸索商业大片的新出路。
把“赛车”与“超级英雄”结合,是《特别行动》的一个创意——当然,对一些观众来说也是冒犯。此前的“速迷”不会想到,在强调人肉与机械结合之美的赛车电影里,竟然会出现漫威式的反派人物——进化人布里克斯顿,拯救世界与人类成了两个光头杰森·斯坦森与道恩·强森的重任。“赛车电影”是单纯的,只追求一种个体化的刺激与性感,拯救全人类应该不是“赛车电影”的责任,但《特别行动》偏偏这么生硬地将两者组合在了一起。
这或是一条必走之路。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创意枯竭,已经开始逼迫编剧开始“跨界”,体现到《速度与激情》系列这里,在第六部的时候就已经加入了军事与谍战元素,大环境使然,这意味着包括《速9》在内,我们可能再也看不到单纯人与车交流对肾上腺最简单直接的刺激了,早期经典的赛车电影的朴素,恐怕在以后的新作中很难重现。
《特别行动》被美国观众抛弃,是因为他们的年轻人已经厌倦了套路,而在中国有可能咸鱼翻身,是因为中国的年轻人对套路的厌倦才刚刚开始,何况,《特别行动》中偏中年的大男子主义审美与立场,恰好此刻不仅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很流行,在电影市场上也颇为流行,徐峥、宁浩们拍的中年大叔类的喜剧电影受欢迎就是一个证明,斯坦森与强森这对年龄加起来刚好100岁的光头组合,也正是当下中国观众的心头好。
斯坦森与强森被定义为“硬汉CP”,便是找准了中国观众的敏感点,“CP”这个暧昧的形容,天然带有社交媒体为其赋予的想象空间,而这对“硬汉CP”的损友定位,恰恰也能够刺激到中国男观众对于友情的固有认知。《特别行动》有两三场不错的追车戏,尤其是结局时五六辆改装车生生把直升机拉下来的情节,可以媲美前作,但《特别行动》的真正看点,还不是场面,其中的中年男性的审美与立场,才是耐人寻味的。
影片对待女性的态度,看上去颇为眼熟,凡妮莎·柯比在片中饰演斯坦森的妹妹,这是一个可以忽略其性别的战斗力很强的厉害人物,但斯坦森与强森的话语体系中,妹妹处在被保护与被竞争之间这样的角色定位之下,哥哥与“潜在男朋友”,仅仅这两个人,便彻底把一名女英雄化解为一个“弱者”,而丝毫不顾这名“弱者”其实在故事进展中扮演着最重要的作用。
打不过进化人,可以把妹妹身上病毒清除出来的仪器又坏了,《特别行动》于是设计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找妈妈”情节,强森的妈妈手持拖鞋在整个家族一言九鼎,面对上门求助的强壮儿子流露出了“舐犊情深”的温柔,岛上原住民手持原始社会的木制武器围攻侵犯者,这种匪夷所思的胜利,更加强化了“妈妈的力量”。
当然,绝大多数动作片都是大男子主义的赛场,但《特别行动》多少有了一点细腻而又别致的表达,从情感层面来看,片中的大男子主义是不令人反感的,主角在“逞强与示弱”之间,找到了一个游刃有余的点,就像斯坦森与强森的贫嘴一样,谁都知道,在那些貌似彼此攻击的语言背后,藏着一种朴素的情感交流。如果说编剧在主剧情上的手法有些简单粗暴,那么在台词创作上,算是找补回来不少。
《速度与激情》系列的想法在不断变多,格局也在不断扩展,拍得越多,这个系列也将越脱离初衷,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赛车电影的模式与故事早已被讲完,但往赛车电影里灌注新的元素与情感,这个工作还可以继续。
韩浩月